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乌蒙凤鸡

六盘水乌蒙凤鸡主要分布在水城县比德乡、红岩乡一带的山区苗寨,数量稀少,濒临灭绝,具有耐粗饲、抗寒、抗湿、肉质鲜美等特点。经过实验,阉割后的乌蒙凤鸡体形大、骨酥、肉嫩、汤鲜、口感极佳,是六盘水市独有的特色鲜明的优良鸡种,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和发展前景。2013年,乌蒙凤鸡作为地域特色农产品,列入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普查名录。

2.1 独特的生产地理环境 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西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最早划定的特区,1978年撤地建。素有贵州“高原明珠”、祖国“西南煤海”之称。2013年末全市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辖4个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285.9万,人均GDP仅次于省会贵阳。市境东与安顺市相连,南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接壤,西与云南省曲靖市交界,北与毕节地区毗邻。 六盘水境内属喀斯特高原地貌,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山高坡陡。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部因北盘江的强烈切割侵蚀,起伏剧烈。一般地区海拔在1400m-1900m之间。地面最高点在钟山区大湾镇,海拔2845.7m;最低点在六枝特区毛口乡北盘江河谷,海拔586m。相对高差2259.7m。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貌形态多样,丘、谷、坝、原(小型山原及高原)次级地貌分布在山地中。产区境内山峦重迭,其势绵亘,起伏蜿蜒;丛山耸岳之间,冲谷纵横,沟槽交错。 六盘水乌蒙凤鸡,结构紧凑,体躯中等匀称,耐粗饲,抗寒,抗湿,极其适应了位于乌蒙山区腹地的六盘水气候,六盘水乌蒙凤鸡产地区域内多山、坡陡,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得六盘水乌蒙凤鸡长期在山高坡陡的山地地形中活动。在这样的山地地形中,六盘水乌蒙凤鸡长期处于地理隔离状态,并为了更好的适应产地地理环境,六盘水乌蒙凤鸡飞翔、觅食能力得到不断加强,从而增强了六盘水乌蒙凤鸡种群的体质,肌肉得到很好的锻炼,进而赋予了六盘水乌蒙凤鸡肉质鲜美、风味醇厚的品质特征。 2.2 独特的生产气候条件 六盘水属温暖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气候温暖适宜。年平均气温为13.5℃,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1.2℃,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2℃。最热月7月均温为20.2℃,最冷月1月均温为5.1℃,最热月与最冷月温差15℃。年均无霜期271d,日照时数1593t;年均降水量1390mm,雨热基本同季。专家们通过检索中国730多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与全国17个避暑胜地对比,六盘水境内夏天的气候感觉舒适程度占明显优势,其中六月、七月、八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8.3℃、19.8℃和19.2℃。夏季96%的时间感觉舒适,91天白天感觉舒适,89天夜晚感觉舒适。产地区域内适宜的气候条件,一方面有利于境内丰富的山草资源的生长;另一方面为水城六盘水乌蒙凤鸡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积累提供了温暖而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六盘水是著名的“凉都”,夏季气候温凉,但冬季气温较夏季较为寒冷,1—2月均温3℃-6.3℃。寒冷季节下生长的六盘水乌蒙凤鸡具有耐寒、耐劳等体质特征。因此,这种温凉气候条件形成了六盘水乌蒙凤鸡抗寒,抗湿的能力,并赋予了六盘水乌蒙凤鸡蛋白质含量高、风味氨基酸丰富的特性。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六盘水乌蒙凤鸡肉质鲜嫩,风味醇厚,汤味鲜美,增加了六盘水乌蒙凤鸡独特的口感与品质。 2.3 独特的生产水土条件 六盘水境内土壤以黄壤、黄棕壤为主,土壤pH值为6-7, 属于弱酸性偏向中性,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同时,土壤富含锌、铁、钾、磷、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优越的土壤条件为六盘水乌蒙凤鸡的饲养草料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土壤资源。 六盘水地处长江、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大致以滇黔铁路为分水岭线,以北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以南属珠江水系。全市长10km以上或集水面积20km2以上的河流71条,其中乌江水系14条,珠江水系57条。按流域面积划分:10 km2~50 km2的河流24条,51 km2~100 km2的19条,101 km2~500 km2的19条,501 km2~1000 km2的3条,1001 km2以上的6条。河网密度为每km20.167km。丰富的水资源,为六盘水乌蒙凤鸡的饲养提供了非常好的水环境。同时,产区属喀斯特高原地貌,且境内多山,山峦叠嶂,各河流水系流域范围内的水源,经过高山与地表层层渗透与过滤,水质优良,且水富含锌、锌、钙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六盘水乌蒙凤鸡通过饮用天然过滤水源,将锌、锌、钙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吸收转化至体内,从而增加了六盘水乌蒙凤鸡优异的品质。六盘水乌蒙凤鸡分布在高山、河流之间,周围环境优美,有丰富的山草和充足的山泉水,为六盘水乌蒙凤鸡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

