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与尧帝的传说

行唐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南望省会,北顾京津,西依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在距离县城西北方向16公里的地方,有村名许由,有山名箕山,有河名颖水,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有关许由与尧帝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上古时期,九州部落联盟首领尧帝,因年事已高,欲禅位于贤人。许由是当时的名士,于是尧帝找到他,欲把天下让位于他。许由不接受尧帝的禅让,躲在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田而食,隐居起来。传说,尧帝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以为耻辱不堪入耳,遂到溪边去洗耳朵,巢父牵牛到溪边饮水,碰见许由洗耳,问明原因之后,便说:“你拿这溪水洗耳,我还怕这水脏了牛的口呢!”说罢把饮牛的瓢扔下悬崖,牵牛而去。后人把许由与巢父的这段问答刻于碑上,取名“巢父问答碑”,并把许由洗耳朵的溪取名“洗耳溪”、巢父扔瓢的地方取名“弃瓢崖”。许由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高风亮节,在箕山上修建了许由�V、许由祠、许由像、许由亭,把他居住的村庄改名为许由村,并在村旁为他修建了占地近百亩、规模宏大的许由观。以上建筑因年代久远,大多已毁,仅遗迹尚存。

在历史上,大量的古典史籍,如《山海经》、《史记》、《庄子》、《方舆纪要》、《高士传》等,都有关于许由拒绝禅让、隐居箕山的文字记载。清乾隆年间《行唐县志》中,还有详细的箕山颖水图、许由观图等。1761年清乾隆皇帝巡行五台山,驻跸行唐,御览箕山,作《咏箕山》诗四首,评说许由。

始于尧帝的“禅让制”,是出现最早的民主萌芽,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政治文明。许由开中国的隐士先河,被后人称为“隐士鼻祖”,后世的庄子、陶渊明、李白、苏轼等皆受其影响。许由拒绝禅让的高风亮节,对中国隐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从许由开始形成的隐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怀,如谦让为大、淡泊名利、回归自然、躬身劳作等,受到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和追求,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源泉。

申报地区或单位:
:石家庄行唐县

保护单位:
:石家庄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