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榨菜

霞浦榨菜栽培历史悠久,1953年由蜀籍驻军介绍牵线,首次从当时的重庆市巴县木桐区清溪公社新龙大队引种种植,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逐步扩大。1974年后推广至沙江、长春、溪南等县域南部乡镇,当时年种植2000多亩、年产2000多吨、加工成品菜1000多吨。改革开放后,面积逐年扩大,全县除海岛乡外,均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列入农业部《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1987年后,霞浦县副食品厂专业生产方便榨菜,注册东吾商标,1991年该产品获省优产品后,面积扩大迅速,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5-2.1万亩之间,年产1.3-1.8万吨。 霞浦县气候、生态条件适宜榨菜生长发育,所产榨菜质优高产成为全省最大的榨菜产业基地,我县适宜种植榨菜有20万亩田地、园地,除常规冬种各类蔬菜、粮油作物在12万亩左右,尚有8万亩左右空闲,榨菜产区人口密集,其市场因素与资源因素有利于榨菜产业发展,霞浦县可以为榨菜龙头企业提供7-9万亩榨菜原料基地,10万多吨原料,年可加工2亿袋方便榨菜。 霞浦榨菜个大,平均纵径14.5cm、平均横径12.4cm,平均单茎瘤重550g,茎瘤呈近纺缍形或莲花形,皮色浅绿光滑,肉瘤较大而钝圆、间沟较深,皮下肉质色白而肥厚,质地脆嫩、形状美观,其腌制品脆嫩、鲜爽,具有明显的特征香气。

霞浦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6~19℃,月均最高气温(7月)25.5-28.5℃、最低气温(1月)6.9-9.6℃,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7.7℃。年日照时数1899.2小时,降雨量1100-1800毫米,无霜期北部243天、南部300天。霞浦气候可概括为“春多雨水,夏多台风,冬暖夏凉,霜雪少见”。春夏秋冬持续时间平均为89、127、81、68天,春夏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83%。全年以东南风为主导风向,沿海地区以东北风、西南风居多,具有明显的季风特点。气候要素垂直差异明显,区域内山岳地带随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气温约降低0.56℃。域内冬无严寒,满足榨菜生产要求。 霞浦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在霜冻上较浙江产区为佳(表略),地表富含磷、钾、钙与涪陵相似,土壤质地多为最适榨菜生长的壤土和砂壤土。表略境内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三级阶梯状下降,东南部的东冲半岛拱卫内海,组成了中低山地、丘陵、滨海等不同气候区。区内土壤主要为红壤、紫色土、潮土、风沙土、盐土、水稻土。红壤广泛分布于沿海丘陵和北部海拔950米以下低山地带;紫色土零星分布于长春镇大京等地,母质为紫色页岩,风化强烈,土层厚度65厘米,质地中壤,呈粒状结构;潮土类土壤主要分布在溪流两岸,母质为溪流冲积物或老河道沉积物,土层深厚,冲积层理明显,各层的质地和色泽均一;风沙土类土壤分布于长春等地的滨海地带;滨海盐土分布于沿海滩涂,经人工垦殖脱盐后成为旱作咸土土壤,由海泥土、海粘土发育而成,质地粘重;咸沙土由海积泥沙土发育而成,分布在塘田隆起部,表层质地轻壤,底层质地重壤,已完全脱盐;水稻土是县内主要耕作土壤,广泛分布于各地有水源的山坡、山垄、丘间谷地和河谷、海积小平原。 全县林地面积156.38万亩,其中有林地128.4万亩(生态林49万亩、商品林35万亩、兼用林43万亩),森林覆盖率56.8%。境内溪流密布,境内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干流长1公里以上的河流24条,大部分源短流急,单独入海。主要河流有杯溪、罗汉溪、七都溪、长溪三河,总流域面积635.2平方公里,干流长134.5公里。水域环境现状良好,周边没有工矿企业,无工业污染,空气质量良好,可以作为绿色食品基地发展。

