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钩藤

贵州剑河钩藤,又名鹰爪风,金钩,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以茎枝入药,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能。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悸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是治疗头痛眩晕,高血压的主用药。是剑河县民间传统常用药种,也是制药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不仅国内有名,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贵州剑河钩藤,又名鹰爪风,金钩,为茜草科常绿木质藤本植物,以茎枝入药,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能。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悸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是治疗头痛眩晕,高血压的主用药。是剑河县民间传统常用药种,也是制药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不仅国内有名,还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药效作用

   剑河钩藤是该县地道传统中药材,境内野生钩藤年藏量达3000余吨,在苗药中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和小儿惊风等疾病。经日本金泽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研究,确定剑河钩藤是一种有效的血管软化剂,不仅在中药制剂生产上广泛应用,并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目前,有56种中药,200多个厂家以钩藤为原料生产药品,市场年消耗量达20000吨以上。



  产业发展

  近年来,剑河县委、县政府把钩藤作为全县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项目发展,特别是2011年“剑河钩藤”获得国家地理性标志保护产品后,其品牌价值大幅提升,产业化道路进一步拓展。目前,全县钩藤种植面积达6.8万亩,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预计到2015年,全县钩藤种植面积达15万亩,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剑河将建成全球最大的钩藤种植基地。


  种植历史

   剑河钩藤种植和贸易历史悠久,早在明代末年开始,伴随着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剑河钩藤作为一种有名的中药材开始在中原地区广为人知。乾隆年间的《贵州省志》称:苗木兴,钩藤旺。意即大量苗族木材外运,钩藤的种植和贸易两旺。

 

  自2003年起剑河就开始人工种植钩藤,现拥有钩藤基地2万余亩。经贵州省中药研究所检测,剑河钩藤的水分、灰分、浸出物等均优于《中国药典》(2010版)提出的相关指标。为保护剑河钩藤品牌,使其品质和特色得以保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09年初,剑河县0及有关部门着手开展剑河钩藤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和国家质检总局形式审查、公示等,历经近两年的努力,于2010年11月22日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评审,这是继德江天麻、赤水金钗石斛、大方天麻等中药产品后,又一贵州“地道药材”得到国家法律保护。剑河钩藤品牌地理标志的获得,不仅填补了该县“地道药材”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空白,而且标志着剑县中药材产品开发朝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方面迈进了跨越性一步。同时,一方面使剑河中草药材继续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帮助广大药农走上致富之路。


剑河钩藤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0phylla (Miq.)Miq.ex Havi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

(二)立地条件。

海拔高度800m至1000m。土壤类型黄红壤,质地为砂质土壤。土质疏松、有机值≥2.6%,土壤pH值4.5至5.5,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坡度小于45度。

(三)栽培管理。

1. 育苗: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采取播种苗(原生苗)、扦插苗(营养枝繁殖苗)、野生苗三种方式。

2. 栽种:时间为秋季(9至11月)或次年春季(3至5月),每穴1株,每公顷≤45000株。

3. 施肥:禁止使用化肥。

4. 采收干燥:种植两年方能采收,10至11月采收,采收后自然干燥,水份≤8.6%。

5.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钩长1至2cm,向下弯曲。茎枝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钩藤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的细纵纹,光滑无毛;毛钩藤黄绿色至灰褐色的可见白色点状皮孔,黄褐色柔毛。髓部黄白色或中空。

2. 理化指标:总灰分≤3.0%,浸出物≥7.6%,钩藤碱≥0.1%。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剑河钩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剑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剑河钩藤的法定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