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四粒红

2018年新货东北扶余四粒红花生500g带壳原味生熟花生现炒红皮花生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四粒红在东北内蒙花生产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生长周期短以及个性鲜明,扶余四粒红花生在当地的风沙土区越发展面积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四粒果实多,种皮色泽鲜红、亮丽而且口感好。

一、产品的历史渊源

通过考证,1941年前后,扶余县弓棚子镇榆树村一韩姓农民从山东老家带回来一个花生农家品种,该品种果皮淡红,入口干硬,略带苦涩。由于当时当地没有种过花生,他当宝贝一样在自家园中种了一些。当年收获的成熟度不太好,他选出相对好一点儿的留作种子,翌年再种,余下的逢年过节用来招待亲朋食用。大家觉得新奇,有很多人拿点儿花生果当种子回家自己种植,就这样逐渐扩大了影响。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人们惊奇地发现,这种花生籽仁的果皮越来越红,口感越来越好。在1965年前后就有人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大面积种植,到1975年,全县有大林子、更新、拉林、三井子、新站等乡(镇)种植,面积达到3000 hm2,并形成了自有品牌。扶余四粒红花生真正起步是在1976年三中全会后,在当时扶余县农业局孙永泉副局长的大力倡导和推广下,该花生品种在扶余大地广泛种植,成为全省花生种植第一县。1980年发展到1万公顷,1990年又增加到3万公顷,2000年前后发展到了6万公顷。但因该花生品种对土质条件要求较特殊,在扶余县其他地区不适宜种植。现在每年都有5000人以上到黑龙江、内蒙等地进行域外开发。不过这个系列品种到外地引种2年后就逐渐退化,品质变劣。现在该品种在山东省早已绝迹,目前扶余县是该品种唯一种源地。

、地理环境

位于吉林省中北部的扶余县地处松嫩平原的东部,临松辽沉降区东部边缘,地表为深厚的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扶余三面环水,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绕县界而过,由于江河水下蚀切割,形成高出河床20米至80米的坎上河间台地和坎下河谷平原,坎上坎下分明。地形总的特征是南高北低,台地上由东南向西北,由四周向中间倾斜,地形坡降0.0005—0.001。东南部为冲洪积平原,地面波状起伏,海拨180—230米,相对高差15—25米,最大40—80米。西北部地区为冲湖积平原,地面海拨高度140—180米,相对高差5—15米,地面平缓。是典型的平原地形地貌,南部、中西部适于花生生长。

、气候特点

扶余四粒红花生种植区属北半球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短暂多早霜,冬季漫长寒冷。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4.0 ℃,最冷月份在1月,极端最低气温-38.7℃;最热月份在7月,极端最高气温38.6℃。年平均降雨量在450毫米至550毫米之间,最大降雨量960.0毫米,最小降雨量231.4毫米。降水集中在6、7、8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日照时数2697.7小时。活动积温2800~3000℃,无霜期138天。

、土壤特点

扶余四粒红花生种植区集中在南部的第二松花江流域的风砂土区,面积6万公顷以上。土壤是在中、上更新世至全新世时期冲积和风积作用下形成的。砂粒较大,大的直径有3 毫米,中的2 毫米,小的0.5—1 毫米,比例为1:3:6,属砂壤土。其中铁元素含量比我国其他花生产区高,与内蒙、黑龙江等地草原沙漠化形成的土壤有本质区别,在全国是少有的。最适宜四粒红花生种植。

五、产品的质量特色及其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

扶余四粒红花生的优良品质及特有性状是在扶余县花生种植区独有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条件下形成的。

1、与生产地域自然因素的关系

⑴与温度的关系:花生原产于热带,属于喜温作物,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其种子发芽、出苗、营养生长、开花下针、荚果发育等各个生长阶段都与温度息息相关。一般花生品种需活动积温在3100℃以上,而扶余四粒红花生经多年种植,已完全适应了扶余县的温度环境,年活动积温在2600℃左右即可正常成熟。

⑵与光照的关系:扶余四粒红花生属早熟品种,对光照强度要求严格。长日照有利于营养体生长,短日照能促进早开花,但营养体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扶余县纬度较高,日出早,日落晚,中午日光充足。在花生生育期间前期日照较长,后期日照较短,非常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

