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汶苹果

茂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羌民族聚居地,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30.5%。据《旧唐书》、《茂州志》记载: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唐代至民国初期均用此名。1958年,汶川、理县、茂县3县合并置茂汶羌族自治县,1987年撤自治县,茂汶县仍置茂县。因此,茂县地区出产的苹果一直被称为“茂汶苹果”。 茂汶苹果种植历史悠久,清朝末期,苹果由英国传教士引进并少量栽培。据《阿坝州志》、《茂汶羌族自治县志》记载,民国25、28、35年,茂县陈氏父子先后从四川农业改进所引进苹果苗百余株在茂县栽培获得成功,引进品种主要是金冠,红星,红冠等。建国初期,川西农业厅及四川大学园艺系师生来到茂县进行综合考察,得出茂县自然地理条件适宜苹果生长的结论。上世纪50年代,全县引进苹果砧木苗木和品种50余个,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苹果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随着苹果产业的迅速发展,50年代至60年代茂县先后建成国营凤仪、凤毛坪、大河坝园艺场,1975年全县建立21个乡园艺场,苹果树达50万株,年产量达700万斤左右。“金冠,红星,红冠”品种在1963、1964、1975、1985年四次被评为全国第一名,三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水果称号;1966年,“红星,红冠”品种运往香港市场誉胜美国“蛇果”;1974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供销合作总社在京召开全国鉴定会,“红冠”“金冠”品种被评为全国之冠。80年代初,茂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发展苹果作为搞活农村经济的带头产业。1985年,茂县被确定为国家优秀苹果商品基地建设县,同年国家农牧渔业部、省农业厅、州农牧局投资120万元,在县城建500吨储藏冷库。1986年9月,全县苹果储藏保鲜量突破100万斤。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茂汶苹果通过改造低产园、人工授粉、套袋技术、高接换代、地膜覆盖等新技术的实施,全县苹果均有不同程度更新,产量稳定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目前,茂汶苹果种植面积突破25000亩,产量达50000吨,已成为促进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纲中计划提升改造果园35000万亩,通过项目建设,调整果树品种和熟期结构,5年内名优新苹果品种比例达到60%以上,优质商品果率达到70%以上。

茂汶苹果产区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境内高山耸立,河流深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部土门地区山势、谷坡较为低缓。山峰多在海拔4000m左右,相对高度1500-2500m,最高海拔5230m,最低海拔890m。产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有夹沙灰、黑色页岩、砂板岩、火成岩等,土壤以暗棕壤、褐土、棕壤为主,pH值6.0-8.0,有机质含量高,适合苹果种植。茂汶苹果产区属北亚热带气候,立体垂直气候特征明显,表现为干燥多风,冬冷夏凉、昼夜温差大、地区差异大。产区年均气温11.2℃,最低气温-11.6℃,最高气温32℃,年平均日照数1557小时,年降水量490毫米,平均蒸发量1375毫米,无霜期215天。冬长无夏、春秋季相连,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空气质量好,无工业污染,有利于苹果开花结实和光合产物积累。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茂汶苹果肉质脆嫩、细腻化渣、风味浓郁的特点。

