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蜂蜜

泾源县是中国中华蜜蜂保护区,区域内水草丰美,物种多样,环境洁净,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目前全县共有天然野生蜜粉源植物80公顷,是宁夏中华蜜蜂的重点保护区,也是自然生态保护区。泾源蜂蜜,色泽亮丽、品质地道、口味独特,具有延年益寿、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等功效,实属营养保健之珍品。

巍巍六盘山,蜿蜒泾河水。六盘山南部是方圆百公里的原始森林,植被覆盖率达80%左右,气候温凉,北部是高原中草药种植区,这里野生蜜源植物种类丰富。

因六盘山区方圆百公里无污染工业,无污染,无添加,蜂蜜可自然成熟。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有“秦凤咽喉、关陇要地”之称。县境内有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也是泾河水发源之地。六盘山纵贯泾源县境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海拔1608-2942m。地貌分为侵蚀构造石山区,剥蚀构造丘陵区和侵蚀堆积河谷平川区三种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36%、24%和40%。土质分为灰褐土、新积土、草甸土、沼泽土,土壤有效土层厚度一般在40-100cm之间。境内群峰连绵,林木葱笼,溪流众多,山川秀丽。 2.2 气候情况 泾源县为温带半湿润地区,属森林草原气候类型,年降水量641.5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呈现“春夏干旱,秋冬涝”的特征,年均气温6.9℃,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27.4℃,全年日照2100-2400小时,无霜期141天,相对湿度65%左右,呈“春寒、夏凉、秋短、冬长”的特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植被良好,物种丰富,空气新鲜,特别适宜泾源蜜蜂的生长和繁衍。 2.3 水资源情况 泾源县因泾河水发源于此而得名。境内有大小河流20多条,均属泾河水系,年均径流总量2.4亿立方米,水资源比较充沛。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规定,泾源县水质良好,矿化度较低,含沙量较小,无任何污染,水质属优质,泾河水是固原市主要生活用水来源。 2.4 独特的植被资源情况 全县自然植被保护良好,物种丰富。共有林地面积45.2万亩,占土地面积39.9%;牧草地面积26.6万亩,占土地面积23.5%。据资料记载,全县有各类植物113科788种,其中中药材530多种。在植物资源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桃儿七、黄芪。造林树种及经济植物45种,药用植物63种,油料植物50种,淀粉植物14种,纤维植物20种,单宁植物36种,牧草植物24种,花卉观赏植物18种,食用菌藻类21种,野生果菜类29种。已经形成春有油菜、山桃,夏有洋槐、椴树、苜蓿、红豆草、地椒等,秋有荞麦、野霍香、野菊花等蜜源。主要蜜源有7万亩洋槐和8万亩椴树,以及地处六盘山森林公园附近药用的蒲公英、车前子、菊花、黄芪、柴胡、党参等。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泾源蜂蜜绿色天然,富含果糖葡萄糖、口感独特、品质上乘。 2.5 人文历史情况 根据《西北蜂业全书》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配有养蜂专职干部管理养蜂生产,推广养蜂技术。1972年4月,国务院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宁夏西海固地区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主持会议,在会议上提出了在西海固地区发展养蜂。