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山羊

  • 更新日期:
  • 保护日期:
  • 保护范围: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 特产分类:
  • 颁发机构:
  •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

尖扎山羊体质结实,善攀登,结构匀称、紧凑,侧视体形呈长方形,后躯稍高,四肢端正而有力,面部清秀,鼻梁微凹。

2.1 土壤地貌情况 尖扎山羊保护区域地貌分为山脉有折戈里山、戈尕山、色尖山、申宝山、扎马山等五部分,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有绿洲、戈壁、山地、荒地、川地等多种地形分布。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平均海拔2300米。土壤类型有草甸土、草原土、山地黑钙土、灰钙土等,养分含量高,草场类型多,地域辽阔。此特点可牧、可林、可围栏、可建人工草地,而且更适宜山羊的放牧养殖,为尖扎山羊提供了自由活动场所,山羊活动量大,因此其肉质细嫩,口感佳。 2.2 水文情况 尖扎山羊保护区域有昂拉河、加让河、安中河、尕布河、隆务河等河流分别从南北两侧汇入黄河,水源丰富,水量充沛。而且因发源于黄河,富含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甘甜爽口,柔而不硬。矿物富集的黄河是尖扎山羊的主要饮用水,因此尖扎山羊肉营养价值高,富含钙、镁、锌等营养性元素。 2.3 气候情况 尖扎山羊保护区域属高原凉温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凉爽,年降水量少(年均降水量66.5mm),蒸发量大(2653.2mm),日照长(34432小时),温差大(极端最低气温-26.℃,极端最高达31℃)。年均气温7.8℃。平均无霜期为186天。该气候使得产区牧草丰盛多样,为山羊的饲养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冬冷夏热的气候条件下尖扎山羊活泼好动,疾病发生率小,为生产优质尖扎山羊提供了条件。 2.4 草场条件 尖扎山羊保护区域有耕地40.4万亩,盛产小麦、大麦、玉米、豌豆、蚕豆等农作物。有天然草场207万亩,可利用的天然草场189万亩。种植牧草面积达到13万亩(主要为苜蓿)。天然草场资源丰美,产草量高,其中大部分牧草为耐旱耐盐碱植物,粗蛋白质、磷、钙和粗纤维等含量较高,草场中还生长有甘草、蒲公英、麻黄、枸杞茎叶等药饲两用植物,作为尖扎山羊的饲料利用价值高,山羊食后生长发育快,吸收营养成分多,所产山羊肉膻味小,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3.1品种:尖扎山羊(Capra aegagrus hircus) 3.2投入品 3.2.1饲草 饲草料来源于尖扎山羊生活区无污染的天然草场,饲草产品质量符合NY/1904的规定。 3.2.2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对冷季补饲的羊只,其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符合NY/T471的规定。 3.2.3兽药使用符合NY/472的规定。 3.3饲养条件和饲养方式 尖扎山羊生长在保护区域范围内的纯天然草原,以放牧为主,除在冬春季产羔季节,对病弱及缺奶羔羊进行补饲外,一般不补饲。 山羊实行季节性放牧,根据草场类型、时间、草地载畜量和寄生虫的侵袭等,将天然草场分成冬春、夏秋二个轮牧区,每个轮牧区又按照地形、地势、水源、交通、草质和羊群情况,划定出适合不同羊群的放牧草场。 3.4尖扎山羊饲养管理 3.4.1羊群组织 3.4.1.1放牧羊群的组成:放牧羊群组群根据性别、年龄、草场面积、草质及所处环境条件等情况确定,分为种公羊群、后备公羊群、试情公羊群、成年母羊群(育成公羊和育成母羊群)、羯羊群和羔羊群。 3.4.1.2年龄结构:母羊群中,幼年、成年、老龄羊基本保持30%、60%和10%的比例。 3.4.1.3 性别比例:自然交配,每25—50只母羊配备1只种公羊。 3.4.1.4选留淘汰:在产羔期、断奶期、周岁选留高产母羊及其后代,淘汰低产、老龄、体型不良及不孕母羊;将准备出栏的羊只与老弱残羊单独组群,枯草期前放牧育肥后销售。 3.4.1.5 去势和留种:公羔出生后1—2月内去势。羊群中每年生产公羔除留做种用的外,其余去势的公羔、失去试情能力公羊,且产绒量较好的都应纳入羯羊饲养管理范围内。 3.4.2饲养管理 3.4.2.1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种公羊要常年保持体质健壮,精力充沛,不肥不瘦。 配种期: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助的原则。种用公羊常年维持中上等膘情,草料应力求多种多样,互相搭配,放牧同时补给首蓿草或青干草、胡萝卜和精料,保持日粮中钙磷比不低于2.25:1。 配种预备期:配种前1~1.5个月。精料喂量先按配种期的60%~70%供给,然后逐步增加到配种期的饲养标准。定期抽检每只公羊的精液品质。 3.4.2.2 母羊的饲养管理:以放牧为主,常年保持良好的营养水平。 空怀期:在配种前一个月,将母羊放到最好的牧地上,饱食茂盛的牧草,对母羊加强饲养管理,采食牧草不能满足正常营养需求,早晚提供优质青干草,对体膘差的额外添加营养,以提高受胎率和产羔率。 妊娠前期:应保养良好的膘情。母羊怀孕前三个月除放牧外,根据场牧草情况而少量补饲青干草,不吃霜草或霉烂饲料,不使羊受惊吓;不饮冰渣水。 妊娠后期:在妊娠的第4~5个月间,保证母羊在哺乳期储备体能和体膘,为胎儿生长提供营养,增加胎儿初生重,提高羔羊成活率,适当补饲精料。出牧、归牧要慢而稳;在较平坦的牧场上放牧;作好产前准备工作,如圈舍、饲料、饲草、药品用具,清理产房并进行彻底消毒。 哺乳期:母羊产羔后圈舍内饲喂3~5天左右,可组成母仔群,母羊放牧时,羔羊留在舍内,训练开食,令其采食草料,母羊当牧后,合群哺乳。母羊在产后4—6周放牧时间由短到长,距离由近到远,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哺乳母羊每天出牧、归牧和中午哺乳各一次。 3.4.2.3 羔羊的饲养管理:初生羔羊生后半小时内吃到初乳,及时排出胎粪,保证吃奶时间均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产羔房勤换垫草,保持干燥。发育正常的羔羊,2-3月龄断奶后要加强放牧和补饲草料,促进快速生长发育;羔羊去势后可与其他羔羊合群饲养,断奶后再单独组群放牧。 3.4.2.4育成羊的饲养管理:合理补词,注意各个阶段的环境变化,要逐渐过度,使羊只能较好适应,达到18月龄体成熟时配种。 3.4.2.5成年羊的饲养管理:选择牧地和饲草条件好的地方放牧,产绒量逐年降低时应及时淘汰。 3.5 免疫和防疫 3.5.1检疫制度:羊只引种、出栏时严格按照GB16567要求进行群体、个体检疫,保证羊只健康,出售产品质量安全。 3.5.2预防接种:根据本地区历年发生传染病情况和地方病流行情况,进行疫苗接种,以防羊只感染传染病;不同的疫(菌)苗其接种方法和剂量不同,严格按照生物制品使用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免疫效果。 3.5.3定期驱虫:根据当地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在春、秋两季或寄生虫发生季节针对性的选用驱虫药进行驱虫,按照DB63/T463的规定执行。 3.5.4药浴:药浴时间在剪毛抓绒后6~8天为宜,第一次药浴后8~10天可重复药浴1次。 3.5.5疫病防治: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定期进行消毒、药浴和预防注射,根据当地疫病发生情况,针对性的选用药物进行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和杜绝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建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生产理念,不用或少用兽药。 3.5.6药物使用制度: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并建立用药记录,严格使用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的合格产品,不得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农业部规定的禁用药品和其他化合物,不得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其他禁用药品。 3.6粪便及病害畜尸体无害化处理:保持羊舍内外干净卫生、羊舍定期消毒;羊粪定点堆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病死畜尸体及产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处理。 3.7档案记录:做好生产、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消毒、免疫防疫检测记录,诊疗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记录,保障产品可追溯。

