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杨梅

青田被称为“中国杨梅之乡”,是全国杨梅标准化示范县。20世纪90年代末,青田县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杨梅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青田杨梅具有质优、果大、味美等特点,色泽艳丽、甜酸适口。优质“东魁”杨梅和“山鹤”杨梅品牌已享誉省内外,并已成功打入了上海、杭州等大城市。

(1)地形地貌:青田县地处浙江东南部山区,瓯江中下游,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整个地形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全县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为主,分山地(中山、低山)、丘陵(高丘、低丘)、河谷平地三类。境内海拔高差悬殊,垂直分布差异大,为杨梅产业梯度发展、延长熟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 (2)气候特征:青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垂直梯度气候变化大,100m以下河谷低丘地区年平均气温18℃,200-300m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7℃,400-600m丘陵低山区年平均气温15-16℃,县域历年极端最低气温-4.1℃,年平均降水量1697.7mm,年平均日照1663.4h,≥10℃的年积温6364.1℃。5-6月份平均温度约23.7℃,6月降雨量264.2mm,属杨梅生长最适宜区。低海拔春季回温早、积温高、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有利于杨梅早熟优质生产。 (3) 土壤特点:土壤以富含沙砾的红壤或黄壤土为主,pH值4.5-6.5,有机质含量10-30g/kg,排水良好,蕨类、杜鹃、松、杉、毛竹、青冈栎等植被生长良好,适合杨梅生长。 (4)水文特点:青田县内河流属瓯江水系,瓯江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境内小溪、大溪由西北纵贯东南,汇合瓯江。降雨充沛,水域广阔,水资源丰富,千峡湖是全省第二大湖泊。全县地表水水质为I-II类,河水矿化度较低,水质中性。

(1)产地要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的低山丘陵地。空气质量好,水质纯净,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微酸、含石砾的砂质壤土。要求年平均温度14℃以上,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9℃,≥10℃的年积温4500℃以上。 (2)品种范围:东魁、荸荠种等。 (3)生产管理:青田杨梅生产种植有其特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必须对栽培管理及采收分级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 苗木要求:以1年生嫁接苗为好,质量应符合下表。 苗木质量标准 级别 苗粗(cm) 苗高(cm) 根系 检疫性病虫害 一级 ≥0.6 ≥40 发达 无 二级 ≥0.5 ≥30 较发达 无 注:苗粗指苗木嫁接口以上抽生的新梢基部3cm处干直径。 苗高指苗木嫁接口至植株顶芽的长度。 苗木定植:以2月中旬-3月下旬春植为主。亩栽25-30株;定植穴(长宽深)0.8m×0.8m×0.6m,每穴施入堆肥25kg,或厩肥12kg-15kg,或饼肥1kg-2kg。 栽培管理: 1)土肥管理 幼龄树以“促”为主,每年3-7月追肥4-5次,薄肥勤施,施肥量随着树冠扩大逐年增多;成年树以促进结果、提高品质为主,看树施肥,培养中庸树势,一般年施肥3次,壮果肥: 4月下旬-5月初,株施硫酸钾肥1kg左右,同时注意喷施硼、锌、钼等微量元素;采后肥:6月底-7月上旬,株施硫酸钾复合肥0.5-1kg,树势强结果少的可不施;基肥:10月底-11月,株施饼肥3kg加腐熟厩肥10kg左右。沿树冠滴水线开环状沟,沟深5-10cm,肥料均匀施入后覆土。采用自然生草法,冬季结合翻土,清除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后,一般全年在采收前及梅雨后刈割2次覆园。 2)树体管理 幼树整形:采用自然开心形。定干高度15-25cm,主枝3-4个,主枝与主干的角度45º以上。主枝上配备不同方位的副主枝3-4个,副主枝上培养结果枝群。 结果期修剪:初结果树继续培养开心形树冠,适量结果,使营养枝、结果枝分布合理。适当疏删过密枝、直立枝,通过控制枝梢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盛果期应保持树体生长与结果相对平衡,树冠开张,枝梢生长健壮,通风透光良好,防止树冠内和株间枝梢交叉,继续保持开心形树冠。树冠高度控制在3m以下。 衰老期修剪:逐年对主枝或副主枝适当短截,更新结果枝群,恢复树势,延长结果年限。 整形修剪时间:休眠期修剪时间主要在11月-翌年2月,12月下旬-翌年1月冷空气来临前后不宜修剪。生长期修剪时间4-7月,采后大枝修剪要求在7月中旬前完成。 3)花果调控 春季萌芽前对多花树进行适度修剪,疏除过密、过弱的花枝,以减少花量,促发抽生春梢,确保适量挂果;少花树则在开花前后喷硼、磷、钾混合液保花保果,并疏除树冠中上部部分春梢保果;疏果在果实生理落果结束后进行,在果实迅速膨大期前完成,一般分2-3次。先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小果,后按结果枝粗壮长度合理留果,15cm以上长结果枝留3-4果,5-15cm中果枝留2-3果,5cm以下短果枝留1果。 4)病虫害综合防控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因时、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尽量减少化学防治,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农业防治措施:加强培育管理,健壮树势;清洁果园、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源;合理修剪,创造有利于杨梅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物理防治措施: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色板、昆虫物理诱粘剂、昆虫信息素诱杀害虫;人工捕杀尺蠖、蓑蛾类幼虫、卵块和虫茧;采前40d覆盖30-40目防虫网防止果蝇等害虫。采用防虫网加避雨栽培防治杨梅落果腐烂。 生物防治: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保护和利用瓢虫、寄生蜂、食蚜蝇等天敌,发挥生物防治作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科学合理用药:在11月中旬-翌年2月,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冬季清园,减少病虫基数。病虫防控重点是果蝇和白腐病。 (4)采收分级 1)采收 分批采收充分成熟果,即充分成熟时应具有该品种所特有之色泽,不采未熟果。采摘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主,采收人员剪平指甲,以免刺伤果实,轻采轻放,避免果实压伤。 2)分级 果实运回分级场地,专人进行筛选分级和包装。过程中尽量减少震动。果面应清洁,无外物污染,具有该品种成熟时色泽和形状,肉柱丰满,着色良好,无异味,无烂果,具该品种的风味。