霞浦县榨菜产区普遍采取水稻-水稻-榨菜、番薯-榨菜、水稻-菜-榨菜等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复种指数,推动了水旱轮作耕作模式推广,增加土壤的有机质等营养含量,极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霞浦榨菜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方式应严格执行NY 5299-2005无公害食品芥菜类蔬菜标准,具体按霞浦县农业标准规范《茎瘤芥(榨菜)栽培技术规范》(NXP/TNY002.5-2000,2000年6月霞浦县质监局发布)进行操作。 一、栽培品种与季节 霞浦榨菜主栽品种有霞圆榨1号等,播种季节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期翌年1月底-3月份,全生育期140天。 二、播种与育苗 1、播种:用80℃烫水倾入盛种子的容器内,去除上浮的嫩种、瘪粒及其它夹杂物,再用50℃-55℃温水浸泡10分钟,滤出、晾干、准备播种。 2、育苗:选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好的土壤或轻壤土。苗床深耕晒土,熟化土壤。作畦宽1.1m-1.2m、沟宽30cm-35cm、沟深25cm-30cm,每667㎡施腐熟厩肥2000kg,过磷酸钙20kg。将畦面整平耙细,施足底水,将准备好的种子均匀撒于畦面,床面上盖土,每667㎡用种0.4-0.5kg,可供10亩大田幼苗定植需要。 3、苗期管理:出现第一片真叶时,第一次间苗,保持苗距3cm,出现三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保持苗距7cm,间苗主要去除弱、劣、病、杂及高脚苗。 三、田间管理 1、选地整畦:榨菜宜选择排灌良好、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的中壤或砂壤土。宜深耕至25cm左右,每亩用石灰20公斤撒施土壤尔后翻晒土壤,作畦宽110cm-130cm、高25cm左右,利于排水。 2、定植: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定植时苗床浇水,带土定植,减少根系损伤,提高成活率,株行距40cm,每亩定植4000株左右。 3、肥水管理:在定植前每667㎡用1500kg腐熟厩肥撒入大田,犁翻耙匀,做为基肥,在定植后40天左右至封行前每667㎡用腐熟人畜粪尿500kg与尿素8kg、磷酸二氢钾3kg分二次做追肥。水分管理遇旱灌水,遇涝排水。 4、病虫害防治 严格执行NY5299-2005无公害食品芥菜类蔬菜标准。具体按霞浦县农业标准规范《茎瘤芥(榨菜)栽培技术规范》(NXP/TNY002.5-2000)进行操作。 (四)、榨菜的采收 1、采收标准:在1月下旬开始及时采收,掌握在分开顶端2-3片芯叶见苔高2-3cm便可收割。 2、茎瘤芥等级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要求。表略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霞浦榨菜与川、浙菜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个大,平均纵径14.5cm、横径12.4cm,平均单茎瘤重550g,茎瘤近纺缍形或莲花形,皮色浅绿,肉瘤较大而钝圆、间沟较深,茎瘤质地脆嫩、个大、形状美观,其加工品鲜、爽、嫩、脆、香气足。 2、内在品质指标:蛋白质≥0.15%,粗纤维≥0.70%。 3、安全要求:严格执行NY 5299-2005无公害食品芥菜类蔬菜标准。

包装规定:
霞浦县农副产品产业协会是霞浦榨菜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霞浦县农副产品产业协会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采用霞浦榨菜产品名称和霞浦榨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霞浦县农副产品产业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霞浦县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台湾海峡西北岸,北纬26°25′-27°07′,东经119°46′-120°28′之间,东濒东海,西接福安,北邻福鼎、柘荣县,西南与宁德、罗源两江隔海相望。全县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均列为地域覆盖范围。保护面积分布在松城街道、松港街道、长春镇、牙城镇、溪南镇、沙江镇、下浒镇、三沙镇、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柏洋乡、北壁乡20万亩适宜耕地。现有榨菜面积3.05万亩,年产8万多吨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