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党参

洛党参又称洛龙党参、洛党,因产地道真县洛龙得名。亦名单支党、条党,因个体特大,当地又称蛮党。洛党参根条肥大、粗实、皮紧、油润,产品最突出质量特点是内心木质部柔软、不硬心、有韧性不易折断,药效优良,为党参中的上品。1964年,经国家医药局鉴定评比,名列全国各地党参的第三名,与潞党、纹党齐名。

  洛党参是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属于川党参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栽培品种,是药材党参的基原物种。川党参分布于海拔900—2300m,幼苗期喜阴,成长期喜阳,喜冷凉,耐严寒,怕水涝。根系入土较深,宜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为最好。用种子直播或育苗移栽,但以前者为好。道真自治县处于川党参生态相似度95%—100%的适宜区域,境内有广泛的野生资源分布,适合在海拔较高区域进行川党参林下野生抚育或人工栽培。 

  道真地处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高度地带,全县土壤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在海拔1300米以上地区,由于冲刷沉积,谷地深厚肥沃,陡坡、山脊、山顶则浅薄贫瘠,林地腐质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尤其是洛党参的核心区——阳溪镇、洛龙镇,其耕作土一般为黄壤、紫色土,土层深厚,耕作层在4080cm之间,土质松软,是党参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洛党参,是贵州省知名的道地药材,道真洛龙、阳溪一带是黔北有名的中药材产区,药材种植与贸易历史悠久。早在清代,洛龙盛产中药材就已知名,据晚清西南地区最知名的经学大师郑珍先生在日记中记载:“党参,野生众,洛龙土蛮采摘,易市蜀中、湘西诸地”,这表明洛党参清朝时已经在四川和湖南一带的市场出现。 

  洛党参有“土人参”之称。因洛龙地区土质气候优异,所产党参药效优良,是黔北中医用党参的首先之地。洛龙地区的世居少数民族是仡佬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仡佬族长期将洛党参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清渴等症,至今依然保存很多以传统用洛党参为主的单方,使得洛党参的食用和医药文化得以源远流长的传承。今天形成的以“洛”命名党参,是道真县优质党参的历史写照。 

  著名黔菜“道真洛党鸡” 

  制作过程:将鸡宰杀褪毛,去内脏洗净,砍成3.5厘米见方的块;鸡肝、鸡肫用清水漂去血水,洛党参洗净,砍成3厘米长的节,山药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待用,净锅放水烧沸,下鸡肉、鸡肝、鸡肫,撇去浮沫,加洛党参、枸杞、大枣、姜,小火炖至七成熟时,放入莲子、苡仁、山药炖至熟透加盐即成。上桌时,每碗内放天麻粉2g,用鸡汤调匀食用。 

  因“洛党鸡”食用后能够健脾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豉阴清阳,振动中气却没有刚燥之弊,同时还具有药昧,清香可口,含糖量高、化渣性强。喝起汤来真是味道十足,耐人寻味。 

  道真自治县政府 “洛党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 全力抓好品牌宣传监管工作。包括:推进洛党参系列省级地方标准,成立完善“洛党参”生产协会组织,大力支持洛党参龙头企业,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壮大建立生产基地。同时进一步培育“洛党参”文化,以深厚的“洛党参”文化底蕴为切入点,利用各种展销会、推介会、洽淡会、招商会平台,宣传“洛党参”产品,打响“洛党参”名牌。 


洛党参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Oliv.)。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高度1300m至2000m。土壤类型为黄壤土,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0%,土壤pH值6.5至8.0。

三、栽培管理

1.播种: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8月下旬至9月下旬。育苗移栽。

2.移植:苗龄80天至90天移栽,密度每667㎡(亩)≤22000株。

3.除草追肥:每年除草2次至3次。每年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kg至1500kg。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移栽后第3年至第4年采收。

2.加工方法:40℃至60℃烘干或自然晾干。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长圆柱形,稍弯曲,长≥25.0cm,直径≥1.0cm。表面黄白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纵沟及皱缩;根破碎处可见黑褐色胶状物。质柔润,皮部较厚,常有裂隙。气香,味甜,嚼之无渣。无木质化。

2.理化指标:水分≤13.0%,总灰分≤3.5%,浸出物≥60.0%,总多糖≥20.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洛党参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道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洛党参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