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藠果

津市藠果起源于1605年,至今已有404年历史,在乾隆皇帝年间被视为贡品而闻名天下。据说四百多年前,在湖南澧洲西毛里湖畔有一个名叫田家山的地方(现津市市保河堤川门、长寿、花桥村)。那里的人们发现有一种地下鳞茎用来切片爆炒作菜,味道独特。鲜果拍碎拌入辣椒剁碎腌制是开胃佐餐顺气的佳品。因而邻里乡亲广为流传。据《本经》记载,藠果“治金疮败、轻身者不饥耐老”,“治少阴病阙逆泄痢及胸瘅刺痛、下气、散血安胎。”其产品远销东南亚,并于2006年11月荣获湖南省第一个藠果产品最高奖——中国·湖南第八届(国际)农博会金奖,白衣镇更是被冠名为中国藠果之乡。

1、土壤地貌情况:津市市土壤共有水稻土、潮土、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黄壤七个土类。十七个亚类,十九个土属,二百一十九个土种(包括变种),以红土、水稻土和潮土为主要土类。PH值5.5—7.5之间,土壤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2%以上,地形显月亮形,地势东低西高。 2、水文情况:津市藠果在境内水文情况:东南丘岗主要有溪河9条,总流域面积220.4平方公里,均属西湖水系,有湖泊452处,星罗棋布,水面81.56平方公里,总蓄水量9478万平方米。湖泊较大者有西毛里湖、八宝湖、胥家湖等。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较好,没有人为及工业污染,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津市市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60C,年平均日照1770.6小时,平均全年无霜期272天,年平均降水量1164.26毫米,各种气候条件和气象因素都有利于津市藠果生长。 4、人文历史:津市藠果起源于1605年,至今已有404年历史,在乾隆皇帝年间被视为贡品而闻名天下。其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并于2006年11月荣获湖南省第一个藠头产品最高奖——中国、湖南第八届(国际)农博会金奖。依托当地条件,津市市白衣镇被冠名为中国藠果之乡,并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1、产地选择。津市市白衣镇、棠华乡、渡口镇、保河堤镇、李家铺乡等5个乡镇。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技术条件》(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点要求。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津市藠果,中个蒜藠(每公斤100—120个)。 3、生产过程管理。津市藠果生产过程中必须执行《绿色食品、葱、蒜类生产操作规程》(DB5201/T8—2002)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适时采收,当禾苗约20—30%变为黄色(6月8日到18日)便是收获良机。采收时,藠果从地里掘出后,先拆蔸刈删枯叶和修剪适量残根、烂果、无机械损伤的全白心藠果进行整理,及时加工。 5、生产记录要求:使用农业投入品要建立档案,记录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次数、用量、使用方法、收获日期等。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津市藠果结构紧凑,皮层多,鲜茎外皮白色、长卵形、单个重6—10克。 2、内在品质指标。津市藠果品质优良,辛香嫩脆,具有该品种应有的圆锥形,成熟适度,色泽正常,外皮白色,无腐烂、异味,且风味纯正,具有独特的白嫩、爽脆,品质富含多种氨基酸与维生素,具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具有多种人需的钙、锌、膳食纤维、丰富的维生素C、E、B1、B2元素。其加工的产品是不可多得的防病又治病的保健食品,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每100克固物含粗蛋白4.3—4.6克,脂肪0.15—0.25克,维生素C 4.0—4.5毫克,维生素E 0.08—0.12毫克,维生素B10.007—0.015毫克,维生素B20.025—0.035毫克,粗纤维0.17—0.25%,氨基酸总量0.95—1.10%。 3、安全要求:津市藠果执行《绿色食品葱、蒜类蔬菜》(NY/T744—2003)标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规定。

包装规定:
津市藠果及时收获,及时交售,不得长时间存放。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津市市藠果农产品地理标志。

证书持有人:
津市市藠果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津市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岸,澧水尾闾,东经111°45′59″——112°01′40″,北纬29°16′30″——29°39′46″。地表差异升降明显,最高点为棠华乡红岩寨,海拔377.1米,最低点为市郊白衣镇建国村,海拔23米。一般海拔为50—65米。津市藠果产于白衣镇、棠华乡、保和堤镇、李家铺乡、渡口镇5个乡镇、36个村。保和堤镇位于东部边缘与一望无垠的洞庭湖平原相接,渡口镇与常德市鼎城区柳叶湖隔河相望,西部白衣镇与临澧县为邻。李家铺乡、棠华乡位于全市中部。规模2000公顷,年产量801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