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麻黄鸡

淮南麻黄鸡属于肉蛋兼用型,体型中等,结构匀称,羽毛丰满。冠型以单冠居多,直立,冠后叶分叉,少数为复冠;冠、肉垂、耳叶均呈红色。虹彩呈浅栗色,皮肤呈黄色或暗白色,胫呈浅青色或靛青色;尾型有佛手状尾和直尾两种;喙短,略弯曲,呈铁青色。

2.1 位置与地势 淮南市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长江与黄河之间,位于东经116°21′~117°12′,北纬31°54′~33°00′。市境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淮河以南为丘陵,属于江淮丘陵地带,由东至西大别山延脉隆起不连续的低山丘陵,海拔最高75米,最低17米。 2.2 气候条件 淮南市位于中国南北分水岭的气候交汇处,属暖温半湿润性季风气候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过渡气候带。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热量富裕,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干略寒,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6℃,平均降水量960.1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279.2小时,平均无霜期224天。 2.3 水文情况 淮南市位于淮河流域,水域面积400多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约16%。淮河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将全市分成大致匀称的东北和西南两个部分,主要河流有淮河、架河、黑河、泥河、东淝河、窑河。市境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沉积层,面积约1650平方公里,探明可采储量4.5亿立方米,淮河以北地下含水层平面分布可分为3个区域,并在大别山延脉形成上百眼泉水;淮河以南安丰塘被誉为“天下第一塘”,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 2.4 农作物、饲料作物种类及生产情况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气候交汇处,使得五谷杂粮均能生长。淮南市主要农作物有棉花、油料、粮食和蔬菜等,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44.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975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69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0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284.8万吨。 2.5 土地利用情况 淮南市淮河以南为丘陵地带,在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断带东部的淮南复向斜。境内存有大量的煤炭资源,成为中国能源之都。淮南地处安徽省中部偏北,跨淮河两岸。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淮河以南为丘陵,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丘陵环山为一斜坡地,坡度10°左右,海拔40-75米,靠山沿河为城区,以南斜坡以下,东为高塘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西为瓦埠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中为丘陵岗地,为淮南麻黄鸡的主要分布区域。 2.6 适应性 淮南市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碳基地、工业粮仓;以八公山为代表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3469公顷;在八公山发掘的远古5.5亿年前的“淮南虫”化石被誉为生命起源地,生命的进化与演绎,加之劳动人民的驯化,孕育出淮南麻黄鸡。淮河以北珍珠泉、玛瑙泉、山源泉等泉水与淮河以南的塘水,以及有利的五谷杂粮生长环境为淮南麻黄鸡的饲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1 养殖地选择与要求 淮南麻黄鸡养殖在高燥平坦、背风向阳、隔离条件好的非禁养区内山地、果林、草场、滩涂及小规模农村房前屋后。 