⑶与水分的关系:扶余四粒红花生是比较耐旱的作物,但也需要适量的水分来满足各生长阶段的需要。整个生育期总的需水量趋势是幼苗期少,开花下针和结荚期较多,但雨量过大不利于该花生生长。生育后期荚果成熟阶段需水少,形成了“两头少,中间多”的需水规律。扶余县是半干旱半温润地区,春秋季少雨,夏季多雨,适中的降雨量及降雨的季节分配,正与花生需水规律相符。

⑷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花生对土壤的要求较严格,由于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实的作物,要获得优质、高产,一般以耕作层疏松、透水性好、持水性适中、营养适中、活土层深厚的砂壤土和江河冲积土为宜。《抚群农产考略》中载有“地利,宜燥不宜湿,夹砂田易脱水者最好”。扶余砂地特有的砂质粘壤土质正符合这一要求。土壤中丰富的铁元素利于扶余四粒红花生果皮红色的保持。因我县特有的土壤特点和土地全年冻化交替,干湿更迭,杜绝了黄曲霉毒素等多种霉菌的滋生,从源头上避免了黄曲霉素毒素的污染。为花生无公害生产提供了先天条件。

2、与生产地域人文因素的关系

⑴扶余四粒红花生主产区人文特征:扶余南部花生产区地处古称“八百里旱海”之缘,建国前都是流动和半流动的砂丘地。这里没有树,风剥地现象非常严重,是有名的“穷砂荒”。通过扶余人近60年的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规划成方的农田防护林把一块块花生地错落有致地保护其中,土壤条件逐年得到改良,降水也比以前大有增加。

花生产区人口密度小,村屯稀,花生地块蜿蜒起伏镶嵌在绿色造林带里,加之花生种植户一般少用化学肥料和高残留农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为污染。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花生投入产出比的降低,扶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花生产业的发展,百姓也都乐于种植花生。

⑵与人文因素的关系:地广人稀少施肥药,杜绝了花生的人为污染;政府支持,农民喜爱,科研力量的增加,促进了扶余四粒红花生品质和产量的提高。

 


扶余四粒红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扶余中粒、扶花一号、扶花二号、扶花三号等系列品种及其优系。

(二)立地条件。

地壤类型为风砂土、砂壤土,土壤PH值6.5至7.5,土壤有机质≥1.0%的风砂土、砂壤土。

(三)栽培管理。

1. 播种:10厘米耕层稳定通过12℃为适宜播种期。播种量为每公顷100公斤至110公斤,穴播,每穴双株,播种密度每公顷≤24万株。

2. 水肥管理:配方施肥,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主。每公顷纯氮施用量≤60公斤。

3. 田间管理:播前播后镇压保墒,及时清棵蹲苗,按时铲趟。

4. 病虫草鼠害防治:收获前1个月内禁止使用各种农药。

(四)收获及贮藏。

9月中旬至下旬,荚果成熟后收获,并及时晒干,花生果含水量降到9%以下即可以花生果或花生仁贮藏、出售。

(五)质量特色。

按商品性状可分为花生果和花生仁两类。

1. 感官特色:

扶余四粒红感官特征应符合下表规定:

                 产品名称

         特  点

 

项  目

花 生 仁

花 生 果

形 态

粒形多见三角形、圆柱型;籽粒圆润饱满;果皮光滑;单粒较小,平均径长7毫米左右,高12毫米左右。

串珠形;果壳坚实,一般外有12条纵脉,其间有许多小维管束相通,脉络平滑;荚果果喙短小、果腰不明显;多为4室,每室1颗果仁

色 泽

种皮呈红色、棕红色或深红色,颜色均匀;有光泽;子叶呈白色或乳白色

白色或浅黄色,略带暗青,均匀一致

口 感

油而不腻,脆而不硬,润而不粘,香味纯正,余味持久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蛋白质/(%)                             ≥

26.00  (换算系数5.46)

脂肪/(%)                               ≥

42.00

铁/(mg/kg)                              ≥

24.00

黄曲霉毒素B1

不得检出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扶余四粒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吉林省扶余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