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杨梅

马山杨梅的种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得益于马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有最适合杨梅生长的土壤、空气和水,因此,马山杨梅口感与其他地区出产的杨梅截然不同。马山杨梅以其果大、核小、味浓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2.1 土壤地貌情况 马山杨梅产区为丘陵地带,山岭起伏,内有57座峰峦,38处津湾,近百个山谷箕行盆地,大部分环岛濒湖分布,山地面积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 土壤种类主要是黄壤土,土层较厚,腐殖质丰富,含水量充足,适宜杨梅生长。 2.2 水文气候 马山杨梅产区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影响产区气候的主要因素为季风环流,具有过渡性、海洋性和季风性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14.5℃,年降水量1356毫米,年日照时数2084.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6天。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三面环太湖,具有独特的小气候条件,对杨梅生产十分有利。

3.1 主栽品种:乌梅种。 3.2 产地选择:马山杨梅种植区域宜选择土壤深厚疏松、透气性强、排水良好的低山缓坡。 3.3 种植技术 3.3.1苗木定植 以3月春植为主。亩栽25-30株;定植穴(长宽深)0.8m×0.8m×0.6m,覆盖20cm厚的肥沃表土。栽植时把苗木置于穴中心,舒展根系,校正苗木,保持苗木上部直立,然后填入细土。定植深度以露出嫁接口为度,浇足“定根水”,进行树盘覆盖,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根际湿度,提高成活率。 3.3.2 水肥管理 幼年树以促进生长为主,薄肥勤施,施肥量随着树冠扩大而增加。成年树以促进结果,提高品质为主,增磷增钾少氮。秋冬季施足有机肥,根据生长情况因树施肥。 3.3.3整形修剪 幼年树整形:树形采用自然开心形,主枝3~4个,每个主枝配2~3个侧枝。整形以抹芽疏枝为主,修剪无效枝、徒长枝,培养骨干枝,7年左右成形。运用拉枝、撑枝的办法缓和树势,促使杨梅早投产。 成年树修剪:修剪分2次为宜。第1次在果实采摘以后,疏除顶部直立枝、冠内密生枝、交叉枝;第2次在翌年的3月中下旬,重点剪去病虫枝、枯枝、密生枝、徒长枝、晚秋梢和部分无花枝,对花芽过多的树短截部分结果枝;对长势过旺、座果率低、产量少的徒长树,可采用环割、环剥、倒贴皮和断根等措施,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形成。 3.3.4 花果管理 疏花:结合春季修剪,对花量过多的树,疏除部分结果枝,尤其是树冠上部细弱、密生的结果枝;对部分结果枝适当短截,促发新梢。 疏果:疏果分1~2次进行。第1次在谢花后30天左右,主要是疏去密生果,每根结果枝留3~4果;第2次在谢花后45天左右,每根结果枝留2果。 3.3.5 病虫害综合防控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主,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因时、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健壮树势;清洁果园、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源。 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色板、昆虫物理诱粘剂、昆虫信息素诱杀害虫;人工捕杀尺蠖、蓑蛾类幼虫、卵块和虫茧。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瓢虫、寄生蜂、食蚜蝇等天敌防治害虫。 3.4 采收 分批采收成熟果,不采未熟果。采摘时间以清晨和上午为主,采收时轻采轻放,避免果实损伤。

产品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 马山杨梅果形圆整、单果均重12g;色紫黑,富有光泽;肉厚核小,可食率高;肉柱钝圆,肉质细腻,汁多味浓,酸甜适口。 4.2 内在品质特征 马山杨梅含可溶性固形物≥11.5%,果实可食率≥94%,可滴定酸(以柠檬酸计)≤8.6g/kg;膳食纤维≤1.2g/100g;维生素C≥3.0mg/100g;维生素E≥0.35mg/100g;氨基酸总量≥0.20g/100g。 4.3 质量安全规定 在马山杨梅生产管理过程中,质量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要求。

包装规定:
本规定明确表述地域范围内的马山杨梅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马山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无锡市滨湖区马山杨梅产业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马山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范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所辖的古竹、群丰、嶂青、西村、和平、万丰、耿湾、栖云共计8个社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0º4'9.94"~120º8'38.32",北纬31º22'22.01"~31º27'22.26"。生产规模1933.3公顷,年产量10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