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涧春雪

西涧春雪外形扁直平伏,匀齐壮实,绿润带毫;汤色嫩绿明亮;清香高长带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匀成朵绿亮。其独特品质:形秀色翠带白毫,味醇香清露花香。

2.1 气候情况:施集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046mm,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15.2℃,年有效积温4877℃,年平均日照为2073.4小时,全年无霜期218天。 2.2 土壤情况:土壤为砂壤土,成土母质为石英角斑岩和千枚岩,排水良好,PH值平均5.5,土壤适合茶树生长。地貌类型包括低山、丘陵、缓丘、岗地、冲,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100-400m范围内。 2.3 环境情况:园区及周边森林覆盖率高,物种丰富,生态优良,有板栗、松、柏、竹、银杏等多种植物。茶园依山就势,形成不同的片区,片区之间被丰富的森林覆盖,这样的茶园更好的保护了天敌,降低了病虫害传播,发挥了生态系统的修复、调控和平衡作用。 2.4 水源、水质情况:园区位于瑯琊山和皇甫山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之间,滁州饮用水源黄栗树水库和西涧湖两个大中型水库环抱其中,水源较丰富,水质良好。 3 特定生产方式 3.1 产地环境质量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3.2 品种范围 福鼎大白茶、黄山群体种和其他适宜加工西涧春雪茶的优良品种。 3.3 生产控制 3.3.1栽培质量控制 园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层60厘米以上,有机质较丰富,周围无污染的山地、旱地等宜茶地块建园,提倡茶林间作。 茶园建设:坡地按等高水平线建园。种植时间为春季2月中旬-3月中旬;秋季种植时间为10月中旬-11月中旬。种植密度:单条播行距为130厘米,株距为30-35厘米,每穴植苗1-2株,每667平方米植苗数2000-3000株;双条植大行距为150厘米,小行距为35-40厘米,株距为30-35厘米,每穴植苗1-2株,每667平方米植苗数3000-4000株。 茶园培肥管理: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在示范基地,每亩茶园减施化肥15公斤,增施有机肥15公斤。通过秸秆覆盖茶园土壤,减轻雨水、热量对土壤的直接影响,改善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状况,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推广有机肥(亩150公斤饼肥)、60%的氮肥和全部配方肥(15-15-15硫酸钾型复合肥25公斤)作为底肥,开沟15—20cm深施,40%的氮肥在第二年春茶开采前30天,作为追肥开浅沟5—10cm施用。探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升茶叶品质与产量,实现节水节肥、省工增效。 施肥时间,基肥为9月中旬-10月下旬,追肥视茶树需肥量实行多次、适量施,施肥方式为开沟施后覆土。有机肥主要以经过腐熟的饼肥、厩肥等为主,施肥结合中耕松土和深耕时进行,推广套种绿肥和茶园铺草技术。 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措施,减少化学防治次数。推广杀虫灯、性诱剂、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等经济、安全有效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 3.3.2 加工工艺:分为杀青—理条整形—提毫定形—初烘—复烘等步骤。 3.3.2.1 传统手工西涧春雪于清明前至谷雨采摘,一般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级别。 特级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2.5cm左右,一级以一芽一叶半开展为主,二级为一芽一叶开展为主,三级为一芽二叶初展为主。炒制500g特级“西涧春雪”约需3.5万芽叶。采摘要求,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叶,不采鱼叶,不采对夹叶,不采不符合标准的叶。一般上午采,采后及时送回薄摊4~5h,即可付制。 加工步骤包括杀青、做形、烘干、足干四道工序。 杀青和做形都是在电炒锅中进行,要求锅面必须光洁平滑杀青锅温掌握在120℃左右,每锅投叶量150~200g,杀青时手势宜轻快,以免茶汁溢出过多影响干茶色泽。杀青要求抛闷结合,要翻得快,抛得高,抓得净,撒得开。待杀青至适度,茶叶不粘手,转入做形。 做形时,切忌锅温过高水分散失过快,开始锅温80℃左右,后降到60℃左右。做形时掌心向下,四指并拢从锅底稍许压住茶叶随手带到锅边,用拇指稍压并使茶叶不从虎口滑出,再迅速压下,使茶叶抱合。茶叶在锅内始终沿一个方向运动,开始手势宜轻、松、慢,随着水分缓慢蒸发逐步转为重、紧、快,待茶叶基本成形后再转为轻、松、慢。手中的茶叶要求顺直一致,不能散乱,每翻炒6~7次,抖散1~2次,以免产生暗条,待茶叶八成干左右即可出锅摊凉,全程约20~25min。 摊凉后的茶叶,先在烘笼上初烘,每烘笼摊叶300~400g,温度80℃,烘顶上加一层纱布,茶叶均匀地摊在纱布上,用手轻按一下,使茶条平伏,中间翻动4~5次,时间约25min,下烘后摊放1h。 复烘时温度控制在60℃左右烘至足干。下烘后稍经摊凉,拣剔后包装。二、三级“西涧春雪”亦可用机械生产。 3.3.2.2 机制西涧春雪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理条整形—摊凉—提毫—定形—摊凉—初烘—摊凉—复烘—包装。 鲜叶采回后须经适度摊放,摊层厚度不超过15mm,摊放时间5~8h(最长不能超过15h)。待鲜叶叶质变软、表面略失光泽、闻之有清香味、含水率降至70%左右即可付制。若遇雨水叶,应用脱水机脱去表面水后再摊放。 杀青采用滚筒式名茶杀青机,筒内温度控制在140℃,杀青叶含水率掌握在55%左右。当鲜叶原料批量较小时,亦可直接用多功能机进行杀青。杀青叶须经30min左右的摊凉过程,使茶条内外水分趋于均匀。 理条整形采用多功能理条机。待槽温升至100℃~120℃即可投叶,投叶量每槽120g左右(8槽投叶约960g)。先不加压炒3~4min;待茶叶在槽内翻转流畅、茶条挺直后,将锅槽往复频率调至100次/min,放入压捧炒4~5min;接着将槽温降至70℃~80℃,待外形基本扁直时取出压棒,松压续炒1min左右即可出锅。全程时间8~10min,理条叶含水率为35%~40%。 理条叶出锅后摊凉30min左右,再用多功能机提毫定形。槽温控制在60℃~70℃,锅槽往复频率调至120次/min,投叶量每槽80g。先不加压炒1~2min,待叶温上升、茶条回软后放入压棒炒3~4min,接着去棒再续炒2min,待茶条达8成干并达到提毫定形目的后即可出锅。提毫定形全程时间7~8min。 初烘采用名茶自动烘干机,温度100℃~120℃,全程烘制时间3min左右。初烘叶摊凉40min左右后,再用栗炭火烘笼进行复烘。烘笼顶部温度60℃~50℃(先高后低),直烘至足干(含水率降至5%左右)为止。 3.4 包装及贮藏:提倡简约包装,密封、避光、冷藏。