3.1 产地环境 六盘水乌蒙凤鸡养殖区域位于海拔1400m-1900m的山区。空气、土壤、水源周围环境未被污染,养殖环境符合《NY/T 1167-2006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GB/T 19525.2-2004 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NY/T 1169-2006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2 品种 六盘水乌蒙凤鸡体躯中等,体态匀称、羽毛紧凑。公鸡头部、颈部毛色呈橘红色,肩部黑色,腹部、翅部少数为黑色,尾羽墨绿色;单冠,冠小而薄,常向一侧倾斜,冠齿5个-7个;冠、肉髯、耳叶呈红,肤色分为乌青色和白色两种,喙为灰白色,胫青黑色,偶有毛;公鸡头高昂,毛色鲜亮,尾部高而翘。母鸡体型娇小,羽色多呈黄褐色,少量黑羽,羽毛鱼鳞状纹路明显;冠及肉垂为红色;肤色有乌青色和白色两种,白色肤色母鸡耳叶为红色或白色,乌色肤色母鸡,耳叶为蓝白色或乌色。公母鸡都有冠羽,明显而紧,公鸡冠羽颜色与颈部相近。母鸡冠羽与背部羽色一致。成年公鸡2350g±50g,母鸡1900g±50g。 3.3 生产控制 3.3.1 鸡舍环境 3.3.1.1 场址选择 六盘水乌蒙凤鸡场址的选择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场址离放牧地和牧草种植地1km以内。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场地宜高朗、干爽、排水良好,有保障的水源和电源,以便于封闭和围栏,隔离条件好,避风向阳,地势较为平坦的梳林地、果园、草地为宜。鸡场周围3公里内没有大型工厂,距离居民区和公路主干线1000m,周围1km没有其它畜牧场。距离干线公路、村和镇居民点在1km以上,生产环境5公里范围内没有大型化工厂、矿厂等污染源。鸡场内不能饲养其他经济动物。 3.3.1.2 消毒设施 场内设有立体消毒通道、门口有消毒池、消毒室、消毒喷雾器等消毒防疫设施。场内定期清扫,检查畜具与设备,检查鸡舍的设施、屋顶,以顺利维持工作效率的场所。 3.3.1.3 分区与环保 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分离,建有围墙、防疫沟、绿化防疫带,排放的生产用水和废弃物应符合《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5246-2010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7622-2011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的规定。 3.3.2 鸡舍建筑 3.3.2.1 鸡舍布局 圈舍布局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视环境条件而定。鸡舍的修建要求是:牢固、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座向以坐北向南为宜。 3.3.2.2 鸡舍的设计要求 鸡舍建筑材料可选用砖、条木、围网、垫网、网架、彩钢版、彩钢瓦等。鸡舍可充分利用现有房舍加以改造后作为鸡舍,成鸡舍通常用竹条或木条修建,屋顶结构为人字式或单斜式简易鸡舍较为经济,经济条件较好的可建为标准较高的永久性鸡舍,舍内用钢丝网、竹条或木条等做成与鸡舍面积相宜的网架,网架离地面0.4m—0.6m高,竹木条板宽为2.5cm—5.0cm,间隙为2.0cm—2.5cm,条板下可用砖石架设承接,舍内配套饲料槽,饮水器,产蛋窝等设备,鸡舍按每㎡6只—8只修建,可在房前屋后钉立木柱、围拦网形成活动区;林下放养区设置围栏。 鸡舍通风口设置纱窗或安装铁丝网,防止鸟、兽进入。定期灭鼠,投放鼠药定时定点,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3.2.3 鸡场配套设施及分区管理 鸡场要求污道和净道分开,互不交叉。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和产品的通道;污道是专门运输鸡粪、死鸡和垃圾的通道。净道和污道不交叉。死鸡及时运走焚烧或深埋,鸡粪及时运到指定地点,采用堆积生物热或干燥的处理方式作为农业用肥。 场内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粪便处理区应分开,分区管理。 3.3.3 种源 六盘水乌蒙凤鸡是六盘水市本地土种。引进鸡种要从正规的养殖场购买,一栋鸡舍或全场的所有鸡只应来源于同一种鸡场,饲养方式执行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栏后,对整个鸡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养殖单位(户)购进鸡苗后,首先用独立的观察饲养舍进行15天的隔离饲养观察,无异常反应情况下才进入鸡苗育雏舍进行鸡苗育壮,经过育雏的鸡苗经过渡性训练再进入林下放养阶段。 3.3.4 饲养管理 3.3.4.1 育雏鸡的管理 育雏温度:雏鸡1日龄—2日龄33℃—34℃,3日龄—4日龄32℃,5日龄—7日龄31℃,第2周30℃,第3周26℃,第4周22℃,第5周20℃,第6周18℃;进入放养阶段主要根据自然温度进行调节。 育雏湿度:1日龄—10日龄70%,11日龄—30日龄65%,31日龄—42日龄60%,以后室内相对湿度RH55%—60%。 育雏光照:雏鸡前3d—4d连续光照,每平方米4瓦—6瓦;5d—14d每天18t光照,每平方米3瓦,2周以后夜间持续照明,每平方米1.3瓦,通常前1d—3d光照23t—24t,第4d起光照14t,以后每天减少15min至每天8t恒定光照,雏鸡2周龄后可以放在背风处晒晒太阳、运动30min;林下放养阶段主要实行自然调节。 3.3.4.2 脱温鸡的管理 3.3.4.2.1饲养方式 1日龄—45日龄舍内精细饲养,45日龄—210日龄或更长时间的林下粗放放养的商品鸡饲养生产方式。饲养密度:每平方米放养的适宜密度为1周龄—2周龄40只—50只,3周龄—5周龄30只—40只,6周龄—8周龄20只—30只,林下放养每667㎡30只—50只。 饲养员负责清扫和清洗鸡场内粪污水,保持地面干净,不准串栋,不喂霉变饲料。进入生产区必须严格消毒,更换工作鞋、工作服,工作服要经常洗,保持清洁卫生。将生产前期(1日龄—45日龄)实行舍内精细饲养管理,其余时间(45日龄—210日龄)或更长时间均实施林下生态放养、采用自由采食。 