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红枣

吴堡红枣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曾以地方特产向朝廷进贡。《诗经》中“八月剥枣”说的就是黄河中游河谷一带的红枣,吴堡就位于这一地域,为世代产枣之地。另据《榆林县志》记载,距今1400多年前的北朝,吴堡这一带进入红枣栽培盛期。清道光年间版本的《吴堡县志》有“枣甚盛”、“枣为多,居民以此为业”等的文字记载,足见吴堡红枣在当地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吴堡红枣生产区域属中温带亚干旱区,地处黄河西岸,属红枣优生区。年均降雨量475mm,光热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达2738.0小时,枣树生长期的6月份为全年光照最多月,近290.4小时,光照率达62%,加之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红枣的糖分积累及果面着色。土壤以黄土性土类和红土类为主,有机质含量低,氮、磷缺乏,钾相对丰富,为吴堡红枣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吴堡红枣采用“三肥”、“三水”技术措施,配合实施深翻改土、整型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管理技术,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吴堡红枣主栽品种为木枣,适应性强,耐旱耐瘠,山地、平原均可栽种。 “三肥”:一是秋季红枣采收后至封冻前施基肥(如秋季未施肥,早春枣树萌芽抽枝期4月上中旬则应补施)。结合施肥刨树盘松土,一般盛果期结果大树株施农家肥50.0-80.0kg或碳酸氢铵3.0-5.0kg,磷肥2.0-4.0kg。施后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水。二是枣树盛花初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每株枣树施复合肥1.5-2.0kg,或叶面喷施浓度为0.3%-0.5%的尿素水溶液(上午1 0时前-下午5时后),以弥补树体营养的不足,提高坐果率。三是枣果膨大期(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上旬)视树势追施1次促果肥。这次促果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株施复合肥0.5-1.0kg,或磷肥1.5-2.0kg,可满足幼果生长,避免枣树营养失调而出现生理性落果。 “三水”:陕北枣区干旱缺水,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施肥进行浇水。一是催芽水。4月上、中旬结合施肥浇透水1次,促进枣树提早发芽和枣吊生长。二是花期浇水或树上喷水。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陕北沿黄河枣区气候干旱,空气湿度低,气温高,枣花易因空气干燥而干枯脱落,此期浇水或树上喷水,不仅可增加土壤水分,满足枣树花期对水分的需要,亦可提高空气湿度,改善枣园小气候,促进枣花坐果。树上喷水可结合树上喷肥进行。三是保果水。7月上中旬,幼果生长迅速,此期结合施肥进行浇7K,以利于充分发挥肥效,满足幼果生长对水分和养分的需要。同时,在每次施肥浇水,或雨后及时锄草松土,在秋季或早春耕翻树盘。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吴堡红枣果形美观,近圆柱形;果个均匀,单果重15g左右;果色暗红,富有光泽;皮薄核小肉厚,棉软味甜;适宜制干,制干率高达48.6%。干制红枣,果面褶皱较少,色泽红艳,质地细密,富有弹性。 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吴堡红枣营养丰富,干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71.1%-81.1%,总糖含量达58.5-68.5g/100g。 3、安全要求:吴堡红枣的产地环境符合NY 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生产管理过程严格遵照《有机红枣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符合NY 5112-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核果类果品》。

包装规定:
1、吴堡红枣的生产经营者在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前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交使用申请书、生产经营者资质证明、生产经营计划和相应质量控制措施、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书面承诺以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件和材料。 2、经审核符合标志使用条件的,吴堡红枣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3、吴堡红枣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产品或者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 4、吴堡红枣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要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如实记载地理标志使用情况,并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 5、吴堡红枣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档案需保存五年,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不得超范围使用经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证书持有人:
吴堡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地域保护范围:
吴堡红枣生产区域位于陕北东北部,主要涉及吴堡县宋家川、寇家塬、郭家沟、辛家沟、张家山、岔上等6个乡镇221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东经110°32′-110°47′,北纬37°26′-37°43′,东以黄河为界,西至张家山镇张家沟村,南至宋家川镇杨家店村,北至岔上镇樊家坝村,总面积20万亩,年产鲜果2.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