3.1 产地环境质量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3.2 品种范围 福鼎大白茶、黄山群体种和其他适宜加工西涧春雪茶的优良品种。 3.3 生产控制 3.3.1栽培质量控制 园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层60厘米以上,有机质较丰富,周围无污染的山地、旱地等宜茶地块建园,提倡茶林间作。 茶园建设:坡地按等高水平线建园。种植时间为春季2月中旬-3月中旬;秋季种植时间为10月中旬-11月中旬。种植密度:单条播行距为130厘米,株距为30-35厘米,每穴植苗1-2株,每667平方米植苗数2000-3000株;双条植大行距为150厘米,小行距为35-40厘米,株距为30-35厘米,每穴植苗1-2株,每667平方米植苗数3000-4000株。 茶园培肥管理: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在示范基地,每亩茶园减施化肥15公斤,增施有机肥15公斤。通过秸秆覆盖茶园土壤,减轻雨水、热量对土壤的直接影响,改善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状况,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推广有机肥(亩150公斤饼肥)、60%的氮肥和全部配方肥(15-15-15硫酸钾型复合肥25公斤)作为底肥,开沟15—20cm深施,40%的氮肥在第二年春茶开采前30天,作为追肥开浅沟5—10cm施用。探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升茶叶品质与产量,实现节水节肥、省工增效。 施肥时间,基肥为9月中旬-10月下旬,追肥视茶树需肥量实行多次、适量施,施肥方式为开沟施后覆土。有机肥主要以经过腐熟的饼肥、厩肥等为主,施肥结合中耕松土和深耕时进行,推广套种绿肥和茶园铺草技术。 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措施,减少化学防治次数。推广杀虫灯、性诱剂、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等经济、安全有效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 3.3.2 加工工艺:分为杀青—理条整形—提毫定形—初烘—复烘等步骤。 3.3.2.1 传统手工西涧春雪于清明前至谷雨采摘,一般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级别。 特级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2.5cm左右,一级以一芽一叶半开展为主,二级为一芽一叶开展为主,三级为一芽二叶初展为主。炒制500g特级“西涧春雪”约需3.5万芽叶。采摘要求,不采雨水叶,不采病虫叶,不采紫叶,不采鱼叶,不采对夹叶,不采不符合标准的叶。一般上午采,采后及时送回薄摊4~5h,即可付制。 加工步骤包括杀青、做形、烘干、足干四道工序。 杀青和做形都是在电炒锅中进行,要求锅面必须光洁平滑杀青锅温掌握在120℃左右,每锅投叶量150~200g,杀青时手势宜轻快,以免茶汁溢出过多影响干茶色泽。杀青要求抛闷结合,要翻得快,抛得高,抓得净,撒得开。待杀青至适度,茶叶不粘手,转入做形。 做形时,切忌锅温过高水分散失过快,开始锅温80℃左右,后降到60℃左右。做形时掌心向下,四指并拢从锅底稍许压住茶叶随手带到锅边,用拇指稍压并使茶叶不从虎口滑出,再迅速压下,使茶叶抱合。茶叶在锅内始终沿一个方向运动,开始手势宜轻、松、慢,随着水分缓慢蒸发逐步转为重、紧、快,待茶叶基本成形后再转为轻、松、慢。手中的茶叶要求顺直一致,不能散乱,每翻炒6~7次,抖散1~2次,以免产生暗条,待茶叶八成干左右即可出锅摊凉,全程约20~25min。 摊凉后的茶叶,先在烘笼上初烘,每烘笼摊叶300~400g,温度80℃,烘顶上加一层纱布,茶叶均匀地摊在纱布上,用手轻按一下,使茶条平伏,中间翻动4~5次,时间约25min,下烘后摊放1h。 复烘时温度控制在60℃左右烘至足干。下烘后稍经摊凉,拣剔后包装。二、三级“西涧春雪”亦可用机械生产。 3.3.2.2 机制西涧春雪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理条整形—摊凉—提毫—定形—摊凉—初烘—摊凉—复烘—包装。 鲜叶采回后须经适度摊放,摊层厚度不超过15mm,摊放时间5~8h(最长不能超过15h)。待鲜叶叶质变软、表面略失光泽、闻之有清香味、含水率降至70%左右即可付制。若遇雨水叶,应用脱水机脱去表面水后再摊放。 杀青采用滚筒式名茶杀青机,筒内温度控制在140℃,杀青叶含水率掌握在55%左右。当鲜叶原料批量较小时,亦可直接用多功能机进行杀青。杀青叶须经30min左右的摊凉过程,使茶条内外水分趋于均匀。 理条整形采用多功能理条机。待槽温升至100℃~120℃即可投叶,投叶量每槽120g左右(8槽投叶约960g)。先不加压炒3~4min;待茶叶在槽内翻转流畅、茶条挺直后,将锅槽往复频率调至100次/min,放入压捧炒4~5min;接着将槽温降至70℃~80℃,待外形基本扁直时取出压棒,松压续炒1min左右即可出锅。全程时间8~10min,理条叶含水率为35%~40%。 理条叶出锅后摊凉30min左右,再用多功能机提毫定形。槽温控制在60℃~70℃,锅槽往复频率调至120次/min,投叶量每槽80g。先不加压炒1~2min,待叶温上升、茶条回软后放入压棒炒3~4min,接着去棒再续炒2min,待茶条达8成干并达到提毫定形目的后即可出锅。提毫定形全程时间7~8min。 初烘采用名茶自动烘干机,温度100℃~120℃,全程烘制时间3min左右。初烘叶摊凉40min左右后,再用栗炭火烘笼进行复烘。烘笼顶部温度60℃~50℃(先高后低),直烘至足干(含水率降至5%左右)为止。 3.4 包装及贮藏:提倡简约包装,密封、避光、冷藏。

