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茶叶

都江堰茶叶外形条索自然微卷,黄绿带毫。内质香气:清香带栗香,持久;滋味:鲜爽醇和。

都江堰茶叶产区位于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产区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西北高,东南低。产区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海拔700m-1200m),PH值为4.5-6.5,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合茶树生长。都江堰茶叶产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产区年均气温15.2℃,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75%,年平均降雨量为1243.80mm,年平均日照时数1016.9小时,年均无霜期280天,具有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云雾天多、空气湿度大等特点,是茶树的最佳生态区。都江堰市是川西名优茶核心区和茶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都江堰茶叶的独特品质。

1、产地选择:选择交通水利条件方便的平地或坡度在3-15°的缓坡地建园,园地土质疏松、肥沃、PH值在4.5-6.5,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2、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丰产、抗逆性强的特早系列品种。3、生产过程管理:都江堰茶叶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环节。①定植:采用茶苗移栽种植方式,以晚秋或早春移栽为移栽适期。苗木选用国家二级茶苗标准,合格茶苗高度在20㎝以上,行距40㎝~50㎝每亩用苗6000株(其中500株用于补苗)。②幼龄茶园的管护:刚栽种的茶苗经2-3年的管理才能进入初投产阶段,这一时期称为幼龄茶园的管理阶段。搞好幼龄茶园的管理是关系到早投产和持续优质高产的关键。A.抗旱防涝除杂草及时补苗,确保苗全苗壮,茶树苗期既怕干,又怕晒,特别是移栽后必须及时浇水,以后每隔3-5天浇水一次直至成活为止,春季干旱季节,应做好浅耕保水和灌溉抗早,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行间铺草。B.肥水管理:茶苗地上部分长至一芽三叶以上后可以视缺肥状况对茶苗进行追肥,按每亩每次5-6公斤尿素(在下雨前施用)或少量清粪按“少食多餐”的原则给茶苗补充养分。C.定型修剪:培养矮扩壮的树冠,增大采摘面,因此茶树生长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三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在栽植前就已完成;第二次定型修剪是新发的枝条在第一次剪口以上达到23-26㎝时,在第一次剪口处提高16cm剪去主枝;第三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在第一次定型修剪口上提高10㎝剪去上部枝条。③投产茶园的管护:投产茶园的管理主要有中耕除草、施肥。A.中耕除草:茶树具有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交替生长的特性,掌握这一特性我们在地下部分最需要养分的时候进行耕除与施肥,全年耕除分春前、春后、夏后、秋后四次耕除。B.施肥:有机肥料施用量每亩2000公斤左右。茶叶亩产(鲜叶,下同)250公斤以下,亩施氮肥12公斤,磷肥6公斤,钾肥8公斤,亩产250~350公斤,亩施氮肥11公斤,磷肥5.5公斤,钾肥7.5公斤。亩产350公斤以上,亩施氮肥10公斤,磷肥5公斤,钾肥7公斤。a.施追肥量的计算:一般按产量的大小来计算施肥量,每生产100公斤干细茶应施追肥30公斤尿素,配施8-10公斤硫酸钾(不能用氯化钾,因茶树是忌氯植物)。b.施追肥比例:春、夏、秋三季施肥按1/2、1/4、1/4计,每次施肥在耕锄后于树冠滴水处开浅沟施入,及时覆土回填。c.冬季深耕后主要以施农家肥为主,每亩每年按1000公斤有机肥,20公斤尿素配合20公斤磷肥施入茶园(能配施50-100公斤饼肥对提高品质增强茶树自身抗性有很大好处),施肥后及时回填。④衰老茶园的改造与管理:茶树经过多次的采摘和轻修剪后,树高增加、树冠面上发生许多浓密而细小的分枝,俗称“鸡爪枝”或结节枝,这种枝条养分运输不畅,容易枯死;这时就必须采用深修剪,剪去“鸡爪枝”,降低树冠高度,复壮树势,提高茶树的育芽能力。⑤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生产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A.农业防治:a.选用良种。b.适时采摘。c.茶园耕作。d.茶树修剪。e.秋末清园。B.物理防治:a.人工捕杀。b.物理诱杀。C.生物防治:即利用有益生物达到防治有害生物的措施。植物源农药和生物源农药一般对茶园中的有益生物伤害甚小,茶园用药应首选此类农药。D.化学防治:应严格按照国标要求进行,逐渐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⑥鲜叶的采摘:A.采摘的标准有: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B.采摘方法有:掐采,提手采,双手采。