同年9月,农林部派出5人专家组进驻宁夏固原开展养蜂。1973年,国家农林部委托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帮助固原地区发展养蜂生产,农言有“一家致富几家跟,几家致富带全村”。1981年在固原地区成立了养蜂试验站,1983年固原地区各县成立了养蜂站,养蜂办公室设在泾源县,泾源县各乡镇建立了养蜂工作队。2014年以来,拥有了成熟养蜂经验,泾源县将蜂蜜养殖作为农民脱贫致富支柱产业,出台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已发展到40000箱(群),年产土蜂蜜400吨。养蜂业成为泾源县百姓的传统产业。

3.1 产地的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 泾源蜂蜜蜜源是国家级六盘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也是泾源县人民政府划定的中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均为天然生长,无工业污染。 从早春4月下旬到10月上旬相继都有植物开花吐粉,主要蜜源有7万亩洋槐和8万亩椴树基地以及国家级六盘山森林公园附近,药用的蒲公英、车前子、菊花、黄芪、柴胡、党参等,全年花期衔接好,为中蜂养殖和生产特种药用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环境。故泾源蜂蜜也称野蜂蜂蜜,也叫“百花蜜”。 养蜂场地周围无污染源,要求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不积水,小气候适宜,交通方便,安全僻静,水源充足,蜂场与蜂场之间至少应相隔2-3km以上。养蜂场地周围2.5km半径范围内至少要有一种以上的主要蜜源和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粉源植物。 3.2 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 根据自然生态的条件,选择适宜本县养殖优良的品种泾源蜜蜂(中华蜂蜜也称中蜂或土蜂)。主要以百花蜜为主。其特点:采蜜勤奋、嗅觉灵敏、不采树胶、善于采集零星蜜源、节约饲料;飞行敏捷、躲避敌害能力强;群势小、喜静、怕震动、易飞逃、分蜂性强,通过科学饲养可以改变;抗病虫害、抗寒能力强、蜂产品日产较高的特性。 3.3 特色饲养管理 3.3.1春季蜂群饲养管理 (1)早春检查。当春天气温达10℃以上,平均气温达5℃以上,应该对蜂群进行早期检查,过冬后蜂王是否存在、群势强弱、存蜜情况、巢脾多少、新旧程度。 (2)弱群处理。一般将不足50克重量以下的蜂群称为小群,处理的方法是:一是合并蜂群。二是组成双王同箱饲养,这样有利于蜂巢保温,同养恢复一段时间,蜂群由弱转强了,再考虑是否用单箱饲养。 (3)保温措施。早春气温不稳,蜂群育儿所需温度在34-35℃的稳定巢温,这就需要人工保温,促使产卵圈扩大,减少饲料消耗,减轻蜜蜂劳动力,使其不至于早衰。而要加强保温,⑴调节巢门。巢门是蜜蜂气体交换的主通道,要根据气温高低调节大小,以避免大量冷风吹进,降低巢温。⑵紧缩巢脾,抽出巢内多余的空脾,缩小蜂路至6毫米(也就是框距),其好处是蜂脾少,蜜蜂能全覆盖的护脾,温度稳定,子脾密集,出房幼虫健壮;⑶物理保温,在相外用粘布或草帘包装外箱,增加温度;对箱内,可放棉絮、干草,关键是覆布上要加棉垫等保温物。 (4)缺蜜饲喂。蜂群经过严冬后,早春活动开始,消耗也增大,对严重缺蜜蜂群,要及时补充蜜脾,无现成蜜脾的,要用浓度较高的蜜水或天然糖浆饲喂。 (5)扩大蜂王产卵圈。促使蜂王产卵圈面积扩大的措施,主要是巢内存有蜜、粉,紧缩巢脾,使蜂多于脾,保温措施得当。有时受多变天气影响,蜂群偏集一端,蜂王产卵圈也偏于一端,应在蜂群发展后,外界气温稳定时,逐步调头,调头时先调中间子脾,后再调整两头,使其达到满框发展。 3.3.2 蜂群繁殖期管理 (1)适时扩大蜂巢。蜂群经过恢复,过冬的老蜂逐步淘汰,新蜂不断出房,“休闲蜂”日益增多,新蜂大量出房,改变了蜂群势力。 (2)控制自然分蜂。初始养蜂,大多数养蜂者希望分蜂,因为这样可以增加群效,扩大规模,但分蜂大大地削减了群势,对生产蜂产品是不利的,以产蜜为例,分蜂群无论是新分群和原群产量很难提升。自然分蜂是蜜蜂繁衍后代延传种族的特性,人工科学饲养就是用人为因素引导,为我所用,当初始养蜂需要扩大规模时,可以任其自然分蜂,但发展到饱和状态时,就要考虑经济效益,人为限制自然分蜂。 3.3.3 流蜜期管理 流蜜期是指不同地域的主要蜜源开花时期,在六盘山区这个时期到来的时间在春末夏初,因为大多数山花集中在这个时期开放,是养蜂的“黄金”季节,要组织强群投入采集,夺取高产。 流蜜期间,百花盛开,随风飘扬,花香的刺激,使蜜蜂采集兴奋,大量进蜜,但又受到巢内空间大小和巢脾多少限制,如果巢脾都装满了蜜,蜜蜂兴奋采集的劲头就会受到抑制,甚至会发生怠工或分蜂热。 当人工取蜜后,巢内存蜜空间扩大,又刺激了蜜蜂采集的积极性。根据这一原理,中蜂在流蜜期取蜜要做到“早取、勤取、慎取”。早取就是大流蜜开始,巢内有封盖成熟蜜脾就可以摇取,腾出巢房,刺激蜜蜂采集的积极性;勤取就是大流蜜中摇蜜不可间隔时间长,以防造成蜜压脾,形成存蜜与蜂王产卵的矛盾,做到进蜜育儿两不误;慎取蜜是大流蜜后期,离下个主要蜜源间隔时间长,取蜜时要预留足够的蜜,以保持蜂粮充足,中蜂怕“穷”,巢内缺蜜,蜜蜂情绪不稳就走。总之,这个时期通过各种措施,保持了蜂群的强势,就为大流蜜期夺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3.3.4越夏期的管理措施 (1)遮荫。为防止太阳照射和高温烘烤,要用枝叶茂富的树枝给蜂箱遮荫或搭凉棚,有条件的地方,在蜂场设置时,就应将蜂群设在树下,还可以在蜂箱周围栽植能遮蔽阳光的农作物。 (2)供水。由于气温高,蜜蜂就要外出采水降温,为减轻蜜蜂的体力消耗,可用空巢脾灌水放进隔板外的办法,既可降温,又可供蜜蜂饮水,也可以在蜂场设水池盛水供蜜蜂采,两天换一次新鲜水。 (3)消除敌害。夏季是蜜蜂的敌害猖獗时期,尤以胡蜂、巢虫等危害为主。胡蜂是蜜蜂的天敌,有时飞到巢门捕食进出飞翔蜂,严重的威胁蜜蜂不敢出巢,危害性极大,直接防止的方法是靠人工扑打,但这种方法只能治本,也很繁锁,最好是发现附近的胡蜂营巢,在夜晚不引起火灾的情况下,用火将其烧毁。 防止巢虫办法:一是饲养强群。二是养蜂人要勤扫箱底,不留蜡屑,同时用泥土补修箱底缝隙,不留巢虫生长死角。三是保持蜂脾相称,对多的蜂脾及时抽出,便于蜜蜂护脾。四是被抽出的脾需要再次用的,要放在阳光下暴晒几分钟,巢脾中的巢虫受热就会从隧道中爬出,然后用镊子夹出杀死。经过整理需要备用的巢脾要放在空箱内,封闭熏蒸20分钟,可杀死幼虫,过半月后再熏蒸第二次,然后封闭保存备用。 (4)防止蜂群发生飞逃。夏季蜂群易飞逃,如果发现蜂群消极,出勤采集少,是飞逃的前兆,要查出飞逃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5)夏末慎重补助饲喂蜂群。蜂巢存蜜要在外界断蜜前就备足,如果有缺蜜的,最好在阴雨天补进蜜脾,高浓度的饲喂糖浆,易引起 蜜蜂的应急反应,进而发生飞逃。 (6)慎重开箱检查。夏季高温开箱检查,会散失水份,影响温度的平衡性,会给蜂群带来不安情绪。这个时期了解蜂群情况,主要以箱外观察为主,确需检查的可到晚上气温凉爽时用红灯照射检查。 3.3.5 秋季管理 (1)培育适龄越冬蜂。为保证适龄蜂的质量和数量,在白露后就要着手培育工作,这个时期野外有些零星花,到了霜降野菊花开放,是最后一个蜜源,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立冬后最后一批幼蜂陆续羽化出房,晴暖的中午,经过飞翔排泄,不久就进入越冬结团。深秋外界有蜜、粉源的不仅可以获得优质的越冬蜜,而且能培育出健壮的越冬蜂,缺少秋季蜜源地区,最好转移蜂群到有蜜源的地方繁殖,没有条件的,要用奖励饲喂的办法,促使蜂王产卵培养一批越冬蜂。 (2)留足饲料。蜂群越冬存蜜一定要成熟、优质、不结晶。在立冬前要对蜂群检查一次,对贮蜜不足的,要及时补喂,连续3天左右喂足,使蜂群在结团前酿造成熟,因为蜜蜂吃了不成熟的蜜易得下痢病。 饲喂标准:用白糖饲喂,按1:2.5的比例进行,即1斤水2.5斤白糖;用蜂蜜饲喂按1:O.1的比例,即1斤蜂蜜0.1斤水,两种方法均需用文火煮沸凉温后用框式饲喂器饲喂,饲喂在傍晚进行,饲喂时喂强群不喂弱群,因为弱群蜂酿造成熟慢,且易引起盗蜂,待强群酿造成熟封盖后,直接提脾补充给弱群。