产品特征:
4.1 西涧春雪感官品质特征:外形扁直平伏,匀齐壮实,绿润带毫;汤色嫩绿明亮;清香高长带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匀成朵绿亮。其独特品质:形秀色翠带白毫,味醇香清露花香。 4.2 西涧春雪理化品质指标:水分≤6.5%,水浸出物≥38%,氨基酸≥2.5%,茶多酚≥16%。 4.3 安全要求:西涧春雪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严格按照农业部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加工等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规范、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产品中污染量符合GB2762规定;农药残留符合GB2763规定。

包装规定:
5.1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 用西涧春雪标志: 5.1.1 生产经营的西涧春雪严格来自登记确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5.1.2 已取得登记西涧春雪相关生产经营资质; 5.1.3 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5.1.4 具有西涧春雪市场开发能力。使用西涧春雪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签订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 5.2 西涧春雪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5.2.1 可以在产品及包装上使用西涧春雪标志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等; 5.2.2 可以使用登记的西涧春雪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5.3 西涧春雪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5.3.1 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5.3.2 保证西涧春雪品质和信誉; 5.3.3 正确规范使用西涧春雪标志。 5.4 西涧春雪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西涧春雪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西涧春雪的质量和信誉负责。 5.5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农产品标志和登记证书。 5.6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社会监督。

证书持有人:
滁州市茶叶行业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所辖花山村、丰山村、杨饭店村、明张村、井楠村、孙岗村、李集村、大林村、施集社区、李集社区共计10个行政村(社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4′6″~118°16′30″,北纬32°18′55″~32°19′37″。地域保护面积:2133.3公顷,产量0.03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