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塘山茶

买1送1广东惠州茶叶 高香绿茶柏塘山茶礼盒装浓香博罗山茶共500g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柏塘山茶产于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柏塘山茶为博罗特有的山茶,株形矮小,叶片偏紫,细小偏尖,又叫细茶。但这细茶和博罗横河的细茶又不一样,横河细茶滋味浓烈,回甘强且持久;而柏塘山茶其滋味偏薄、口感粗涩,偏苦,回甘尚可,属炒青绿茶类。

柏塘山茶嫩枝具细毛。叶薄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3~10cm,叶脉明显,背面有时有毛,先端钝尖。花单生叶腋或2~3朵组成聚伞花序,白色,花梗下弯;萼片5~7,宿存;花瓣5~9;子房密被白色柔毛。蒴果球形,径约1.5cm,3棱;种子棕褐色。花期8-12月;果期次年10~11月。

【历史渊源】柏塘山茶据文献资料记载,起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广东省志·农业志》的记载,自明以来,博罗便是广东较早的产茶区之一,所产罗浮山茶也是岭南四大名茶之一。由于博罗种植的山茶以柏塘镇品种最为传统、种植分布最广、茶叶品质最佳,因而柏塘山茶被公认为罗浮山茶的代表。坊间传说:东晋时,有两位仙人在罗浮山上下棋,其中一位就是道教南宗葛洪。葛洪当时把喝剩的茶水随手往身后泼去,周围的山崖转眼便长出了茶树,于是有了后来的柏塘山茶。东晋裴渊《广州记》记载了秦时博罗就开始种植山茶,这是柏塘山茶“起于晋”的历史源头;唐朝《全唐诗》载有胡宿的《冲虚观》一诗,《全唐文》收录有李翱《解惑》一文,已可见当地颇具规模的茶园,这是柏塘山茶“兴于唐”的见证;宋时,苏东坡写下了不少博罗境内、罗浮山上下茶园兴旺、春来丰收在望的诗作,这是柏塘山茶“盛于宋”的记录;到了明朝,茶产业开始成形,据韩日缵纂《博罗县志》卷二《政纪·赋役》的记载,其时当地茶农已须缴纳茶税;清年间,同样有当地种植山茶和缴纳茶税的记载。以前,村民们都是上罗浮山采摘山茶。后来,村民们渐渐将山茶移植至自家园地。经年久日,人们得出经验,柏塘镇是群山环绕的小盘地,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环境上佳,非常适合种植山茶。于是又把象头山、白马山等山脉山系的山茶移植村中,扩大山茶种植。久而久之,源自上述诸山山脉山系之野生小叶茶树所生果实种籽自然混杂后,用以直播种植,这种小叶种杂山茶便形成了独特的一个柏塘山茶品种:柏塘小叶种茶。在柏塘,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园,少的种有一两亩,多的种有10余亩,茶种也都是这个本地特殊品种。现今,在柏塘镇,仍有老茶树130多棵,其中100年左右树龄的老茶树30多棵,近200年树龄的老茶树1棵。2011年,经过农业专家的调研、分析、鉴定,根据百年茶树和古屋迹、瓷器碎片等资料,证实了在300-800年前,柏塘已经有以种植茶叶为生的农民居住,山上的百年茶树,也是由古代茶树繁衍而来。

【知名度】柏塘地势,群峰相连,峡谷纵横,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如同一个天然的小盆地,自然环境与条件非常有利于茶树的发育和生长,非常有利于茶多酚和高芳香物质的形成。所以,柏塘山茶具有观之汤色金黄、闻之心旷神怡、饮之喉甘气爽的品质特征。柏塘山茶以其历史悠久度、民间传承度、风味独特度、健康宜人度、文化价值度和口碑美誉度而从柏塘镇、博罗、惠州走向广东以至港、澳和东南亚。远至新疆、俄罗斯的茶商也已经慕名而来,成为博罗县名副其实的名优特产。近年,当地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山茶专业合作社抓住柏塘镇打造省级、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机遇,在着重提高山茶种植技术、提升山茶品质、升级产品包装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不同形式的宣传、推广、促销活动,以期做大做强特色效益农业,实现把柏塘山茶品牌打造成为惠州特产、客家茗茶精品、岭南第一茶的目标,并且初见成效。柏塘山茶逐渐走出山区,进入高档消费品领域,日益成为爱茶人士眼中的“珍品”。柏塘山茶连年获得多项荣誉,如:被广东省人大列为“一乡一品”名优产品,被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广东省特产文化专业委员会授予“广东最具代表性地方特产”称号,连续获得惠州茶文化节——西子湖畔斗茶地方绿茶项目一等奖,被广东省文联、华南农业大学和省茶叶协会联合授予评“广东十大茶乡”称号等。

