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牛灯舞

  • 项目编号:
    Ⅲ—3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牛灯舞”最初称为“牛儿灯”,起源于威远县的俩母山下。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时代,农民劳动之余,就在田间地头用农具作道具,模仿耕牛的动作自娱自乐。到清朝中期,俩母山下的村民将“牛儿灯”逐步演化为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广泛流传于越溪及周边山区农村。“牛灯舞”在“牛儿灯”的基础上,以放牧、农耕为背景,精心制作牛头和牛衣,摹仿牛的各种动作加以提炼,配上打击乐,以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还原了人与牛的关系。越溪镇“牛灯舞”使用的牛头最初用簸箕代替,到现在仍采用竹编形式,但比以前的簸箕更精致、更逼真、更轻巧。牛角则用泡沫塑料制作而成,外面缠上有色布条,黑色代表水牛,黄色则代表黄牛。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人民政府

保护单位:
内江市威远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