3.2 品种选择 1987年12月,经安徽省农牧渔业厅主持召开的标准审查会审查通过后,报省标准计量局批准。该鸡种属肉蛋兼用型,单冠直立,冠、耳叶红色,虹彩公鸡桔红色,母鸡桔黄色,喙脚铁青色,母鸡羽毛麻黄色,公鸡羽毛金红色,主尾羽墨绿色。淮南麻黄鸡在历经十余年的选育和提纯复壮,形成具有相对一致的外貌特征,纯繁后代比较整齐,分离程度较小。 3.3 饲养方式 3.3.1育雏 鸡苗:1日龄~40日龄的健康雏鸡,出壳时应注射0.2ml马立克疫苗,应在25℃环境中存放与运输,使用标准苗鸡运输盒。 进鸡前准备:育雏前育雏舍需彻底清扫、消毒,做好保温、降温的相应措施,备好料盘、饲料和饮水器及常用的疫苗、药物等。进鸡前1~2天预热,室温调节到育雏最初所需的33~34℃。 育雏方法:育雏可采用笼养、地面平养、高床平养。加温可用烟煤炉、锯末炉、电器等方式供温。 开饮:平均出壳24小时左右饮用5%葡萄糖水,采用较小的饮水器,既要防止饲料、垫料进入饮水器、又要防止水溅到鸡身,冬季最好供给温开水。 开食:饮水后1~2小时后进行,采用较浅的开食盘或塑料皮,饲喂全价雏鸡料,以雏鸡吃8成饱为宜,每昼夜喂8~10次,随着日龄的增加,每次饲喂量增加而饲喂次数减少。7日龄左右后即可换为料槽。 密度:1~20日龄,40~80只/㎡;20~35日龄,30~40只/㎡;35日龄后,20~30只/㎡。 温度:育雏舍内温度要均匀,不同位置的雏鸡,温度相差不宜高于2℃。1日龄雏鸡旁应达到33~34℃,以后第2~3天降1℃,直至20℃左右。雏鸡松散、活泼,温度为宜;张嘴呼吸、翅膀下垂,为温度过高;尖叫、扎堆,为温度过低。 湿度:1~7日龄,60%~70%;7日龄后50~60%;育雏前期,尤其是夏季,地面要经常泼水。 光照:光照强度为1只10瓦节能灯/10㎡。光照时间为1~4日龄,24小时光照;4日龄后夜里2~4天减少2小时,直至每昼夜12小时。 通风:既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要保持湿度为原则。冬季在气温高的中午开门窗通风,勤通少通,杜绝贼风、串堂风,冬季以负压通风为佳。 断喙:饲养量较小的可用剪刀断喙,量大的为节省时间应借助于断喙机。要求断去喙尖到期鼻孔间的1/3—1/2部分,上喙切除1/5。 垫料:地面平养,以砻糠、稻草为佳,厚度在1~2cm。 粪便处理:笼养每3~5天清除一次粪盘,以粪盘不过半为准。平养1~2周清除一次地面垫料。 用药:开水后,即饮用防治白痢的药物,连续5天饮用一次,停2天。12日龄饮用防治球虫病的药物3天。 记录:专人负责记录入室雏鸡数、每日死亡数、用量数、温度、湿度、用药、疫苗、称重等。 3.3.2育成 转群:40日龄~70日龄。6周龄体重达0.30~0.35kg时,即可脱温。选择晴天转入育成鸡舍。新成疫1系防疫和内外驱虫。同时应做好新支2联苗2次饮水,法氏囊2次饮水,新城疫、鸡痘、禽流感各1次疫苗。 放养: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电、交通方便的山地、果林、滩涂等开阔地作为鸡舍和放牧场地,果林树木栽培密度适宜,野草丰盛。山地的坡度为10°~20°为宜,不应高于30°;放牧地四周用栅栏或网具包围,围栏高度以1.8~2m为宜。 放养时间:选择同批次鸡龄达7周龄左右的雏鸡进行放养,放养时室外温度宜达到放养时间15℃以上,季节一般以4~6月为宜。 放养密度:在鸡舍旁运动场内放养,以周龄大小而定,育成期一般5~8只/㎡为宜;在野外生态放养,以采食青草、草籽以及昆虫为目标,根据牧草产量,每亩林地宜控制在50只以内。 调教:放养前,需要进行调教,建立条件反射。开始放养时可在鸡舍门口附近,放足料槽、水槽,使鸡熟悉环境。可用围网范围逐步扩大方法限定活动空间。喂鸡时吹哨,或敲击料桶,训练鸡听懂口令,形成条件反射,听到口令后能及时回舍采食。形成条件反射后,可两人操作,一人在前吹口令,撒麦子,引诱鸡前往放养地,一人在后小心慢慢驱赶入放养地。放养地散放饮水器,便于鸡及时饮水。 补饲:每天补饲1~2次。如遇下雨、乱风、冰雹等不良天气或野生饲料严重不足,难以保证足够采食量时,可临时增加补饲次数。补饲宜在傍晚进行,根据鸡的日龄及当天采食情况(看嗉囊鼓胀程度和食欲)确定补饲量。补喂饲料应符合GB13078、NY5032等有关规定。 舍内饲养:鸡舍搭建应符合NY/Y388、NY 5027-2008等有关规定,可采用砖瓦、钢架或水泥骨架搭建大棚,长30~50 m、宽8~10 m、高1.8~2 m,要做到保温、通风、采光性能良好。鸡舍地面采用水泥地面并高于外界,要有相应数量的窗户或易于掀开的设施,并安装相应数量的排气扇,鸡舍内安装电灯两排,每2米1个10瓦的节能灯。内设自动饮水器、料桶或料槽。鸡舍四周设排水沟。在鸡舍内中部或两侧用木材或竹材设梯形栖架,栖架高度0.5m左右,应可靠、牢固。 舍内环境:鸡舍温度不宜低于15℃,必要时,应设置加温设备。夏季炎热天气,可通过排气扇、湿帘等方式降温。放养地周边鸡舍可通过开关门窗、掀盖大棚薄膜、负压通风达到鸡舍内空气新鲜、降低湿度的目的,应杜绝贼风,或水槽流水、阴雨天而造成鸡舍内湿度过大问题。应及时清除鸡粪。鸡舍光线不易过强,在40~70日龄,白天应遮阴,50日龄后,以给鸡戴眼镜为宜。 卫生防疫:放养极易感染各种疫病,预防方法就是及时清理粪便,放养区要铲除老土或换新土并使得地面干燥干净;垫料要勤换,保持干燥;饲养管理人员出入鸡舍应更换鞋子;在发病场地,污染的垫料要集中遴烧毁;饲养用具用5%的漂白粉或20%生石灰水浸泡消毒。