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大米

辛有志 新米精米10斤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岸通河特产长粒香大米5kg装

正品店铺 立即购买 ¥69.9

肥水良田丰饶园,稻花香醉满人间。不可复制的自然环境,孕育出通河大米的特有品质,粒粒饱满、如珠似玉、晶莹剔透、玉质脂润、香气四溢、口感极佳。通河大米呈长粒状,色泽光亮,质地均匀。蒸煮时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饭香味,米饭口感绵软略黏、香甜筋道,饭粒上面有光泽,冷却后食用仍能保持良好口感,不回生。人们在满足味蕾的同时,更能够品味地道大米饭的醇香。

地理环境

通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花江中游北岸,小兴安岭南麓,总的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沼泽和草原”。通河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全县有大小河流27条,其中有16条直接注入松花江,有大小泡泽57处,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通河大地上。全国最大块的漫川漫岗由北向南的坡型黑土地、丰富的水与资源及配套的灌溉渠道设施和自流灌溉,为通河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气候、地理、土壤、谁资源等自然条件。

通河县水稻种植区域内,地域辽阔,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河流纵横,自然泡泽星罗棋布;路成网、林成行、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是典型的北国“鱼米之乡”,堪称“塞北江南”。独特的地理资源早就了通河大米的绝对地理优势,极适宜水稻生长,促成通和大米垩白粒率低、支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高等特点的形成。垩白粒率低说明产品外观优良,同时也确保了米粒的蒸煮食味和食用品质。直链淀粉含量以及胶稠度高也明确了通河大米的品质口味优良。

文化背景

勤劳启灵佑  神铧开良田

通河县是依铧子山而落、临松花江而设、傍岔临河而居的百年小城,隶属于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哈尔滨东部,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在当地的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松花江北岸、岔林河畔的茫茫荒原上,住着一对从关里(山海关以西,本处指山东一带)逃荒而来的父子,俩人在这片荒原上耕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的劳作,使得父子俩人的手上磨出了血泡,变成了茧子。由于人力有限,再加上其他原因,开荒进展很缓慢,可是他们锲而不舍,最终感动了神仙。一天夜里,父亲做了个梦,梦见神仙赐给他三副犁铧,一大两小。神仙说:“有了它们,以后你们父子就不用这样辛苦了。”第二天早晨,父亲果然看见三副犁铧整齐地排列在岔林河畔。他们十分高兴,就用这三副犁铧开垦,不到半年功夫就开垦处上万公顷的良田。某天夜里,父亲又梦见了神仙,神仙对他说:“这些良田以够你们用了,应该留下一些荒原,让后人门来开垦。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些话,将三副犁铧永远留在岔林河对岸。”说完,神仙就不见了。第二天,三副神犁变成了大山,巍峨地耸立在岔林河对岸。后来,人们把这座山称作“铧子山”,三副犁铧分别称为“大铧子”“二铧子”“三铧子”。

通河的后人们也集成了朴实能干的优良传统,在这广袤的田野上辛勤地劳作,换来了如今独具特色的通河农业文明之一的水稻耕作技术。

仙子钟情地  通河种稻时

通河县因境内大通河而得名,传说大通河为通天之河,一直延绵至九天银河,天上7个仙子顺河而下,被大通河的美丽风光所吸引,而乐居于此。仙女们从天上带来的稻种和种植技巧,繁衍生息。

大米在20世界80年代并不是人们的主食,因为粮食没有完全放开,大米、面粉供应较少,而是以玉米碴、玉米面、小米等粗粮为主。到了1992年,形势有了变化,粮食放开经营,农村调整种植结构,水稻面积扩大,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实行市场供应,百姓餐桌上的主食玉米碴、玉米面基本上被大米、面粉所取代,偶尔吃点玉米碴、玉米饼、小米粥,算是忆苦思甜,改善伙食了。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特别是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充分发挥了水稻生产高产、稳产、抵御旱涝灾害的特点。通河县又有得天独厚的耕地、水资源条件、加之大力推行“以稻治涝”“以稻治旱”,改造中低产田,水稻种植面积开始较快增长。1990年增加到38万亩。2000年已增到58万亩。2003年持续增长到68.5万亩。自2004年以来,通河县水稻种植面积迅猛增长。2007年已经发展到93万亩。2009年发展到100万亩。目前,通河县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30万亩。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稻产量和品质逐步提高。2008年,通河县水稻产量达到5亿千克,产品率达90%以上。2009年,水稻产量达到5.6亿千克。当前,人均水稻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