蜂群过冬蜜宁可剩余,不可欠缺。中蜂过冬蜜量以三框足蜂为单位计,每天食蜜约需50克,如果以6足框的蜂群为例,大约越冬需8至10公斤左右。 3.3.6越冬管理 中蜂在四季管理中,尤以冬季管理较为轻松,大多数靠箱外观察判断正常就可以了,这个时期关键是保持蜂群安静,保持平衡温度,使巢温维持在-2℃至4℃之间。 (1)遮光。冬天的阳光照射蜂箱巢门,蜜蜂易出巢飞翔,因此要遮蔽巢门不让阳光照射,减少蜜蜂出巢。 (2)不宜包装。中蜂耐寒,只要越冬时有3足框以上群势,贮蜜充足,就过多的考虑包装。中蜂过冬“宁冷勿热”为好。遇有寒流侵袭时可以缩小巢门,防止大量寒风吹进巢内即可。 3.3.7 蜂群疾病防治 中蜂蜂群同其它动物一样,容易传染疾病,养蜂人应立足预防为主,发现蜂病应对症及时治疗,防治扩大蔓延。 (1)注重蜂场清洁卫生。一是要经常打扫蜂场,清理脏物。二是换用蜂具要提前作消毒处理。如阳光曝晒、开水消毒等。还可用50克烧碱加水4斤,加热水温后清洗蜂具。三是养蜂人要养成讲究卫生习惯,饲喂蜂群时,要用优质白糖,饲喂蜂蜜的要清楚知道无污染的才能使用。 (2)蜂群主要疾病及防治 囊状幼虫病。大多数幼虫在封盖后死亡,黄白色,没有臭味,病虫如同小囊,体内充满白色液体,封盖的盖面向下陷,有的还被工蜂咬成小孔,得病蜂群不安,不愿护脾,容易飞逃。发病时期最易在春季,这种蜂病危害大,主要以加强管理为主,药物治疗为铺。管理上要坚持更换优质蜂王,经常保持蜂多于脾,做好蜂具消毒。药物治疗:①贯众50克、金银花10克、甘草25克。②山乌龟10克、多种维生素10粒。③贯众50克、苍术25克、甘草25克。④半枝莲10克。以上中草药任选一方煎煮,去渣过滤,浓缩到15克,放人到50%的蜜水中,每隔一天喂蜂一次,5次为一疗程,直到痊愈。 下痢病。本蜂病不属传染病(又称大肚病),主要是蜂群在早春低温期吃了发酵变质饲料引起消化不良。其症状是病蜂腹部膨胀,在衣物、巢外壁排出黄褐色的稀便,发病蜂失去飞翔能力,在巢前地面爬行,管理上饲喂蜂群时不能用变质的蜂蜜,原制糖浆一定煮沸消毒。同时要注意越冬蜂的保温。药物治疗:大黄100克,用水煮沸,加糖2斤,喂蜂20框。喂时1天1次可连喂3至5天。 3.3.8 取蜜技术 取蜜是指将蜂群中贮蜜分离出来的过程。蜂群内巢脾上的蜜房已贮满,且已封盖成熟时就可取蜜。 (1)清洁蜂场和工具的卫生。 (2)抖蜂。抖蜂是把蜂和巢脾分离的过程。操作人员启开蜂箱后,轻轻将蜂脾拉开一定间距,查找到有蜂王的巢脾并拉到巢箱中间暂放,两边不与其它巢脾接触,然后再确定应取蜜的巢脾,逐框抖蜂。 (3)切割蜜盖。摇蜜以前切割蜜盖,采用普通的割蜜刀一手提着蜜框的框耳,在高低合适的桌面上放一个净面盆,盆上置一块大于面盆口经的净木板,将另一个端框耳撑在木板上,略带一点斜度,另一只手握住割蜜刀,紧贴蜜盖由下至上削去,割完一面后再换另一面切割,然后放进摇蜜机进行分离。 (4)摇蜜。摇蜜时最好把两框重量基本相同的巢脾放进摇蜜机,手动摇蜜机开始时要慢,然后由慢至快,再由快至慢,缓缓停止,不可猛摇或突然停下,这样容易造成蜂脾断裂。一次只能分离完一面的蜂蜜,要甩净另一面的蜜,需要将两框互换位置再摇第二次。 3.3.9蜂蜜收获及收获后管理 (1)蜜源流蜜期结束后,要适时进行收获。 (2)接触蜂蜜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做好采蜜前准备工作。 (3)采用非金属容器,蜂蜜要放在干燥、清洁、通风和无异味的室内,室温保持5-10℃。 (4)分品种贮藏,保持不同蜜源蜂蜜的特色和风味。 3.3.10 包装 (1)非零售包装的包装钢桶应符合 GH/T 1015-1999 要求。投入使用的这种包装钢桶其桶龄自出厂日期起,不得超过 5 年。也可使用其它带盖的食品包装容器。不应使用镀锌桶或盛装过药品、燃料油、食用油或其它化工产品的包装容器。 (2)包装容器在使用前应清洗干净,并吹干或晾干。 (3)包装场地应清洁卫生,并远离污染源。 (4)灌装人员在操作前应洗手消毒,并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 (5)容器内应保留适当空隙,防止蜂蜜受热溢出。灌装后立即盖好桶盖。

产品特征:
