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笔制作技艺(宣城市泾县)

  • 项目编号: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宣笔制作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据韩愈《毛颖传》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名将蒙恬南下伐楚,途经中山(今宣城市一带),见山中兔肥毫长,又盛产竹子,遂命人逮兔取毫,以竹为管制笔,世称“蒙恬笔”。司马迁《史记》中载“蒙恬军拨中山之毫,始皇封之管城,世遂有名”。蒙恬笔亦称“秦笔”。隋开元九年,宛陵改称宣州,遂改称秦笔为宣笔。 隋唐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文房四宝的制作进入鼎盛时期。唐时的安徽宣州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所制“宣笔”十分精良,深为士林称道乐用,并成为朝延贡品。历代涌现了诸葛高、诸葛元,诸葛渐、诸葛丰及吕道人、吕大渊、汪伯立、张迂等制笔能手。至元代,制笔技术被统治者视为“雕虫小技”,笔工被称为微不足道之匠人,尤其是战争频繁,大量宣州笔工南流至湖州,湖笔继起,宣笔的显赫地位逐渐被湖笔所替代。新中国成立以后,宣笔的生产技艺得到恢复和发展。以泾县宣笔厂“三兔牌”宣笔,宣州“张苏制笔”为代表的宣笔深受吴作人、刘海粟、李可染等书画家们的喜爱和赞誉。所制“宣笔”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及东南亚,西欧、北美等地。 宣笔选毫精良,毛纯耐用,刚柔适中,“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尖、圆、齐、健”四德兼备。宣笔一般按制作原料和弹性强弱分为软毫、硬毫、兼毫三大类,笔管以竹、木、牛角、瓷、象牙等为主,讲究“心圆管直”。雕刻简洁、清丽,不事繁溽。 宣笔,自蒙恬创制,经汉魏晋历代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成熟的传统手工制笔技艺,最终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象,推动了中国传统书写绘画艺术事业兴起和发展,为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宣城市泾县

保护单位:
宣城市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