商品鸡生产实行全进全出制,商品鸡出栏前6t~8t停喂饲料,可以自由饮水。同一环境下不饲养其他畜禽。 3.3.4.2.2 饲料及饮水 主要饲喂玉米、牧草,保持饲料新鲜,玉米、稻谷、红薯、马铃薯等原料饲料要求具有该品种正常组识形态和色、嗅、味等特征,质地良好、无发霉、变质现象。补饲玉米、稻谷等籽实类进行粉碎,红薯、马铃薯类进行熟化,原粮主要根据生产单位贮备情况进行自由搭配,与菜叶、青草等进行简单混合饲喂。 每天下班前检查饲料槽,不可随便扫落于水沟周围,防止招惹老鼠、鸟粪、生虫等,应及时清理饲料槽内饲料。 做好饲料的使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与技术人员反映,在领料时,须将上一次的饲料使用记录上交,由技术人员核对无误后,才可以再次领料。 采用自由饮水,每天至少更换一次。水质标准符合《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3.5防疫措施 在疫病的预防、检测、控制和扑灭等方面,按《NY 5041-2001 无公害食品 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GB/T 19664-2005 商品肉鸡生产技术规程》、《NY/T 5339-2006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标准执行。鸡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控方案和免疫程序,使用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一旦发现疫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立即封锁现场,上报疫情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对病死或淘汰的尸体按《GB 16548-1996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鸡出售前应按《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进行检疫,并符合《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后方可出场。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定期做常规疫病监测的疫病有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禽白血病、禽结核病、鸡白痢与伤寒等。 预防接种时,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标注的免疫途径、方法、剂量免疫;免疫前对器械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免疫后注意观察,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3.6 消毒措施 鸡场必须建立消毒制度,完善清洗消毒设施,采用适宜的消毒方法,定期对鸡舍、饲槽、水槽、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消毒药品必须安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符合《GB/T 25886-2010 养鸡场带鸡消毒技术要求》、《Y/T 503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或《NY/T 472-2013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的规定。鸡舍应通风、采光良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 1169-2006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规定。 消毒方法;①喷雾消毒,有规定浓度的次氯酸盐、有机碘混合物、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煤酚等进行禽舍消毒,带禽环境消毒,家禽场道路和周围以及进入场区的车辆消毒;②浸液消毒,用规定的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的水溶液,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进行消毒;③喷洒消毒,在禽舍周围、入口、禽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烧碱液进行消毒;④火焰消毒,用喷灯对禽舍经常出入的地方、育雏室,每年进行1次-2次火焰瞬间喷射消毒;⑤熏蒸消毒,用甲醛等对饲喂用具和器械在密闭的室内或容器内进行熏蒸。 环境消毒:禽舍周围环境定期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禽场周围及场内污染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正常情况下,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有病情况下可每周2次,在免疫前、中、后三天不进行带鸡消毒。在禽场、禽舍入口设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 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行生产区,要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并通过消毒通道进行喷雾消毒。外来人员必须进行生产区时,应更换场区工作服、工作鞋,并通过消毒通道进行喷雾消毒,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路线行走。 禽舍消毒:每批家禽出栏后,要彻底清扫、洗刷、药液浸泡、熏蒸消毒。消毒后至少休闲2周才可进鸡。进鸡前5d再进行消毒1次。 用具消毒:定期对料槽、饲料车、料桶等饲养用具进行消毒。 