4.1外在的感官特特征 泾源蜂蜜颜色呈浅琥珀色,半透明、粘稠的液体或结晶体,无杂质。其果糖、葡萄糖含量高,滋味甜润,口感绵软细腻,爽口柔和,余味清香,具有蜜源植物特有的花香味,综合评价为优质一等品。为本地居民居家常备之物,馈赠亲友的最佳补品。 4.2内在的品质指标 泾源蜂蜜每100g水分含量≤20%,果糖、葡萄糖含量65%-75.5%,蔗糖含量≤5%,酸度含量≤40mL/kg。泾源蜂蜜富含葡萄糖、果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成份,营养极高勘称“蜜中珍品”。且含水量少,易保存。经常食用有清热解毒,补中润燥、养颜、抗衰老等功效。 4.3安全要求 生产出的蜂蜜产品必须符合下列检验依据标准: SN\T0852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蜂蜜抽样、检验、检验结果的判定、检验有效期等的检验规程、 GB\T18932.18 蜂蜜中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GB\T18932.16 蜂蜜中淀粉酶值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 GB500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 GB5009.2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 GB\T5009.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锌的测定

包装规定: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程开展生产经营生活; ④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受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其使用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自觉接受登记证书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声誉; ③正确规范的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4)包装要求 在包装方式上采用无毒无害塑料瓶和瓷瓶两种。凡是县内符合使用标志的申请人,都可与证书持有人签定使用协议,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包装上标有“泾源蜂蜜”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每一包装上应标明产于何处、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要清晰、完整、准确。 (5)标志使用要求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标志使用人在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和产品名称组合型字样,产品名称为申请登记名称。

证书持有人:
中卫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所辖四乡三镇,包括大湾乡、六盘山镇、黄花乡、香水镇、兴盛乡、泾河源镇、新民乡,11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2′15″- 106°30′5″,北纬35°14′20″-35°37′25″。东与甘肃省平凉市相连,南与甘肃省华亭县、庄浪县接壤,西与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毗邻,北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交界。年生产泾源蜜蜂规模40000箱(群),产量4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