病害尸体处理按GB 16548执行。 免疫程序:参考免疫程序见表1。 表1 淮南麻黄鸡免疫程序 日龄 注射免疫项目 注射方法 1 马立克疫苗 皮下注射 7 新支冻干苗 鼻滴或饮水(2倍) 14 法氏囊冻干苗 饮水(2倍) 21 新支H9油苗+鸡痘冻干苗 皮下注射 35 H5禽流感油苗 肌肉注射 60 新城疫I系冻干苗 肌肉注射 3.3.3补饲管理 70日龄~110日龄。体重达1.0~1.2kg,羽毛光洁整齐,精神、营养状态良好,采用高能高蛋白补料,饲料结构较育成期增加10%玉米、5%豆饼、5%动物性油脂。可采用户外放养或舍饲,条件同育成期管理,不限光。 3.3.4出栏 时间:公鸡一般在100~120日龄出栏,母鸡开产后出栏。 检疫:按GB 16549-1996执行,出售鸡及其产品前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进行产地检疫。检疫合格方可出售。 运输:装运前6~8小时停止喂料,1~2小时停止供水。搬运、装卸动作要轻,运输过程中要保持平衡,防止挤压和碰伤。 记录:按照《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养殖档案应载明以下内容: —-鸡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 ――检疫、免疫、监测、消毒等情况; ――鸡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生产记录档案保存两年以上。

产品特征:
4.1 外在感官特征 淮南麻黄鸡属于肉蛋兼用型,体型中等,结构匀称,羽毛丰满。冠型以单冠居多,直立,冠后叶分叉,少数为复冠;冠、肉垂、耳叶均呈红色。虹彩呈浅栗色,皮肤呈黄色或暗白色,胫呈浅青色或靛青色;尾型有佛手状尾和直尾两种;喙短,略弯曲,呈铁青色。 公鸡胸深背宽,前驱发达,羽毛呈金红色或金黄色,尾羽呈墨绿色,镰羽多带黑色而富青铜光泽。母鸡体躯丰满,羽色以浅黄色和麻黄色为主。 4.2 内在品质指标 不饱和脂肪酸(以脂肪计)≥60g/100g,谷氨酸2.0~4.0g/100g,天冬氨酸1.3~1.5g/100g,脂肪3.0~4.6g/100g。 4.3 安全要求 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规范、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包装规定:
5.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淮南麻黄鸡地理标志。 5.1.1 生产经营的淮南麻黄鸡来自确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5.1.2已取得登记淮南麻黄鸡相关生产经营资质; 5.1.3 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5.1.4 具有淮南麻黄鸡市场开发能力。使用淮南麻黄鸡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5.2 淮南麻黄鸡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5.2.1 可以在产品及包装上使用淮南麻黄鸡地理标志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5.2.2 可以使用登记的淮南麻黄鸡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5.3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5.3.1 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5.3.2 保证淮南麻黄鸡品质和信誉; 5.3.3 正确规范使用淮南麻黄鸡地理标志。 5.4 淮南麻黄鸡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淮南麻黄鸡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5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5.6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证书持有人:
淮南市麻黄鸡产业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淮南市所辖寿县、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大通区共计5个县(区)41个乡(镇)29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1′21"~117°11′59",北纬32°32′45"~33°20′24"。生产规模800万只,年产量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