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苗山红茶

大苗山红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汤色红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甜醇、鲜爽;叶底红、明亮。

大苗山红茶种植区域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东延,海拔450m~1300m之间的山区地带。该区域林木野生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超过80,常年云雾缭绕;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PH值在4.5~6.5之间,土壤腐殖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及透水性良好,适合茶树生长。该区域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降雨量2194.6mm;年平均日照数为1616.9h,多年平均无霜期为322d,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均匀,利于茶树氨基酸合成转化,使得这一范围内生产的红茶氨基酸、糖类、水浸出物丰富,形成大苗山红茶蜜糖香、醇厚的独特口感。

3.1产地选择 大苗山红茶生产基地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远离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环境中污染物含量,要求符合NY/T 5295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的相关规定。茶园选在排水良好,土壤PH值4.5~6.5之间的避风坡地建园;丘陵山地坡度在20°以下的沿等高线横向开垦种植,坡度20°以上的采用建立水平阶梯式种植。 3.2品种范围 品种为融水地方群体种,主要是从野生境古茶树和老茶树中筛选、繁育的优良单株和品系。 3.3种植过程管理 3.3.1培育土壤 种植前进行备耕,首先清理土地上的杂草、树兜和石头,山坡沿等高线开梯,梯面宽度1m~1.2m。梯面开好后,挖种植沟深宽度为50cm×50cm,注意将表土和深层土分开,回土时把表土放在底层,深层土放在表层,回土至2/3时施入基肥,然后回土至低于平面10cm,即备耕好。 3.3.2合理种植 一般丛栽或单行单株条栽,行间距1m~1.2m,株距0.4m;双行栽种时,行距1.5m,小行距0.45m,株距0.4m。每亩用苗1500株左右;移植时把根部用稀泥浆包裹,特别注意紧压茶苗周围的土壤,浇足定根水。种植后还要密切观察土壤水分含量,如果遇到连续的大晴天,必须浇水,以保证成活率。 3.3.3树型管理 幼龄茶园第一年保齐苗,培养最佳丰产树冠(型)。茶苗第二足龄时,茶树近地面处主干直径达0.5cm时,剪去主干,侧枝不剪。修剪高度离地12cm,注意留外向侧芽,要求剪口平滑,无裂口。第二次定型修剪,当第一次修剪后的主枝基部直径达0.5cm时,剪去主干,主枝发出的新枝不剪。修剪高度是在离第一次修剪口上提高12cm修剪。第三次修剪,当第二次修剪发出分枝基部直径达0.5cm时,剪去分枝。修剪高度是离第二次修剪口上12cm修剪。 经过3次定型修剪后,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树冠培养,更新树冠,整理树冠面,清除树冠内的病虫枝、枯枝和细弱枝,新修剪后要加强肥培管理,包括深翻改土,施放有机肥,增效钾肥、氮肥,延缓衰老。未列出的其他各项操作严格按照GB/Z 26576茶叶生产技术规范执行。 3.3.4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农药防治为辅,方法有:一是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二是每10亩左右挂一盏杀虫灯杀灭蛾类或张挂黄板灭蝉,降低害虫危害指数;三是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堆沤、填埋;四是非生产季节可选用矿物源农药、矿物油进行封园。五是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3.3.5采收 大苗山红茶茶树一年四季都产茶青,以春季4月、5月产量最多,秋季白露时节茶青品质最佳,根据市场需求与产品口味分季、分批采收。手工采茶要求用提采摘且保持芽叶新鲜、完整、均匀,不夹带茶果、老叶、老枝,一芽一叶为上佳,一芽二叶为佳。 3.4加工过程管理 3.4.1加工工序 大苗山红茶采用半机械化加工,加工工艺为:鲜叶→萎调→揉捻→发酵→烘干→提香。 3.4.2机械加工工序 3.4.2.1萎调 鲜叶采摘后,用专门摊放器具摊3cm厚,时长6h~8h,若是雨水叶摊放时间要适当延长,摊放过程中要轻翻,释放热量。针对不同生产季节,春季气温低,湿度大鲜叶摊放时间可适当长一些,夏、秋季气温高,湿度低,鲜叶摊放时间可适当短一些。鲜叶经摊放后,叶片柔软,摩擦叶片无响声,手握成团。松手不易弹散,嫩茎折不断,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叶面失去光泽,无焦边焦尖现象,并且有清香,含水量为60%~62%为适度。在阳光不太强烈的情况下,上午10时前及下午5时后,可参加晒青30min,收回萎凋叶放在荫凉通风处摊放1h~2h。待萎凋适度,即行揉捻。 3.4.2.2揉捻 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方法老叶轻柔,时间长,嫩叶重揉时间短。加压应掌握轻、重、轻原则,萎凋叶装桶后空揉5min再加轻压;待揉捻叶完全柔软再适当加以重压,促使条索紧结,揉出茶汁;待揉盘中有茶汁溢出,茶条紧卷,再松压,使茶条略有回松,吸附溢出茶汁表,再下机解块筛分散热。揉捻一般分两次。初揉后下机解块散热,再行复揉,复揉后解块送发酵。揉捻适度的标志有二:其一芽叶紧卷成条,无松散折叠现象;其二以手紧握茶条,有茶汁向外溢出,松手后茶团不松散,茶条局部发红,有较浓的青草气味。此时80%以上的细胞破损。 3.4.2.3发酵 采用自然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摊约厚8cm~10cm,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90%以上。发酵时间以春茶120min~180min,夏茶约90min为宜。发酵适度的色泽标志,从香气来鉴别,清香显露,青草气味消失。 3.4.2.4烘干 干燥一般分两次:第一次称为“毛火”,第二次称“足火”。毛火温度较高,一般进烘温度为110℃,摊叶厚度为1.5cm~2cm,烘至含水量为18%~25%,下机后摊凉30min左右。足火温度较低,一般90℃~95℃,摊叶厚度为2cm~2.5cm,烘至含水量约为5%~6%。足火后应立即摊凉,使茶坯温度降至略高于室温时装箱(袋),要求必须密封保存。干燥程度,毛火以用手握茶有刺手感,梗子不易折断为度,足火茶以用手握刺手,用力即有断脆声,用指捏茶即成粉末,梗子易折断,有浓烈的茶香为度。 3.4.2.5提香 长时间储藏的茶叶,在销售前采用烘焙机进行提香足干,温度60℃,时间4h左右,烘至含水量6%以下即可。 3.5生产记录要求 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建立生产档案,对种植品种、病虫害发生情况、技术措施,肥水管理、采摘、加工、产品包装、销售出库等生产过程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妥善保存2y以上。

产品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 大苗山红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汤色红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甜醇、鲜爽;叶底红、明亮。 4.2内在品质指标 大苗山红茶主要内在品质指标控制范围如下:水浸出物≥36%,茶多酚含量≥9%,咖啡碱含量4%~6%,游离氨基酸总量≥3.5%。 4.3安全要求 大苗山红茶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必须符合GB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国家标准的要求。

包装规定:
5.1 标志使用人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5.2 标志使用人权利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5.3 标志使用人义务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5.4 其他要求 从事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证书持有人:
融水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大苗山红茶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所辖融水镇、和睦镇、三防镇、怀宝镇、大浪镇、洞头镇、永乐镇、大年乡、良寨乡、拱洞乡、红水乡、白云乡、同练瑶族乡、汪洞乡、杆洞乡、滚贝侗族乡、香粉乡、四荣乡、安太乡、安陲乡共计20个乡镇206个行政村(社区)。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8°34′~109°27′,北纬24°49′~25°43′。保护规模13000hm²,保护产量500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