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羊肚菌

黔江羊肚菌,菌盖长圆锥体,棱纹纵横分明,呈灰褐色;菌体中空,菌肉厚实,菌柄米白色;菌香浓郁,久煮不烂,嚼劲十足。

2.1 土壤地貌。黔江区地处武陵山腹地,独特的中低山漕谷地貌,海拔高度大多数在400~160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68%,种植区以粗骨性黑褐土壤为主,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羊肚菌生长。 2.2 水文。主要河流阿蓬江横穿黔江,境内小溪众多,清洁无污染,为羊肚菌栽培提供必要的水源。 2.3 气候。黔江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具有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种植期从当年10月至次年4月,月均气温11.52℃,月均最高气温18.6℃,月最低气温5.0℃、月均空气湿度69.95%,月平均降雨量为55.89mm,特殊的气候条件适宜羊肚菌生长。

3.1品种选择,通过对本地羊肚菌品种长期种植驯化,选择抗逆性好、丰产性强的品种作为黔江羊肚菌主栽品种。 3.2地块选择。选择海拔400-1600米排灌条件好、地势平坦、疏松肥沃的地块,大力推广菌—稻轮作种植模式。种植环境条件应符合《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中栽培环境和场地环境要求。 3.3播种时间:在每年霜降后,地温稳定在10℃至20℃期间,开始撒播菌种。由于羊肚菌种植区海拔落差较大,高海拔种植区选择在10月中旬播种;出菇期在3月中旬—4月中旬,低海拔种植区选择在11月中下旬播种;出菇期2下旬至3月上旬。 3.4种植模式 :遮阳网棚架式露地栽培。根据地块和当地的小气候选择搭建不同规格的蓬架,其主要规格为:钢架大棚3*4m、竹杆平棚3*3m、小平棚3*3m、小拱棚1m,用95%遮阴率的遮阳网覆盖。 3.5栽培基质 :以桑枝为主、辅以小麦、谷壳。栽培基安全按照《NY/T5099》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要求执行。生产过程按照《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执行。 3.6采收标准: 子实体出土10--15天左右,羊肚菌子囊果部分基本展开,菌盖顶开始变黄达到8成熟时及时采收。 3.7分级储藏、运输要求应符合《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产品特征:
4.1 外在感官特征 黔江羊肚菌,菌盖长圆锥体,棱纹纵横分明,呈灰褐色;菌体中空,菌肉厚实,菌柄米白色;菌香浓郁,久煮不烂,嚼劲十足。 4.2 内在品质指标 黔江羊肚菌蛋白质≥30g/100g;锌≥70mg/kg;粗多糖≥14%。 4.3质量安全:黔江羊肚菌质量安全应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要求。

包装规定:
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重庆市黔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黔江羊肚菌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道、城南街道、舟白街道、冯家街道、阿蓬江镇、石会镇 、黑溪镇、黄溪镇、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小南海镇、邻鄂镇、中塘乡、蓬东乡、沙坝乡、杉岭乡、太极乡、水田乡、金洞乡、五里乡、水市乡、新华乡共计23个乡镇、街道41个行政村、6个社区。东至邻鄂镇、西至沙坝乡、南至鹅池镇、北至小南海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之间,海拔高度400~1600米。生产面积为1333公顷,年产鲜菇3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