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雷笋

溪口雷笋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时期,《剡源乡志》记载,“雷笋,惊蛰时出”。奉化山区多低山缓坡,土壤属沙性、微酸性黄壤,日照时数长、雨水充沛,无霜期长,非常适宜雷竹生长。目前,奉化区雷笋年产量6万吨。

1.1 土壤地貌情况:主产区以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其中黄壤分布在海拔高程68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大多属低山缓坡,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微酸性,pH值6.0左右,特别适宜于雷竹的栽培。 1.2 水文情况:溪口雷笋主产区以农业生产为主,无大型工业污染和高污染企业,水质质量良好。灌溉水以天然降雨为主,水质清洁,水源充足。生长的雷笋味道鲜美,甘甜脆嫩,出肉率高达70%,品质极佳。 1.3 气候情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光照充足,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无霜期23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七、八月份为全年光照充足期,光、热与水资源基本同步,适宜雷笋生长。

1.1 品种选择:雷竹是一优良的笋用竹种,它以出笋早、笋味美、 笋期长、笋量高、又无大小年(其它竹笋有大小年现象)而闻名,其笋粗壮洁白,甘甜细嫩,鲜美可口,无污染,可供鲜食,也可加工笋罐头、笋干等。 1.2 产地选择: 按照“在清洁的土地上,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生产安全的产品”的理念和宗旨,选择其综合条件要求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备有可持续性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生产地的环境应符合NY 5010的要求。 1.3 种植技术:雷竹为多年生植物,主要采取嫩竹移栽、覆盖栽培早出高产高效等技术。 1.3.1雷竹丰产林营造 (1)造林地选择 土壤:沙质黄壤、黄红壤,pH4.5~7,土层深40cm以上,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地形: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海拔250m以下,坡度5°~15°的丘陵缓坡地,坡位以下坡为好,有充足水源可以利用的地方最为适宜。 (2)林地整理 全垦整地:全面开垦造林地,深度30cm,清除石块、柴根、敲碎土块,每隔10~20m左右开设40cm宽深的纵向排水沟。 挖穴:每公顷挖穴1500~1800个,穴长55cm,宽40cm,深30cm。 造林时间:可选择春季(2月份)和梅季(6月上中旬)进行造林栽植。 造林密度:移母竹造林的密度每公顷1500~1800株。 (3)母竹要求 母竹年龄:1~2年生。 母竹大小:胸围2~4cm,留枝5~7档,砍梢后高度在3.2m以下。 留鞭长度:来鞭10cm左右,去鞭20cm左右。 栽植:栽植时母竹要竹鞭平置,深度在20~30cm鞭土密接,酌情浇水,设防风架固定。为加速成林,栽前每穴应施15kg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其上覆盖5~10cm的表土,摊平踏实,再种植母竹。 1.3.2 幼竹管护 (1)水分管理 母竹栽后若遇天晴不雨,土壤干燥应及时浇水,浇水以浇透为好, 不宜少量多次;在多雨季节,林地积水时应开沟排水,以防林地积水烂鞭。 (2)除草松土 幼竹林一年三次。2月浅削3~5cm,5~6月深翻15cm,9~10月松土5~10cm.松土削草可与施肥结合进行。 (3)合理施肥 一年三次。2月每公顷施氮肥150~300kg,沟施;5~6月每公顷施复合肥250~500kg,撒施,深翻入土;9~10月每公顷施腐熟的畜禽粪5000~10000kg均匀撒施。由于造林后立竹密度逐年增加,施肥量也应随之增加。 (4)新竹留养 造林当年长出的笋应少留养为好,第二年每株母竹可留新竹1~2株,第三、四年每年留新竹3000-4500株/公顷,第五年按成林标准留养。留养新竹应留离母竹远的,留生长势强的,留林地空档,留林缘,以提高新竹的质量,促进林地立竹分布均匀。 (5)套种增收 新造竹林在前二年可套种豆类、花生等矮杆类经济作物或绿肥,达到以耕代抚,增加收入的目的。 (6)竹林保护 新造竹林禁止农畜进入;及时防病治虫;5月底-6月初对留养新竹进行钩梢(留枝12~15档),防止风雪为害。 1.3.3 成林丰产培育技术 (1) 松土一年二次结合施肥进行。 5~6月,深翻30cm左右。 9~10月,浅削5cm左右。 (2)施肥一年四次。 2月底(惊蛰至春分)每公顷施尿素或复合肥300-500kg,可结合挖笋(每穴0.02kg)或冲水浇施,以补充竹株养分,催笋长笋。 6月(芒种至夏至)每公顷施生物肥3000kg,或腐熟厩肥1000 kg,撒施林地,深翻入土中20~25CM。该时新竹展叶,老竹换叶,急需补充养分,该次施肥即是为了恢复竹林生长,促进竹林发鞭。 8月下旬至9月(处暑至白露)每公顷施尿素或复合肥500 kg,雨后撒施,浅削入土中,或冲水浇施,促进笋芽分化。 12月(大雪至冬至)每公顷施新鲜厩肥30t,可铺施林地表面,以提高土温,促进地下笋芽生长。对实施早出高产高效技术(覆盖增温)的竹林,该次施肥时间应在覆盖前。 (3)新竹留养 时间在出笋盛期(3月下旬),留养密度为每公顷4500~5250株左右,留养原则同(5.5)幼林新竹留养。 (4)竹林更新 成林竹园立竹密度保持在每公顷12000~18000株,立竹年龄结构为一年生30%,二年生30%,三年生30%,四年生10%,4年生大部及5年生全部老竹除林地空隙处保留外,其余均在5月上中旬深翻时连蔸挖去,使竹林结构保持年轻合理,新竹枝下高较低。 (5)水分管理 7~8月高温干旱期、8月底~9月初笋芽分化期和11 ~12月笋芽生长期如天气久晴不雨,土壤缺水应进行浇水,以浇透为宜;6月梅雨期如天气久雨不晴,土壤积水应开沟排水。 (6)防病治虫 要积极防病治虫,做好病虫预测预报,根据各种病虫特点及时防治,以避免对竹林造成危害。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参见表1,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表2。 表1 主要病害综合防治 病害名称 防 治 方 法 竹枯梢病 ①全面清除林内病竹、病枯枝梢,在林地外烧毁;②5 月~6 月,用50%多菌灵500 倍液喷雾,一周一次,连喷3 次。 竹秆基腐病 ①清除林内病竹,减少侵染源;②出笋前在林内撒生石灰3.75 t/hm2或笋周围铺撒黄心土,可减轻发病。 丛枝病 ①严把检疫关,选好母竹;②加强抚充管理,合理采伐;③及时剪除病枝,移出竹林外并烧毁。 竹煤污病 ①由蚧壳虫、蚜虫诱发引起,及时防治虫害;②控制竹林密度,通风透光,降低温度。 竹秆锈病 ① 3月,用刀刮除冬孢子堆及周围竹青;②5月~6月,每公顷用粉锈宁2250ml,250倍-500倍液喷雾竹秆。 表2 主要虫害综合防治 虫害名称 防 治 方 法 竹小蜂 ①成虫羽化期,用2.5%敌杀死2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3 天~4 天喷雾一次,连续3 次~4 次;②3、5 月中旬,用10%吡虫啉乳油5 倍液注射2 mL/株;③受害严重竹株,老竹更新时将枝叶清出林地外烧毁。 竹介壳虫 ①初孵若虫期用10%吡虫啉1000 倍液~2000 倍液喷雾;②人工抹杀;③秋冬季节,清除被害枝叶烧毁;④越冬虫态越冬后恢复取食至下代若虫孵出前用10%吡虫啉5 倍液每株注射2 ml。 竹笋夜蛾 ①翻耕除草,消灭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的虫卵;②黑光灯诱杀成虫;③及早挖去被害的退笋,杀死笋中幼虫;④出笋前对竹林下和周边的禾本科杂草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l000 倍液~2000 倍液,7 天~10 天喷1次,喷2 次~3 次。 一字竹笋象 ①秋冬季垦复,破坏越冬场所;②成虫期利用假死性人工捕捉;③竹笋长到2 m以上时,用10%吡虫啉乳油,加水1 倍,在竹笋基部注入竹腔内2 ml;④成虫出土时用杀螟硫磷或乐斯本1:800倍液喷雾,间隔5 天~10 天喷一次,连喷2 次。 竹螟 ①冬季垦复,破坏越冬场所;②5 月~8 月成虫期黑光灯诱杀,卵期施放赤眼蜂;③幼虫期林间施放白僵菌;④高虫口时阿维•苏云菌等喷粉防治;⑤蜜源地治理。 黄脊竹蝗 ①11 月挖出卵块杀灭;②1.2% 苦参碱•烟碱乳油与柴油按1:9的比例配制药剂喷雾或16%灭幼脲Ⅲ号加入填充剂(滑石粉)喷粉;③幼蝻上竹后甲氰菊 酯乳油喷烟或阿维•苏云菌粉剂防治。 竹舟蛾 (竹篦舟蛾) ①黑光灯诱杀成虫;②竹林松土抚育,杀伤、灭除越冬幼虫和蛹;③3 龄~4 龄幼虫期用烟雾剂熏杀;④阿维菌素乳油或喷粉、吡虫啉乳油化学防治。 竹毒蛾 ①松土除草,杀死越冬卵和老熟幼虫;②黑光灯诱杀成虫;③幼虫期施放白僵菌或喷阿维•苏云菌粉剂防治;④幼虫大发生时,按每公顷用2.5% 溴氰菊酯225 g~450 g,或10%速灭菊酯乳油1125 ml~2250 ml,加柴油33750 mL~90000 ml,用喷烟机喷烟防治。 竹卵圆蝽 ①垦复除草,破坏越冬场所;②3月下旬若虫始上竹时竹秆喷8%氯氰菊酯微胶囊;③人工捕捉或直接杀死若虫;④竹腔注射10%吡虫啉乳油。 (7)合理钩梢 雷竹杆脆鞭浅,遇大风大雪极易倒伏折断,应在每年5月底~6月初对新竹进行钩梢,钩梢程度一般不超过竹冠的三分之一,留枝12~15档,冬季如遇到大雪天气,要及时摇落竹梢上的积雪。 1.3.4 雷笋早出技术 该技术是在5成林丰产培育技术基础上,通过冬季覆盖增温,使雷竹出笋期提早三到四个月,填补市场空档,获得高效的回报。 (1) 竹林选择 实施覆盖增温的竹林应是土层深厚、向阳避风、排灌方便、林分结构合理的造林六年以上的成林竹园。 覆盖时间:一般在11月上、中旬~12月上、中旬覆盖。 覆盖材料:可选择竹叶、砻糠;竹叶、稻草;竹叶、麦麸等。 (2) 覆盖方法 施肥:覆盖前每公顷铺施新鲜厩肥50-80吨,散施复合肥750kg.   浇水:施肥后用水将林地浇透,如土壤干燥浇水量每公顷至少225吨。 覆盖方法:浇水后立即进行覆盖。覆盖方法可采用麦麸1cm+稻草10~15 cm+砻糠/竹叶15~20 cm;或麦麸1 cm+砻糠/竹叶30 cm,其厚度30cm左右。 11月上、中旬覆盖后二十天左右开始出笋,12月上、中旬覆盖后三十五天至四十天后开始出笋,应注意及时进行采收。 3月初未覆盖的雷竹开始出笋时即可逐步清除覆盖物,尽量留养新竹,转入常规栽培。 1.3.5 雷竹竹林退化与复壮改造 (1)雷竹林退化的原因 连续多年覆盖,导致母竹留养困难(后期笋)或雨雪冰冻、 倒春寒、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新竹留养。肥料施用过量,导致土壤盐碱化或酸化。覆盖物清理不及时,土壤表层有机物大量残存,导致竹鞭上浮,地下鞭根腐烂。竹园管理不科学,土壤积水,密度过大,病虫害严重。 (2)复壮改造措施 深翻清园,调整立竹密度;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及时清除覆盖物,减少土壤表层的有机物残存;土壤盐碱化需要加施酸性肥料;土壤酸化,需要加施生石灰7500 kg/公顷;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采用轮作形式,覆盖三年后,休息二年,让其自然生长,促进竹林恢复。