鸡舍内定期进行带鸡消毒,正常情况下每周1次,鸡舍腾空后要进行彻底 3.3.7 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鸡场应设有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废弃物应遵循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原则,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废弃物及污水排放和处理必须达到《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25246-2010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 27622-2011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的规定。鸡粪集中堆积发酵后,用于农作物、牧草的追肥,通过土地消纳。在鸡场周边及鸡舍之间种植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以改善和调节环境大气质量。 3.3.8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措施 鸡场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种鸡来源、系谱、繁殖性能、生长发育、饲料来源及消耗情况、发病、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其结果、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鸡调运目的地等),档案需专人管理,所有资料需按时整理、归档,装订成册,保存两年以上。 3.4 鸡肉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3.4.1 生产鸡肉的屠宰场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生产鸡肉的屠宰加工企业应遵守《GB 12694-1990 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T 20094-2006 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卫生管理规范》、《GB/T 17237-2008 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B/T 27519-2011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通用要求》、《GB/T 17237-2008 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B/T 19478-2004 肉鸡屠宰操作规程》、《GB/T 24864-2010 鸡胴体分割》的有关规定,远离垃圾场、畜牧场、医院及其他公共场和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生产饮用水应符合《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3.4.2 活鸡 活鸡必须来自六盘水乌蒙凤鸡生产基地,经当地动物监督检疫机构宰前检验合格后方能屠宰。 3.4.3 鸡肉、鸡蛋 鸡肉鸡蛋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NY/T 631-2002 鸡肉质量分级》、《GOST 31654-2012 食品鸡蛋 规格》的标准要求。在鸡肉及其制品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防腐剂和人工合成着色剂,加工设备、用具、储存、运输和车间必须符合卫生要求,工作人员应持有健康合格证,保持环境卫生。

产品特征:
4.1.1外在感官特征 六盘水乌蒙凤鸡鸡冠正后方着生明显冠羽,屠宰后冠羽着生处峰形骨骼清晰可见;体躯中等,体态匀称、羽毛紧凑,喙、胫呈乌色;公鸡头高昂,毛色鲜亮呈橘红色,肩部黑色,尾羽呈黑紫色高而翘;母鸡体型娇小,羽色多呈黄褐色,羽毛鳞片纹路明显,冠羽与背部羽色一致。 4.1.2内在品质指标 4.1.2.1生长性能 雏鸡33g±2g;成年公鸡2350g±50g,母鸡1900g±50g。生长期210d以上。 成年鸡体尺 项 目 公 鸡 母 鸡 体斜长/cm 20.1-24.3 17.1-20.8 胸宽/cm 7.38-9.88 6.66-8.45 胸深/cm 10.48-12.84 10.93-12.69 胸角/度 62-75 60-72 龙骨长/cm 11.3-13.6 9.5-11.9 髋骨宽/cm 6.57-8.21 5.94-7.20 胫长/cm 9.55-11.51 7.70-9.63 胫围/cm 4.0-5.2 3.5-4.2 4.1.2.2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鸡开产日龄150d。500日龄产蛋78枚-86枚,平均蛋重52g±2g,蛋壳浅褐色或白色,平均蛋形指数1.26-1.43。公母鸡配种比例1∶12。母鸡年就巢天数45d-60d。公鸡利用年限2n~3n。 4.1.2.3 屠宰性能 210日龄全净膛屠宰率62.1%-67.6%,胸肌率16.2%-18.9%,腿肌率26.0%-29.4%。 4.1.2.4 鸡肉品质 六盘水乌蒙凤鸡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文风俗习惯的选择下形成的地方品种。其中鸡肉蛋白质含量18-21%;氨基酸含量公鸡17.1-19.2%、母鸡15.8-17.9%;符合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 4.2质量安全要求 六盘水乌蒙凤鸡生产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生产投入品、饮水、大气、饲料、兽药使用等执行标准。 