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

  麦西热甫是新疆维吾尔族一种特殊的民间娱乐形式,也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麦西热甫”一词源自阿拉伯语,意为“聚会”。麦西热甫以舞蹈和娱乐活动为主,参加者自娱自乐,人数众多。麦西热甫可按表演形式分为歌舞麦西热甫、游戏麦西热甫、说唱麦西热甫,也可按表演内容分为客厅麦西热甫、迎宾麦西热甫和丰收麦西热甫。新疆各地都有自己的麦西热甫,形式大同小异,分别冠以“刀郎”、“阔克”、“塔合”等名称,各具不同的特色。
流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的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是木垒山区维吾尔族牧民最喜爱的一种集歌唱、舞蹈、音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它既带有吐鲁番地区麦西热甫的原始基因,又显示出北疆山区草原文化的特色。这种塔合麦西热甫主要分布在木垒县博斯坦乡的博斯坦村、东城镇的沈家沟村和照壁山乡以牧业为主的维吾尔族聚居地区。
  木垒塔合麦西热甫类型丰富多样,其中既有节日麦西热甫、婚嫁麦西热甫、邀请麦西热甫,又有地域特色鲜明的卡尔拉克麦西热甫、亚木吾尔里克麦西热甫、阿克塔亚克麦西热甫等等。麦西热甫活动往往通宵达旦,参加者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大家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更具特色的是,由于居住分散,山路遥远,歌者往往骑在马背上,一边击打手鼓,一边跟着马铃声和马蹄声的节奏演唱,颇有游牧文化的遗风。
  据说木垒塔合麦西热甫共有12套,现仅存7套,每套由引子部分的“阿扎勒”、序曲部分的“旦克迪曼”、主体部分的“朱拉”、小高潮部分的“赛力卡”、高潮和结尾部分的“曲须尔盖”5个部分组成。除阿扎勒是由1人独唱、用萨它尔一种乐器伴奏外,其余四部分均为1人领唱,众人群唱,采用多种乐器伴奏。
  随着时代的变迁,木垒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日渐减弱,加上部分老歌手相继去世,其演唱、演奏技巧后继无人,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已处于濒危状态,需要有关方面迅速制订措施加以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保护单位: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