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铁锅

陆川风物种类众多,除了陆川猪肉、乌市酱油久负盛名之外,陆川铁锅也名扬十里。陆川县是全国著名的铁锅之乡,据资料记载,陆川铁锅起源于明万历11年,至今已经有438年的历史了。据了解,陆川县也是全国最大的铸铁锅生产基地之一。

大部分陆川人都不知道,据民国1923年修的《陆川县志》记载:在明朝1583年就有人在陆川米场涯婆垌等地炼铁铸锅,1605年,在米场碑坳建成陆川第一个铁锅厂,陆川铁锅至今已有433多年的历史。


光绪初年,泗里堡六蒙大牛岭炼铁铸锅,沿至民国34年(1945年)米场吕正业为厂主,雇工28人,分两班日夜生产,手工铸锅,年产铁锅约1万口。

1950年3月,米场政府接管私营铸锅业。次年8月,县政府接管米场铁锅厂后实行公私合营办厂,有工人40人。

1952年,米场碑坳铁锅厂,转为国营陆川县铁锅厂。1980年后,县内建成19个铁锅厂,产品销往广东、贵州、四川、吉林等10省,还销往越南。


鼎盛时期


陆川铁锅从传统手工作坊起步,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8O年代初开始获得迅速发展,鼎盛时期有铁锅生产企业70多家,铁锅的产量一度占到全国铁锅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上世纪80年代,陆川铁锅在全国日用五金行业行检行评中荣获第三名。



日渐衰落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单一等弊端,每只普通铁锅只有几分钱、几毛钱的利润,经过大浪淘沙,全县有近50家铁锅生产企业先后被淘汰出局,陆川铁锅产业一度大伤元气。

虽然陆川铁锅有4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没有真正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长期沦为美的、苏泊尔、九阳等大品牌的代工基地。


获奖情况


陆川县铁锅特点:锅体光滑、抗拉强度高、 高温急冷不炸裂、 抗腐蚀、抗氧化。

1979年后,连续荣获区优质产品奖4次,10次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年产51.22万口;

1985年推出的新产品,有埋管式稀土合金铸铁电炒锅、各种口径民用锅、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年产39.1万口,获广西工业产品百花奖,全国民用铁锅评比第二名;

2005年12月获得“广西铁锅生产基地”的荣誉称号;

2007年被国家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授予“中国铁锅之都”称号;


2008年10月14日,《陆川铁锅》广西地方标准顺利通过审定。


(一)原料要求
生铁。主要选自产地范围内优质的铸造生铁。
(二)工艺流程
备料→制作砂浆泥模→化铁→倒铁水→砂浆泥模压铸→制作锅坯→锅体加工→耐锈处理→组装→成品。
加工要点:
1. 制作砂浆泥模。用锅模架与高岭土、炭粒混合料制成泥模具底层。用谷壳灰、高岭土混合后制成泥模具面层。将泥模具底层与泥模具面层刮出初级铁锅泥模具。在泥模具表面上涂上谷壳灰和陶土混合物后烘干。
2. 化铁。将生铁锭(直径 200~300mm)、炭破碎(直径 60~80mm)、石灰石破碎(20~30mm)等预处理,再将铁、炭、石灰石按 7∶1∶0.03 的比例进行熔炼。将原料送至化铁炉熔化成铁水,铁水温度控制在 1350℃以上。
3. 锅体加工。将铁水送到压铸机以泥模具压铸成型即得铸铁锅毛坯,经初步检测后,把合格的锅坯打磨修边即得锅体。
4. 耐锈处理。锅体进行高温(800~900℃)熟化、植物油烘烤或者氮氧化处理,以达到耐锈效果。
(三)特色质量
1. 感官特色。形状以圆形浅底与深底为主,厚度在 0.1~0.3cm,锅径均匀,铁锅色泽基本一致,内表面光滑,盛水不漏。
2. 理化指标。抗拉强度≥160Mpa;抗炸裂性能:将铸铁锅加热至 324~430℃,用冷水骤激不炸裂。
3. 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证书持有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人民政府。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陆川铁锅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陆川铁锅的检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