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吴城排工号子

简介

吴城排工号子产生于扎排、放排的全过程,直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一种来自于原始的声乐。不同的劳动,有不同节奏的号子。大体按工序可分为扎排、捞排、倒梁、扛排、拉排、传缆、绞车等。扎排号子:是排工将木头扎成底排的号子,也就是木排的第一道工序的劳动唱词。捞排号子:是几个排工一同用铙钩将飘浮在水面上的木头先沉下水,再借着木头的浮力,由一人领唱众人和,齐心协力将木头迅速钩上底排。倒梁号子:是排工将木排的首、中、尾用缆子把横梁紧紧扎牢协力清唱,其目的是防止木排过急流险滩时被冲散架。扛排号子:是当木排搁浅时,排工跳入水中每人用一根碗口粗细的木头伸进排底,或以肩膀扛或以臂膀使劲撬动木排的号子,这种号子声音低沉浑厚,听之令人有抑婉凄然之感。绞车号子:是排工放排前摇动绞车起锚准备运行时唱的。扛排、捞排、传缆、绞车等等一系列的体力活,讲究的是分工与合作,需要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种劳动号子,主要是用来统一指挥、协调动作、鼓舞士气。号子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一领众和的多人唱,起句高亢、激昂,和声则配合默契、低沉、有力,生活气息浓厚。节奏铿锵,音调粗犷,气势豪迈。歌词有两字、五字、七字句,间以衬句有对比有较自由的个人唱,它们都与劳动的力度的强弱、动作的快慢相关联。排工号子大都是生活气息浓厚。节奏铿锵,音调粗犷,气势豪迈。歌词有两字、五字、七字句,间以衬句连接和扩展。曲调的特点一般是用材较少,结构上常用一个单一乐节或乐句加以多次变化重复,句幅较短,简洁明快,大多用一个基本统一的节奏型,贯穿前后。

吴城排工号子是江西民间音乐海洋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1951 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派音乐专家专程来吴城采风,搜集整理排工号子,并制作成专题音乐节目,在全省播放。1958 年,党的八大会议在庐山召开,吴城排工号子参加了开幕式文艺汇演。1964 年,永修吴城排工号子参加了全省农垦系统文艺汇演。1980 年吴城排工号子编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1989年,上海举办长江流域文艺调演,永修储小军演唱的吴城排工号子,博得观众满堂喝彩。由中国商业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江西作家协会会员蔡恒茂编著,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话说吴城》其中“特产”一章就有“吴城排工号子。”

2010年6月该项目被列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吴城地处江西五大水系交汇处的鄱阳湖之滨,扼江西水路咽喉。赣江、修河、潦河穿境而过,水陆十分畅通。沿内河直达全省各地。经鄱湖入长江,可抵皖、浙、苏、沪、鄂、湘、川、渝等省市。自汉晋以来,一直是中原南北官道(鄱湖 —— 赣江 —— 大庚岭 —— 北江)水运码头。吴城木材水运行业分扎排与送排,送排的排工是把扎好的木排撑出鄱阳湖进入长江送往长江流域各省、市。扎排工人寒冬穿钉鞋、披蓑衣,暑夏戴斗笠、光膀子,口中哼着号歌,一年四季在木排上劳作。自公元1615年起, 从吴城输出的木材达百万立方米,排工达千人。公元1736年,浩瀚的鄱阳湖面,停满了来自全省及湘赣鄂边境的木排,水上停放的木排绵延十几华里,真所谓“见排不见水,见船不见湖。”公元1796年至1826年间,吴城“有 8 座码头:大码头、中码头、下码头、全楚码头、杨泗码头、五显码头、司前码头、水浒码头。每天停泊船只多达千艘。”(《永修县志》)至公元1851年,吴城进入鼎盛期,口岸转输经济功能已超过省府南昌,享有 “ 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之誉,此时的吴城,已成为江西木材外运的最大集散地,在“茶、木、盐、纸、麻 ” 五大行业中,木材转运对吴城商业支撑的作用最大亦最为长久,始终为 “ 商品过境大宗。”与上饶县景德镇、清江县樟树镇、铅山县河口镇,并称江西四大名镇。” 由于赣南、湘南及赣鄂交界处的幕阜山等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 所以森林植被茂密。从这些地区采伐的木材,扎成小排状顺流而下到吴城,再由吴城的排工扎成长 9 丈、宽 2 丈、厚 5 - 8 层的大木排。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吴城自然成为江西规模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发达的商运给吴城带来了空前繁荣。吴城排工号子是世代排工作业时脱口传唱的原生态号歌,具有颇浓的吴歌韵味。据在当地考证,吴城排工号子于清朝光绪年间就已盛行。凡有木排作业生产场景,排工必异口同声作歌唱和。所以,吴城排工号子产生于劳动,是排工生产时的原始声乐。

主要内容

①号子分类。分扎排(将散木扎成底排)、渡揪缆(传递缆绳的活路)、倒梁(将木排的首、中、尾用横梁紧紧扎牢)、作排(将小排扎成大排以便推销和航行安全)、出锚(将铁锚沉入水底或固定岸边,以免木排漂流)、提锚(排行前,将铁锚提起)、绞车(木排前进受阻时,将缆绳系于前方,绞动木制的车轮,拉排前进)等七道工序,每道工序有一专用曲牌,起着指挥劳作,激发劳动热情的作用。  

②演唱内容。吴城排工号子,除“绞车”有成段实词外,大多只有衬词吆喝,仅有“起来哟”、“渡揪哟”、“倒梁哟”、“拉到了哟”、“龙出水哟”等,用以点题、提示、形容等。

③演唱形式。排工号子均为一唱众和,曲牌的曲首一般有一短小的领句吆喝,时而高声迅唤,时而沉着,时而热烈,时而低声迅告。它是劳动工序及感情的提示,曲牌的动机,又起着发号施令的作用。

④音乐结构与调式。排工号子的音乐结构为一句变化体和上下句变化体等。五声徵、羽调式多见。这两种调式常常交杂糅杂在一起,句尾惯于下滑,像沉重的呼唤,体现了劳动的艰苦。羽、徵两种音调的连接常以同头异尾的手法表现。曲调的发展以模进为主,惯以级进和回旋式润腔,间夹少量跳进。曲尾结束时,一句式时常以拉长节奏终止;羽调式常常终止在主音上方四级,有歌声延绵不断之感。排工号子以中速稍自由为多,交替拍子常见,紧、松交替的句幅轮换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九江市永修县

保护单位:
九江市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