(1)产地选择:选择海拔1400-2100m,远离污染,质地良好,微酸性或中性砂壤土、壤土的山区,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2-2001。 (2)品种选择:选择金冠、红冠、红富士三个优良主栽品种,分别为黄色早熟和红色中、晚熟品种,在茂县有较长的种植历史,表现丰产、优质。 (3)生产过程管理:茂汶苹果生产过程应按照《茂县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DB513223/T 1-2011执行。  ①栽植时间:春季萌芽前。 ②栽植技术:定植穴长宽深均为80cm-100cm,在砂土或紫色土瘠薄地可适当加大、加深。栽植穴或栽植沟内施入符合DB51/338规定的、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料,每穴30kg-50kg,将肥料与土混匀填入地平面30cm以下。清除苗木嫁接膜,适度修剪根系。将苗木根部放入穴中央,嫁接口朝迎风方向,舒展根系,扶正,边填细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填土后在树苗周围做直径lm的树盘,浇透定根水,覆细土。栽植深度为土壤下沉后实生砧苗木的接口高于地面,营养系矮化半矮化自根砧苗木的接口应高出地面10cm以上,营养系矮化半矮化中间砧苗木也可将二分之一长度的中间砧埋于地下。 ③施肥符合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守则。 A、施肥原则:根据土壤地力、营养诊断结果确定施肥量。肥料的种类、质量和使用方法必须符合NY/T496-2002规定。以有机肥施用为主,合理施用 无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针对性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充分满足苹果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 B、施肥方法:分为土壤施肥和根外追肥。土壤施肥采用环状沟施、条沟施、放射状沟施、穴施和土面撒施等方法。在树冠滴水线外侧挖沟(穴),东西、南北对称轮换位置施肥。地面撒施的肥料应选用缓释肥为主。速溶化肥应浅沟(穴)施,有微喷和滴灌设施的的苹果园,可进行液体施肥。根外追肥采用肥液叶面喷施。 C、基肥:秋季采果后施入,以有机肥为主,混加磷肥和少量氮素化肥。一般盛果期苹果园每666.7㎡施有机肥3000-5000kg。施肥方法以沟施为主,挖放射状沟(距树干80-100cm开始向外挖至树冠外缘线)或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沟深30-50cm,施基肥后灌足水。撒施肥料应在树冠投影范围内,将肥料均匀撒施后翻深20cm。 D、土壤追肥:在树冠下挖沟施入,沟深15cm-20cm。土壤追肥每年3次。幼树在萌芽前、春梢旺长期、秋季追施,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成年树追肥第一次在萌芽前,以氮肥为主;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为主,氮磷钾混合使用;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以钾肥为主。追肥后及时灌水。 E、叶面追肥:选用适宜的大量元素肥料或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全年4-5次。一般生长前期2次,以氮肥为主;后期2次-3次,以磷、钾肥为主。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 ④病虫害防治:按NY-5012规定执行。 A、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择抗性品种和砧木;加强土肥水管理,适量负载,合理修剪,促进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冬季清园,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翘裂皮和枝干病斑,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虫源;实施果实套袋等措施防治病虫害和污染。 B、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树干缠草把、粘着剂等方法诱杀或趋避害虫。 C、生物防治: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人工引进、繁殖释放赤眼蜂等天敌;土壤施用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 D、化学防治:加强病虫监测,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达到防治指标时根据环境和物候期适时对症用药。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并交替使用农药。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化学防治严格按照DB51/337和NY 5012的有关规定执行。 (4)产品收获及采后处理:茂汶苹果在8月下旬开始采收至11月中旬,根据小区域和海拔以及果实成熟度和市场需求,综合确定采收时间。包装、标志、标签、运输、贮存 按《无公害食品 仁果类水果》NY5011-2006执行。 (5)生产记录要求:茂汶苹果的生产全过程,从育苗、栽植、管理、采收、储存、运输等,以及产区信息等,均要建立生产档案,记载并保存2年。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茂汶苹果果实中大,短圆柱形,果面底色黄色,着片状或条状粉红晕,果点小而稀。果顶萼洼窄,较深、有浅的棱状突起,萼片宿存,果柄细。果心较大、种子小、五心室,每室着生1-2粒种子。果肉黄白色,质地脆、味浓,纯甜、有香味,汁液中等。 (2)内在品质指标:茂汶苹果可食率≥80%,可溶性固形物≥11%,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硬度大、耐贮藏。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仁果类水果》NY5011-2006质量要求。

包装规定:
地域范围内的茂汶苹果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茂汶苹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形式)。

证书持有人:
茂县农业经济作物服务站

地域保护范围:
茂汶苹果产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茂县境内南新镇、凤仪镇、沟口乡、胃门乡、永和乡、回龙乡、飞红乡、黑虎乡、三龙乡、曲谷乡、雅都乡、太平乡、叠溪镇、石大关乡、松坪沟乡、洼底乡、白溪乡、土门乡、东兴乡等2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6ˊ-104°10ˊ,北纬31°24-32°17之间,茂县地处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北川、安县、绵竹三县毗连,南接什邡、彭县、汶川县,西与理县、黒水接壤,北临松潘县境。保护面积96000亩,年产量19.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