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河红茶

类别:茶叶 产品名称:铅山河红茶 登记证书编号:AGI01105 农业部部公告号时间第1925号(13.4.15) 人文历史简介 铅山制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铅山茶就成为贡品。《铅山县志》中记载:“早在宋代铅山就出产周山茶、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明代宣德、正德年间(1426-1521年),铅山又有小种河红、玉绿、特贡、贡毫、贡玉、花香等名茶。” 自明嘉靖起,河口即逐步成为南方内陆水运中心和茶纸加工、转运的贸易大市场(《中国通史》),河红茶也由此跻身全国乃至世界贸易大宗。《铅山县志》载:“至万历间(1573-1620年),“河红”茶名声远播,外地商人纷纷来河口、石塘、陈坊等地订购。”据明万历版《信州府志》载:“河红茶乃为国内最著名之红茶,且为华夏首次问世之华茶。”

铅山县境内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74%,地势南高北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7.9毫米;自然土壤以红壤、黄红壤、黄棕壤为主,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非常丰富,PH为4.8-5.5。受武夷山脉影响主产区气候特点显著一是云雾多,日照时数少,年均694.5小时,年均雾日数达88.天,满足了茶树喜欢散射光和阴湿的习性,促进了茶树叶片内氨基酸和芳香物质形成;二是年均温度偏低,只有0.4 oc -5.oc,每年月4日前后出现初霜,终霜期要延迟到月0日左右,早春升温速度慢,茶叶持嫩性好,品质优;三是昼夜温差大,积累大于消耗,促使茶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

1、产地要求: 适宜偏酸土壤,以pH值4.8—5.5为最适宜,要求土壤类型为红壤或黄红壤,疏松肥沃,土层厚度大于50厘米,海拔大于500米。 2、品种选择:茶树品种有群体种、水仙、老枞、菜茶、105及其培育出的系列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为了保证铅山河红茶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意以下环节的生产技术管理: ①茶园培肥管理:茶园冬季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主要以经过腐熟的土杂肥、饼肥、栏肥等为主,施肥和中耕松土相结合。 ②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一是采用每50亩茶园挂一盏频振式杀虫灯;二是根据害虫种类,选用绿色食品许可使用的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 三是使用雷公藤、除虫菊等无残留的土农药。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外形金毫披露,条索紧实、匀整,色泽乌润;汤色红浓、清澈、甜香高长;滋味醇厚、回甘快好。 2、内在品质指标:水分2.3%—4.5%,水浸出物35.6%—45.5%,总灰分4.5%—6.1%,茶红素2.3%-3.7%,咖啡碱3.1%-4.6%,茶多酚7.1%-8.9%,氨基酸2.2%-3.6%,总糖2.8%-4.1%。 3、质量安全要求: ①铅山河红茶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T391-2000)的要求。 ②铅山河红茶生产必须符合《绿色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288-2002)的要求。

包装规定:
1、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①生产经营的铅山河红茶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②已取得铅山河红茶生产经营资质; ③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④具有铅山河红茶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开发经营能力。 使用铅山河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和相关责任义务。 2、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①可以在产品及包装上使用铅山河红茶地理标志(铅山河红茶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等); ②可以使用登记的铅山河红茶地理标志,进行产品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3、铅山河红茶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①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②保证铅山河红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和信誉; ③正确规范地使用铅山河红茶地理标志。 4、铅山河红茶地理标志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铅山河红茶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伪造、冒用铅山河红茶地理标志和登记证书; 6、鼓励单位和个人对铅山河红茶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证书持有人:
铅山县连四纸(连史纸)河红茶制作技艺传习所

地域保护范围:
铅山县地处江西东北部,南以武夷山为界与福建毗邻,华东第一峰——黄岗山穿界而过,北临信江,东近浙江。铅山河红茶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天柱山乡、篁碧乡、太源乡、湖坊镇、葛仙山乡、英将乡、武夷山镇等7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7°44′03〞—117°70′41〞,北纬27°48′19〞—28°31′77〞之间。保护面积1200公顷,年产量27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