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猪

保山猪是保山市当地民族传统养殖的品种,饲养历史悠久,张兴志同志在《云南新石器时代的家畜》一文中谈到保山市(今隆阳区)蒲缥镇唐子沟遗址时,认为遗址中出土的猪和牛化石具有两重性,既可能是野生种,也可能是驯养中。距今4000-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饲养家猪品种,养猪业已得到一定发展。据《中国猪种介绍》(科学出版社1960)记载:“保山猪经过当地人民多年的繁育,从而形成地方品种。”1979年9月至1980年9月保山地区、县畜牧兽医站联合调查了保山地区畜禽品种,调查了保山大耳朵猪的优良性状和缺点,并改名为保山猪,编入《保山地区畜禽品种志》。据保山地区畜禽品种志记载:“保山农村产品丰富,山区荒地轮歇地较多,野生饲料丰富,是发展养猪的有利条件,我区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辛勤劳动精心选育,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和交通运输发达,沟通了山区坝区间、内地边疆的猪源频凡流动,加之自然条件及饲养管理特点,因而形成大骨猪、细骨猪和二浪子猪之分。”保山猪体质粗糙疏松,头较大,额宽,额面多皱纹形如“八卦”;嘴筒粗长,少数微凹且向上翘,俗称“瓢把嘴”;耳大下垂,猪体窄长,背腰平直,少数稍凹;背腰直间有微凹,胸窄肋扁略下垂,十字部宽,腹部紧凑不下垂,臀部欠丰满;四肢高且粗壮有力,腿及膁部多皱褶,又叫“穿套裤”,飞节较弯曲。于1987年载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一书中。2004年收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中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并录入由中国农业部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家畜地方品种资源图谱》。 1969年成立保山种猪场,厂址建设在保山市施甸县水长乡。1970年至1996年,只注重保山猪的利用,未能得到有效的选育提高,加之盲目进行引种杂交,导致许多性能多年停滞不前甚至有所退化。1997年至2000年,为了充分发挥和挖掘地方特色遗传资源的潜力,依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原省计委立项,建设和完善了保山市种猪场。到2000年保山市各县区建立了县级猪人工授精站及部分乡建立并巩固了猪人工授精网点,初步形成了以保山猪为母本“三群一网”良种繁育体系。在进行体系建设的同时,根据繁育体系的建设要求,保山市种猪场组建了以保山猪为主的保山猪核心群,开始了一定的繁育工作,边繁育、边生产、边推广应用,取得了初步进展。2000年以来,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领导专家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以保山市种猪场为载体对保山猪开展了系列的组群保护、科研选育及合理开发利用推广工作,先后与省改良站、省农大等科研单位和部门合作实施了“保山猪优良母系选育及杂交优势利用”、“保山猪新品系优化选育及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扩大了保山猪的优良猪群,提高了质量,稳定了群体。经省州多次组织专家组亲临保山作详细调查,认定为云南省特有的珍稀种畜资源。2009年列入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1年云南省农业厅开展“云南六大名猪、六大名牛、六大名羊、六大名鸡、六大名鱼”评选认定活动,通过层层评选,保山猪入围云南六大名猪。

1、 土壤地貌情况 养殖区土壤类型以红壤土、黄壤土、赤红壤、燥红土、水稻土、冲积土、草甸土和石灰土、火山灰土为主。地处云南横断山脉南段,高黎贡山和怒山南延于境内,地势总趋势北高南低。本市属横断山系切割山地峡谷区,地貌以山地为主,盆地与山原也分布较广,山川相间,高差较大,群山迭起,山清水秀。山区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2%。境内最高海拔3780.9 m,最低海拔535 m,平均海拔1800 m。保山猪适宜海拔750-2600 m的山区、半山区养殖。 2、 水文情况 养殖区内河流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怒江自北向南纵贯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较大支流有施甸河、苏帕河、枯柯河。三大水系年产水150.66亿立方米。境内有青海湖和北海两个天然湖泊,面积0.63平方公里。还有槟榔江、明光河、瑞滇河、香柏河、姚关河、勐统河、瓦窑河、右甸河等9条较大河流。至2007年全市建成水库257座,总库容达到41028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35座。自流引水工程达10054处,1立方米每秒以上引水渠11条、0.3~1立方米每秒引水渠17条。有170多个地热泉田。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洁无污染。 3、 气候壮况 养殖区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全市空气清净、光质好、日照时间长,太阳年均辐射量为5553.7—5959.8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5.5℃;年无霜期293至333天;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份,年最高降雨量2100 ㎜,年最低降雨量700 ㎜。光、热、水条件优越,有利于牧草的生长,有利于保山猪养殖。

