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黄芪

黄芪药材以“根条粗长、甜味足、品质优”著称

2.1 土壤地貌情况 黄南黄芪保护区域土壤类型以栗钙土、灰钙土和灌淤土为主,质地壤土,微碱性,土壤有机质丰富,自然土壤腐殖质积累明显,潜在肥力高,平均有机质总含量为16.5g/kg,地下水资源丰富,耕性和肥力较好,通气透水,供肥保肥能力适中,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耕作土壤养分一般是氮、钾、铁、铜等元素,具有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有利条件,适宜黄南黄芪种植。为黄南黄芪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根系发达,根状茎贮藏养分,因而孕育了品质优质的黄南黄芪。 2.2 气候特点 黄南黄芪保护区域温度垂直变化明显,地区差异显著,光照充足,日射强,平均气温5.5℃,年日照总时数达2634.9小时,无霜期约150天,气温较差13.7℃。生长期的积温可达2500℃,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海拔2000-3800米之间,该气候有利于黄南黄芪的生长,有利于光合作用,果实营养物质积累多,因降雨量小,降低了黄芪受有害生物侵染的几率,所产黄芪产量高,品质好。 2.3 水文情况 黄南黄芪保护区域内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泽曲河、巴曲河、茫曲河、莫曲河、隆务河等是黄南黄芪的主要灌溉用水来源。境内河川污染较少,水质良好,适合于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富含钾、钙、磷、铁、钙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清澈优良。黄南黄芪生长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为425.7mm,主要集中在6至9月份,加之种植区域无化工等污染性工矿企业,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也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使得黄南黄芪绿色无污染,营养丰富。 独特的降水、光照、气候条件对黄芪独特的药性形成具有决定作用。适宜的自然气候、独特肥沃的土壤资源,为黄芪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形成黄芪独特的品质。

3.1 产地选择 黄南黄芪无污染和生态环境良好的高寒冷凉地区栽培,避开工业区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选择海拔在2500~3200米的区域,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 3.2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 3.3 种子质量与处理 3.3.1 黄芪播种前必须精选种子,选择籽粒饱满、无霉变、无虫蛀的新种子,发芽率≥90%、含水量≤10%。 3.3.2 种子处理 将种子与2-3米的粗沙按1:1比例混匀,用碾子压至种皮轻微破裂;或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急速搅拌,加入冷水将温度降至40℃,浸泡2小时,然后把水倒出,用麻袋等物盖在种子上焖12小时,待种子膨胀后播种。 3.4 种植及管理 3.4.1 整地、施肥 选好地后进行整地,秋季深翻,一般深耕30~45厘米,并要结合翻地加施基肥,每亩施有机肥500公斤。春季翻地要注意土壤保墒,然后耙细整平,做成宽为100~120厘米的小高垄,垄高15~20厘米,这样使黄芪苗根长直且容易刨挖。 3.4.2 播种时间 4月下旬-5月上旬。 3.4.3 适期播种 黄芪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土壤保持足够湿度,经10~15天即可出苗,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 3.4.4 播种方式 按行距20厘米用开沟器开沟,沟深0.5厘米-1厘米,将种子用干净细河沙混匀,均匀撒入沟内,浅覆土,镇压。 3.4.5 覆盖 播种的地块用长麦草覆盖,厚1厘米。 3.5 苗期管理 黄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幼苗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较弱,必须精细管理。育苗地要及时拔除杂草,促进幼苗生长。当苗高5~6厘米,出现5片以上真叶时,应进行间苗,除去过密的和生长不良的幼苗。当苗高7~8厘米时,结合中耕锄草进行定苗,株距10厘米,亩保苗3万株左右。苗地的锄草原则是见草就除。一般在间苗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定苗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生长后期只拔除杂草,除草时尽量防止伤苗断根,并保持地表层不板结。 3.6 病虫、鼠害防治 3.6.1 黄芪利用天然草原的退化地种植,因海拔高,气候冷凉,极少发生病虫害,可不用进行病虫害防治。 3.6.2 鼠害防治 发现高原鼢鼠,用套、夹、箭进行捕杀。 3.7 采挖及初加工 3.7.1 采挖时间 采收时间在播种3-4年后采收。 3.7.2 采挖方法 当地上部分枯萎后,割掉茎叶,开始人工采挖。 3.7.3 初加工 晾晒:采收后的黄芪带有泥土和部分茎蔓,并且含水量高,采收后去除泥土,切除芦头及侧根,并剔除破损、虫害、腐烂变质的部分,然后分级晾晒。搓条:黄芪水分减少至30%-40%时,每1.5千克-2千克采用编织袋等材料包好,平地上揉搓,搓到条直、皮紧为止,直至黄芪干透。