产品特征:
4.1 外貌特征 尖扎山羊体质结实,善攀登,结构匀称、紧凑,侧视体形呈长方形,后躯稍高,四肢端正而有力,面部清秀,鼻梁微凹。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粗大,向两侧呈螺旋状伸展,母羊角细小,向上方呈纽曲伸展。母羊角细小,向上方呈纽曲伸展。屠宰后肌肉颜色鲜红、有光泽、脂肪乳白色、纤维细嫩,无膻味,外表湿润,不粘手,具有鲜羊肉的特有气味,肉质良好。山羊的出栏羊3-4岁、出栏平均毛体重约75斤、山羊胴体重约35斤。 4.2 独特的内在品质 蛋白质含量≥19.6g/100g,脂肪含量≥2.9g/100g,氨基酸种类齐全。 4.3 安全要求尖扎山羊饲养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相关规定;饮用水符合NY5027无公害牲畜饮用水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HJ568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包装规定:
在尖扎山羊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尖扎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尖扎县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明确表述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尖扎县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尖扎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包括:马克堂镇、康扬镇、坎布拉镇、贾加乡、措周乡、昂拉乡、能科乡、当顺乡、尖扎滩乡3个镇6个乡8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5°39′20″~36°10′00″,东经101°37′43″~102°08′40″,尖扎山羊现有1.2万只,年产量24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