产品特征:
(1)感官品质特征:果形近圆,整齐端正;果面深红至紫黑色,具光泽;肉柱圆钝,肉质细嫩、汁液丰富,甜酸适口,风味浓郁;荸荠种≥10g,东魁≥21g。 (2)理化品质特征 东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可食率≥93%,总酸≤10g/kg,总糖≥9g/100g,维生素C≥8mg/100g,矢车菊素≥50mg/kg。 荸荠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可食率≥92%,总酸≤10g/kg,总糖≥8g/100g。 (3)质量安全规定:质量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要求。

包装规定:
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的有关规定,对青田杨梅地理标志的使用做如下规定:凡在标志范围内生产经营的青田杨梅,并按照青田杨梅生产控制技术规范种植的基地(户),在产品和包装上使用已获得的青田杨梅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签订相关合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青田杨梅地理标志负有监督管理职能,定期对登记的青田杨梅地理标志的地域范围、标志使用等进行监督检查。鼓励单位和个人对青田杨梅地理标志使用进行社会监督。使用本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对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处罚。

证书持有人:
青田县经济作物管理站

地域保护范围:
青田杨梅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浙江省南部、瓯江中下游青田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7′-120°26′,北纬27°56′-28°29′之间,具体包括青田县所辖的瓯南街道、油竹街道、鹤城街道、阜山乡、章旦乡、石溪乡、仁宫乡、北山镇、巨浦乡、万阜乡、温溪镇、贵岙乡、小舟山乡、吴坑乡、船寮镇、高市乡、海口镇、海溪乡、黄垟乡、东源镇、高湖镇、季宅乡、万山乡、舒桥乡、腊口镇、章村乡、祯旺乡、祯埠乡、方山乡、仁庄镇、山口镇、汤垟乡等32个乡镇(街道)414个行政村。现有种植面积7467公顷,年产量4.06万吨,保护区面积2.5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