产品特征:
4.1 黄南黄芪感观特征 黄芪药材以“根条粗长、甜味足、品质优”著称,可分为4个等级: 特等:呈圆柱条形,去掉疙瘩头或喇叭头,顶端间有空心。表面土黄色,质硬、味甘。切面外层白色,中间淡黄色。长70厘米以上,上中部直径2厘米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6厘米。无须根、老皮、虫蛀、霉变。 一等:呈圆柱条形,去掉疙瘩头或喇叭头,顶端间有空心。表面土黄色,质硬、味甘。切面外层白色,中间淡黄色。长50厘米以上,上中部直径1.5厘米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5厘米。无须根、老皮、虫蛀、霉变。 二等:呈圆柱条形,去掉疙瘩头或喇叭头,顶端间有空心。表面土黄色,质硬、味甘。切面外层白色,中间淡黄色。长40厘米以上,上中部直径1厘米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4厘米,间有老皮,无须根、虫蛀、霉变。 三等:呈圆柱条形,去掉疙瘩头或喇叭头,顶端间有空心。表面土黄色,质硬、味甘。切面外层白色,中间淡黄色。上中部直径0.7厘米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3厘米,间有破短节子,无须根、虫蛀、霉变。 4.2 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 黄南黄芪经检测主要成分为浸出物含量≥30%,黄芪甲苷≥0.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1%。 黄芪有效成分检测值与标准值比较 黄芪有效成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通则》标准 黄芪有效成分检测值1 黄芪有效成分检测值2 黄芪有效成分检测值3 浸出物,% 17.0 37.72 39.54 34.47 黄芪甲苷,% 0.040 0.1423 0.1434 0.2311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0.020 0.1958 0.1510 0.3068 注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通则》标准与黄南黄芪检测值对比。 4.2安全要求:黄南黄芪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体系组织生产。

包装规定:
在黄南黄芪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黄南黄芪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黄南藏族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明确表述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标志使用:在包装上农产品地理标志明显,标清产品、品名、等级、重量(毛重、净重)。

证书持有人:
黄南藏族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黄南黄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包括:同仁市(隆务镇、保安镇、多哇镇、兰采乡、双朋西乡、扎毛乡、黄乃亥乡、曲库乎乡、年都乎乡、瓜什则乡、加吾乡3镇8乡,72个行政村)、尖扎县(马克堂镇、康扬镇、坎布拉镇、贾加乡、措周乡、昂拉乡、能科乡、当顺乡、尖扎滩乡辖3镇6乡,79个行政村)、泽库县(泽曲镇、麦秀镇、宁秀乡、和日乡、王家乡、西卜沙乡、多禾茂乡,2镇5乡,64个行政村)、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宁木特镇、赛尔龙乡、柯生乡、多松乡2镇3乡,39个牧委会),北部为尖扎、同仁两县,南部为泽库县、河南蒙古自治县。共计4个县区,10个镇22个乡215个行政村39个牧委会。地理坐标为:北纬34°20′~36°00′、东经101°00′~102°27′,种植面积2800亩,鲜样年产量14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