⑦生产记录要求:茶叶生产全过程要求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生产技术措施和投入品使用情况,特别是化肥、农药的名称以及来源、使用目的、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鲜叶生育期及收获日期,质量检测情况等,并妥善保存2年以上,以备查阅。4、加工质量控制:①加工器具:A.摊放器具:竹制软匾、篾、簟,大、中、小簸篮、专用摊放架等。B.筛分器具:竹制大、小筛子。C.炒制器具:绿茶专用炒茶锅,棕扫帚等。D.加工机具:各种绿茶加工机械设备。E.使用要求: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每个茶季开始和结束都要对器具进行清洗、除锈和保养,保持清洁干净。②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摊凉—揉捻—杀二青(烘二青)—摊凉—二揉—烘干—贮藏。③加工技术:A.鲜叶摊放:应在摊放器具上进行,以室内自然摊放为主,可通过适当控制通风,关闭或开放门窗来调节鲜叶的失水。必要时可用鲜叶脱水机脱除表面水后再行摊放,也可用鼓风方式缩短摊放时间。有条件的可在空调室内或用专用摊青设备进行摊放,根据鲜叶数量和加工能力来调节摊青进程。摊放厚度视天气、鲜叶老嫩而定。摊放时间视天气和原料而定,一般6h~12h,期间轻翻1次~2次,促使鲜叶水分散发均匀和摊放程度一致。摊放场所要求清洁卫生、阴凉、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 摊放程度以叶面开始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清香显露,含水率降至(70±2)%为适度。B.杀青:第一阶段锅温260℃~220℃为宜,均匀投入茶叶,从摊青叶入锅到茶叶萎软,一般在1.0min~1.5min;第二阶段是茶叶成形初级阶段,温度比第一阶段低20℃~30℃,当芽叶开始萎瘪、变软,色泽变暗时,开始逐步加压,根据茶叶干燥程度,一般每隔半分钟加重一次,时间一般在1.5min~2.0min到茶叶基本成条、相互不粘手止;第三阶段温度一般在200℃左右,此时是做扁的重要时段,一般恒温炒。为提高扁平度,在杀青2min~3min,即第三阶段时,增加“磨”的动作。 待茶叶炒至扁平成形,含水率达35%左右,推开前面出料门自动出锅。杀青全程时间为4min~6min。C.摊凉:杀青叶出锅后应及时摊凉,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汽。杀青叶摊凉后,适当并堆,必要时可覆盖清洁棉布,使芽、茎、叶各部位的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回软。摊凉时间以30min~60min为宜。D.揉捻:应根据制茶种类和叶质嫩度确定投叶量与加压大小和揉捻时间;把握“嫩叶轻揉,老叶重揉”、“轻—重—轻”和“抖揉结合”的原则进行操纵;嫩叶一般要揉到20—25分钟,老叶采用重压长揉,解块分筛,分次揉捻,但总时间一般不超过50分钟。E.杀二青(烘二青):第一阶段下锅温度应在180℃~150℃为宜,从入锅到茶叶柔软,一般在1.0min~1.5min;第二阶段是茶叶固形阶段,温度比第一阶段低10℃~15℃,开始逐步加压,根据茶叶干燥程度,一般每隔半分钟加重一次,时间一般在2.5min~3.5min到茶叶坚硬成形。这一阶段是“扁平、挺直”固形的重要时段,恒温炒,动作以“压、磨”为主。待茶叶炒至扁平挺直成形,含水率达15%-20%,推开前面出料门自动出锅。杀二青全程时间为3min~5min。F.摊凉:二青叶出锅后应及时摊凉,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汽。二青叶摊凉后,适当并堆,必要时可覆盖清洁棉布,使芽、茎、叶各部位的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回软。摊凉时间以30min~60min为宜。G.二揉:根据需要选择进行此次过程,应根据制茶种类和叶质嫩度确定投叶量与加压大小和揉捻时间;把握“嫩叶轻揉,老叶重揉”、“轻—重—轻”和“抖揉结合”的原则进行操纵;嫩叶一般要揉到20—25分钟,老叶采用重压长揉,解块分筛,分次揉捻,但总时间一般不超过50分钟。H.烘干:采用烘干机进行烘焙;根据茶叶干湿度,严格把握烘干(提香)时间;掌控好烘干(提香)温度,温度控制在90-100℃;防止茶叶断碎,颜色发黄,爆点发焦,烘至叶色呈翠绿色即可。④贮藏:分装袋需封口严实,贮存在低温中,温度以8℃以下为宜。

产品特征:
1、感官品质特征:外形:条索自然微卷,黄绿带毫。内质:香气:清香带栗香,持久;滋味:鲜爽醇和;叶底:匀齐,黄绿明亮;汤色:黄绿明亮。2、内在品质指标:都江堰茶叶茶多酚≥20%,水浸出物≥40%,蛋白质≥30g/100g,氨基酸总量≥3%,维生素C≥200mg/100g。3、质量安全要求:都江堰茶叶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

包装规定:
地域范围内的都江堰茶叶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包装上使用统一农产品地理标志(都江堰茶叶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证书持有人:
都江堰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都江堰茶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为:都江堰市向峨乡、大观镇、青城山镇、中兴镇、玉堂镇、蒲阳镇、灌口镇、紫坪铺镇、虹口乡、龙池镇、天马镇、胥家镇等1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 103°25′42″—103°47′0″,北纬31°44′54″—31°02′9″。北接汶川、彭州,东连彭州,南靠崇州,西邻汶川。保护面积71700公顷,年产量达17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