GB 51219-2017 禽类屠宰与分割车间设计规范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9525.2-2004 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 GB/T 26624-2011 畜禽养殖污水贮存设施设计要求 GB/T 26622-2011 畜禽粪便农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GB/T 25246-2010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 GB/T 20094-2006 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卫生管理规范 GB/T 27519-2011 畜禽屠宰加工设备通用要求 GB/T 17237-2008 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664-2005 商品肉鸡生产技术规程 GB/T 25886-2010 养鸡场带鸡消毒技术要求 GB/T 24864-2010 鸡胴体分割 GB/T 19676-2005 黄羽肉鸡产品质量分级 GB/T 19478-2004 肉鸡屠宰操作规程 GB/T 30768-2014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 GB/T 31123-2014 固体食品包装用纸板 GB/T 28118-2011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NY/T 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1167-2006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NY/T 1169-2006 畜禽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NY/T 503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T 472-2013 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T 471-2010 绿色食品 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1174-2006 肉鸡屠宰质量管理规范 NY/T 828-2004 肉鸡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六盘水乌蒙风鸡养殖及加工过程均符合国家相关农产品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包装规定:
5.1 使用六盘水乌蒙凤鸡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必须产自划定区域。 5.2 使用六盘水乌蒙凤鸡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取得登记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5.3 使用六盘水乌蒙凤鸡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5.4 使用六盘水乌蒙凤鸡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年度,向水城县农业局提出申请,并签订六盘水乌蒙凤鸡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饲养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5.5 六盘水乌蒙凤鸡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六盘水乌蒙凤鸡产品地理标志。 5.6 六盘水乌蒙凤鸡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可以使用登记的六盘水乌蒙凤鸡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 5.7 六盘水乌蒙凤鸡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保证六盘水乌蒙凤鸡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5.8 产品登记 5.8.1 分级 结合六盘水乌蒙凤鸡品种特征特性、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制定种鸡等级评定和种鸡出场标准,对出场的六盘水乌蒙凤鸡种鸡进行等级评定,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对出场种鸡施加出场标识,建立标识使用管理制度,并对标识的使用情况如实记录,登记造册并存档,存期二年以上。 5.8.2 包装 经深加工后的鸡肉制品进行包装,应符合《GB/T 30768-2014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GB/T 31123-2014 固体食品包装用纸板》、《GB/T 28118-2011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按包装标志:在包装方式上采用箱式包装和袋式包装两种。包装上农产品地理标志明显,标清产品、品名、等级、重量(毛重、净重),并注明检验人员姓名或代号。 5.8.3 标志 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六盘水乌蒙凤鸡产品地理标志(六盘水乌蒙凤鸡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型式);每个包装袋外标明:产品名称、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重量、生产日期、检验人员代号、保质期、储藏方法等。防热、避光、防湿、防异味等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5.8.4 储藏 屠宰鸡需冷藏仓库保存,仓库专用,仓库必须干净、卫生,严禁与有污染的异味物品共储一室。 5.8.5 运输 活鸡运输具有防雨淋措施,堆装整齐,注意通风。运输过程中,注意严防雨淋,不允许和有毒物品混放混装。屠宰加工鸡要冷链运输。

证书持有人:
六盘水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地域保护范围:
六盘乌蒙凤鸡在六盘水市境内均有分布,其主要分布在水城县红岩乡、玉舍镇、蟠龙镇,钟山区保华镇、大湾镇,六枝特区毛口乡、中寨乡、牛场乡,盘州市羊场乡、妥乐乡、四格乡等乡镇。核心保护区域主要包括钟山区保华镇、水城县红岩乡、玉舍镇。分布地理坐标为北纬25°19’44"-26°55’33"、东经104°18’20"-105°42’50"。生产规模1.1万羽,年产量0.00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