通河县为全国文明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优美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通河大米原产地理的独特韵味,擅长耕作的通河人民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开垦着输入自己的幸福。

品牌建设

通河县政府于2007年6月22日发布《通河县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而推动全县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荐通河大米选育、栽培、加工一体化建设,积极申报通河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作。2011年,通河大米称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夯实基础  基地规模化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水稻生产的关键。多年来,通河县大力依托资源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水田基础设施建设。沿江河先后修建了大小泵站6个,干支线以上灌渠150千米。目前,利用松花江水灌溉的水田面积以发展到近50万亩。为提高通河大米种植品质,通河县委、县政府于2009年县本级财政自筹资金1700万元,建立第一处水稻智能育种车间,之后再省、市扶持政策的助推下,截至2013年年末,共建成育苗小区32个,催芽车间11处,可为110万亩水田提供优质芽种。为加大自然灌溉面积,于2007年开展松花江流域通河段提水灌溉工程建设,修建沿江大型提水灌溉两处,涉及灌溉能力20万亩,可改善水田灌溉条件5万亩,使得新增水田全部为自流灌溉,大大提高了通河大米的品质。

科技支撑  推广标准化

通河县先后制定了《通河县水稻栽培种植规范》、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通和大米》,逐步建成从种子、栽培管理到产品加工利用等系列标准,使通河大米生产有标准可依,为通河大米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打下重要的基础。近几年,与东北农业大学开展“院县共建”,充分发挥东北农大的科技优势,大力引进、筛选、示范、推广水稻优良品质。筛选出了东农系列优质水稻品种,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良种率达98%以上。

扶强龙头  推动产业化

近几年,通河县引进一批稻米加工企业落户通河,通过扶强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了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通河大米产品中有省名牌产品1个,哈尔滨市名牌产品4个,2014年申报市名牌产品6个。获得QS生产许可的大米加工企业44家。

技术力量雄厚  服务体系完备

通河县农业技术力量雄厚,有高级农艺师15人,农艺师31人,农业专业技术员44人,农民技术员310人,科技示范户560户,各类技术推广部门及组织每年可培训农民8万人次,为通河大米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全县已形成了县、乡、村上下贯通的三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科技培训真正实现了进村入户。

通河大米以环境为积淀,文化为继承,品质为保证,通过积累发展,目前,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90%以上的大中城市,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四川等地具有良好的市场预期。通河大米在远销全国及海外的同时,其品质得到市场证明的同时,也获得了中国质量万里行“质量信誉之星”、“3·15”全国质量服务双保——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诚信大米等一系列荣誉证明


通河大米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东农428等东农系列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耕作层厚度≥25cm,土壤有机质含量≥3%,土壤pH值6至6.5。

(三)栽培管理。

1. 育苗:采取大棚旱育秧,育苗时间4月上、中旬。

2. 插秧:插秧时期为五月上、中旬。插秧密度每公顷≤25万穴, 每穴3至5株。

3. 田间肥水管理:每年每公顷施有机肥≥30吨,收割前20天停止灌溉。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收获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五)加工。

稻谷→筛选→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碾米→去碎米→色选→抛光→检验→包装。

(六)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米粒晶莹透亮、光泽度好,垩白粒率低、垩白度小。蒸煮时饭有清香味,饭粒晶莹,口感绵软油润有弹性,清香适口,口感好,冷后不回生。

2. 理化指标:

项目

胶稠度

垩白粒率

指标

≥80mm

≤5.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通河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黑龙江省通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通河大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