1、 产地选择 产地选择在海拔750-2500 m,年平均气温15.5℃,年无霜期293至333天,年降雨量700-2100 ㎜的山区半山区。猪舍应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水源充足,距离交通要到、城镇街道、工厂、学校1 km以上的地方建盖。圈舍要求清洁卫生、通风良好、明亮干燥。 2、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2004年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和2009年列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云南省农业厅2009年第15号)的保山猪。 3、 品种选育 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注重外貌、体长、四肢坚实、毛色全黑、被毛稀疏、嘴筒长直长短适中、额部皱纹似“八卦”、耳大下垂、乳头6对以上、乳头小而形似莲蓬,注重初生、70日龄、6月龄和配种前3个阶段的选择;注重初产经产成绩进行选择;结合个体的性能成绩和亲缘关系进行选留个体的选配,同质选配与异质选配并举,严防群体混杂的保种方法,选留合格的保山猪做母本,扩大保山猪的养殖规模和发展速度。 4、 养殖规程 4.1、 饲养方式 母猪的饲养管理。可群养或单栏饲养,保持圈舍干净、凉爽。一般初配年龄在6月龄,让过第一、二个发情期,至第三个发情期配种。配种期母猪每天饲喂2次,时间为上午8:00,下午4:30,日喂混合精料2公斤;妊娠母猪喂给全价饲料,做到少喂勤喂,喂至八成饱,给足饮水,在产仔前30天增加饲料量,日喂精料3—4公斤,产前3天和产后3天减料,临产当天不喂料,产3天后逐渐增加饲料量达到任其采食,断奶前一周减少饲料用量,断奶前3天减到一半。 公猪的饲养管理。公猪需要单圏饲养,圈舍清洁、凉爽,营养合理,保持公猪体况适中,不宜过肥或过瘦,保持适当运动,6月龄或60公斤体重可开始配种。 仔猪的饲养管理。仔猪出生当天要进行断脐、剪大牙、注射铁剂,在7日龄进行诱食或强制性开食,在35天减少喂食,42天断奶,断奶后限食1—2天,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采用赶母留仔,在原圏饲养一周后转入保育室。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维持原有饲料喂1—2周,第三周起每天饲喂3次,第四周开始每天饲喂2次,在保育舍饲养至70日龄转入生长舍或育肥舍。 生长舍、育成舍的饲养管理。供给全价饲料,控制采食量,保持体况不要过肥或过瘦,6月龄适时配种。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按来源、体重、体质相似的猪合群饲养,每头猪占地面积控制在0.8至1平方米,选择浓缩饲料加上玉米和糠麸自行配制,并做到精青粗合理搭配,用一定数量的青饲料、青贮料代替部分混合饲料,育肥至90公斤以上出售。饲养过程中所使用饲料符合NY 5032 的规定。 4.2、 饮水 饮水水质必须使用符合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规定的山泉水、河水、井水或自来水。 4.3、疫病防治保山猪在饲养过程中,所用投入品(兽药、生物制品等)符合NY5030-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整个保山猪养殖过程中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结合保山市猪疫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适时开展预防免疫,春秋两季进行常规驱虫,提高保山猪的成活率和育成率。 4.4、 疫苗和使用 按免疫程序严格进行规定动物疫病免疫,符合NY5031-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规定。防疫器械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 4.5、 兽药和使用 兽药使用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要求。应建立严格兽药使用管理制度,在专业兽医人员指导下进行用药,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及严格执行限量用药。治疗使用药剂时,应符合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后期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发生疾病的种猪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在治疗期或达不到休药期的不作为食用淘汰猪出售。 4.6、 猪只驱虫 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猪只进行驱虫、药浴。 4.7、 灭鼠、灭蚊蝇 定期定点投入灭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及残余鼠药,并做深埋处理。消除圈舍等蚊蝇孽生地,定期喷洒消毒药。 4.8、 环境卫生消毒 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在猪舍入口处设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猪舍周围环境定期用大碱或氯制剂交替消毒。每批猪只出栏后,要彻底清扫、冲洗猪舍,采用喷雾、火焰消毒。定期对分娩栏、补料槽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定期进行带猪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4.9、 病死猪处理 对可疑病猪采取隔离观察和确诊,确诊为非传染病者,进行治疗,彻底治愈后,才能归群。对感染传染病和其他原因需要扑杀的病猪,应在指定地点扑杀,尸体按照GB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 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出售或食用病猪、死猪。 4.10、 污染物、废弃物处理 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 出栏 保山猪养殖到8月龄以上,体重90㎏以上出栏。 6、 屠宰处理 按《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进行屠宰,宰前检疫,健康无病;屠宰加工,放血要完全;去头去头、蹄、内脏(肾脏除外)、大血管、乳房、生殖器,去三腺;肉品检验合格;修割整齐,冲洗干净,无病变组织、无伤斑、无残留小片皮、无浮行、无粪污、无胆污、泥污和血凝块。猪肉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屠宰厂符合GB/T17237-2008《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屠宰检疫按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规定执行。 7、 建立生猪养殖档案 养殖档案记录包括种猪来源、配种、产仔、哺乳、断奶、增重、疫病防治、药物及添加剂使用、饲料使用、出栏、屠宰等,上述资料最少保留三年。

产品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 体形:根据体型大小把保山猪分为大骨型、细骨型及二浪子型,品种外貌特征明显,体质结实,结构匀称。 毛色:被毛稀疏全黑。 头部:头较大,额宽,额面皱纹形如“八卦”;嘴筒粗长,少数微凹且向上翘,俗称“瓢把嘴”,耳大而下垂。 体躯:猪体窄长,背腰平直,少数稍凹,前胸宽,肋扁略下垂,十字部宽,腹部紧凑不下垂,臀部欠丰满。 四肢:四肢高且粗壮、坚实有力,腿及肷部多皱褶,又叫“穿套裤”,飞节较弯曲,蹄质坚硬结实,为黑色。 乳头6对以上,乳头小形似莲蓬。 2、 内在品质指标保山猪肉质细腻,味香可口,营养丰富。其中,氨基酸总量≥17%、粗脂肪含量≥24.5%、解冻失水率≤4%。 3、 质量安全要求 保山猪养殖和销售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产品质量严格按NY 5030-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1-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032-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 5033-200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管理准则》的规定执行。

包装规定:
严格遵守《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实行公共标识与地域产品名称相结合的使用制度。在保护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签定标志使用协议,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 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保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地域保护范围:
保山猪养殖区域为云南省保山市行政区划内的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5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100°02′、北纬24°08′-25°51′,东西纵距198 km,南北横距193 km。养殖区域范围19637 平方千米,年存栏6.5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