【发展现状】柏塘山茶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主要是自产自用,规模种植则始自新中国公社化前期开发的茶场。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柏塘人渐渐以此作为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柏塘山茶逐渐发展起来。大约10年前,柏塘山茶作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项目之一,开始朝着产业化、品牌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县、镇政府高度重视柏塘山茶的保护和发展,在金融贷款、扶持资金、发展用地、技术支持和农业项目申报等多方面,都给予了政策倾斜。二是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经营模式和助农机制,在技术、种苗、生产和物资等方面给予农户全力支持;建立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价格统一的连锁专卖自主销售渠道,全面提升山茶的质量、安全、档次和经济效益。三是项目带动,科研结合,技术提升,培训普及。通过国家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特种茶苗繁育示范基地项目带动,集结农户共同建设新农村、共同致富。加强科研力度,研究开发了全国稀有的小叶种紫芽茶;高起点建设山茶基地,培育本地优质茶苗,把种植技术形成标准,加工设备逐步自动化,实现技术全面提升。通过各级科研机构、当地政府及部门网站、县新农村建设大学和专业合作社对农户进行广泛的山茶种植和加工技术培训。四是突出生态和标准化管理模式,着力打造绿色产品。规范种植工艺,制定、发布和实施《柏塘山茶种植规范》地方方标准。柏塘镇现已成为惠州市最大的山茶种植镇,是名副其实的山茶种植专业镇。全镇已成立11个山茶专业合作社,36个村委会中有33个种植山茶,种植山茶的农户有4000多户。2014年,柏塘镇的茶叶产值约4.8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达3.9万元,较2013年增加近1万元。2015年预计产值将增加1.6亿元。由于政府为农民积极搭台,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可靠的统销渠道,一大批茶叶专营店顺势而为,质量和品牌不断提升,使得柏塘山茶特别是高端茶供不应求,价格逐年大幅度攀升。中等柏塘山茶的价格,已由2010年的100元/斤,飙升至如今的500多元/斤;高端的如小叶紫芽茶,2010年定价为500元/斤已是高价,可在2015年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中卖出9998元/斤的天价。

可以预期,柏塘镇将继续依托生态优势和种植优势,通过采用新工艺、研发新产品、创立自主品牌,进一步延伸柏塘山茶产业链,实现“一片小树叶成就一条产业链”的目标,打造成为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山茶小镇。


柏塘山茶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本地群体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质地为红壤土和黄壤土,土层深度≥1m,有机质含量≥1.5%,pH值在4.5至6.5。

三、栽培管理                             

1.定植:定植密度每公顷≤45000株。

2.施肥:每年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5吨。

四、鲜叶采摘标准

1.采摘时间:春茶采摘时间为“春分”至“芒种”;秋茶采摘时间为“白露”至“大雪”。

2.采摘标准:

等级

要求

特级

全芽≥90%,一芽一叶≤10%

一级

一芽二叶≥70%,一芽三叶≤30%,芽叶完整,一芽二叶芽长于叶或芽叶等长,大小均匀一致。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鲜叶→摊青→杀青→揉捻→解块→炒干。

2.工艺要求:

1)摊青:室温控制在2025℃;摊叶厚度≤10厘米,摊至叶形皱缩,叶片失去原有光泽,叶色由绿变暗,青气味减退,略有清香。    

(2)杀青:温度260至280℃。当茶叶手握成团落地散开,弯曲茶梗不易断即可。

(3)揉捻 :揉捻至茶叶成条率≥90% 。

(4)解块:迅速均匀解散揉捻后的茶球,并筛出茶末、茶角。  

(5)炒干:分小火,足火两次干燥,时间不低于1.5小时,炒至茶条轻折即断,手捻成末、含水量在5.5%至6%时起锅摊凉。

六、质量特色

1.感官品质:

柏塘山茶外形卷曲紧结;色泽乌绿油润;香气浓郁高长,呈“炒米香”或“花蜜香”;滋味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厚柔软;耐冲泡。

2.理化指标:

花青素含量2.4 mg/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柏塘山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博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柏塘山茶的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