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金佛玉翠茶

南川区独特的生态气候和环境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据史料记载,南川已有1700多年的产茶历史,早在五代十国毛文锡的《茶谱》中就有记载,“涪州出三般茶,宾化最上(今南川)……”。又据1162年《建炎杂记》载:“涪洲出三般茶,宾化最上(南川曾称宾化),其次白马。制于早春,先辈携茶至京师馈人者,尤得宾化早春之名”。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引种云南大叶种,七十年代批量生产红碎茶一举成功,畅销国内外,生产的“峨眉牌”红碎茶在二十五届日内瓦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其品质可同印度阿萨姆种媲美,具有“浓、强、鲜、爽”的品质特征,被上海口岸定为出口免检产品而名扬天下,南川炒青茶被四川省定为收购标准样。近年研制的“金佛玉翠”在重庆市1—4届“三峡杯”名优茶评审中获优质名茶奖,在2005年“华茗杯”国际名优茶评比中获金奖,同年在中、日、韩、美等国组织的第五届“联合会杯”国际名优茶评比中获银奖,在2008年第七届“三峡杯”名优茶评审中获优质名茶第一名,获重庆市首届“十大”名茶称号。2010年在第八届“三峡杯”名优茶评比,“金佛玉翠”茶分获专家组、群众组评分第一名,荣获“三峡杯”名优茶金奖,同时蝉联重庆市第二届“十大名茶”。

1、土壤地貌情况 南川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地形呈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最高海拔2251米,最低海拔340米。茶园多分布在海拔600~1200米中、高海拔地区,土壤为侏罗系及三迭系飞仙关组、雷口坡组及绥家河组等成土母质发育而成的砂、粘适中的紫色土和黄泥土,pH4.5~6.5,土壤弱酸性。雨量1185mm,年日照1279小时,全年无霜期320天,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51%,是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区。 2、水文情况 南川境内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58条。其中凤咀江发源于箐坝山的老龙洞,迂回曲折,支流聚汇,流经主城和南平、南城街道办事处、西城街道办事处、鸣玉镇等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长85公里,入武隆县境与乌江汇合。其支流有石钟溪、龙岩河、龙川江、黑溪河与鱼泉河,分别自东西两侧注入凤咀江,形成不对称的向心状水系,支流总长211公里,全区河流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

1、产地要求 “南川金佛玉翠茶”产地环境必须符合南川气候环境条件,海拔600~1200米,土壤弱酸性,pH4.5~6.5,砂、粘适中的紫色土和黄泥土,土层深度35cm以上,并符合无公害产地环境要求。 2、品种范围 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茶、巴渝特早、蒙山9号、名山131、早白尖5号等国家级或省级茶树中、小叶优良品种和当地中、小叶群体品种为金佛玉翠名绿茶的主栽品种。 3、生产控制 3.1种植方式 按NY/T5018的规定执行。 3.2产后处理 3.3采摘 当茶树蓬面每平方米有10-15个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为开采适期。 3.4鲜叶规格和加工工艺 3.5鲜叶规格 按产品分级要求对鲜叶规格相应分级,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要求芽叶大小匀称整齐,无病虫害芽叶、紫芽、空心芽。 3.6加工工艺 鲜叶→拣剔→摊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筛分→包装。 4、生产记录 按NY/T1763-2009《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的规定执行。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外形紧直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浓醇爽口,叶底黄绿明亮。 2、独特内含成份 水浸出物≥35%,水分≤6.5%,灰分≤6.5%。 3、安全要求 南川金佛玉翠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执行国家《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018—2001);按照国家《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标准规定使用农药、肥料等。

包装规定:
凡在“南川金佛玉翠茶”生产地域范围内符合该茶的生产一切条件和品质要求的生产经营者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重庆市南川区茶叶协会提出申请,由常务理事会研究同意方能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南川金佛玉翠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包装上实行双商标管标管理制度。

证书持有人:
重庆市南川区茶叶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南川金佛玉翠茶”产地的分布范围包括有北部生态农业园主产茶区的大观、兴隆、乾丰、木凉、河图、石溪、黎香湖、太平场、白沙、鸣玉、冷水、民主、丰岩、福寿、铁村、石墙、中桥、骑龙、神童、石莲20个乡镇和中部经济带名优绿茶区的东城、南城、西城、水江、南平、三泉(原马嘴除外)、鱼泉、金山、头渡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计2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海拔600~1200米。东到水江镇辉煌村,南到头渡镇帮岩村,西到神童镇富民村,北到太平场镇中坝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4′~107°27′,北纬28°46′~29°30′区域。茶园面积4315公顷,产量8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