产品特征:
1.1 溪口雷笋品质特色 雷笋营养价值十分丰富,粗纤维含量低(<10%),粗蛋白含量丰富(30%左右),可溶性总糖含量高(>15%),尤其含有较多的人体不许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可达25%以上。 溪口雷笋一般单株鲜笋重在0.1-0.4千克之间,采收长度在20-40厘米,基径在4-5厘米之间,笋肉得率可达65-72%。具体分级指标见表3。 表3 溪口雷笋分级标准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外形 色泽 覆盖笋 水红色或红黄色 自然笋 黄中带黑斑 覆盖笋 水红色或红黄色 自然笋 黄中带黑斑 覆盖笋 水红色或红黄色 自然笋 黄中带黑斑 肉色 长度 白 20-30公分 白 20-30公分 微黄 20-40公分 微黄 20-40公分 黄 20公分以下 黄 20公分以下 重量 200克以上 200克以上 100克以上 100克以上 100克以下 100克以下 内质 滋味 鲜美带甜无涩味 鲜美带甜无涩味 鲜美带甜无涩味 鲜美带甜无涩味 鲜美带甜无涩味 鲜美带甜无涩味 笋质 鲜嫩 鲜嫩 较嫩 较嫩 有老节 有老节 1.2 溪口雷笋质量安全规定。 溪口雷笋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要求,分别按照以下规定要求执行。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包装规定:
1)使用溪口雷笋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必须产自本区域范围。 (2)使用溪口雷笋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3)使用溪口雷笋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必须按照登记证持有人(奉化市竹笋专业技术协会)签订雷笋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4)溪口雷笋地理标志使用人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雷笋产品地理标志。 (5)溪口雷笋地理标志使用人可以使用登记的雷笋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和展销。 (6)溪口雷笋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保证地理标志雷笋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7)溪口雷笋地理标志使用人要正确规范地使用雷笋产品地理标志,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雷笋产品名称和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注方法。 (8)标志、标签符合GB7718和GB/T 191规定。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雷笋产品地理标志(溪口雷笋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注型式);每个包装箱外标明:产品名称、质量等级、重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藏方法等。防热、防光、防湿、防异味等。

证书持有人:
宁波市奉化区竹笋专业技术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使用“溪口雷笋”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生产地域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所有行政村,该区域位于北纬29°25′~29°47′、东经121°03′~121°46′之间,主要产地为溪口镇、锦屏街道、尚田镇、大堰镇、萧王庙街道和西坞街道等街道。东接海曙区,东南濒象山港、隔港与象山县相望,南连宁海县,西接余姚市,北交鄞州区,总生产面积4.61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