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干芡实

芡实属中药中的收涩药,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产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又名鸡头米、水流黄、鸡头果、苏黄等。余干县地处鄱阳湖平原,生态环境优越,有700年的种植芡实历史。余干县康山大堤内的芡实种植基地,种有万亩芡实。该基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芡实集中连片种植区,年产量达400万公斤,产值可达4500万元以上。

余干地貌以低丘和滨湖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纵贯全境的信江分东西支流注入鄱阳湖,形成“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布局;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平和,四季明显,雨量充沛,湖泊星罗棋布,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8℃,平均日照时数1872小时,无霜期256天,平均降水量为1586.4毫米。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余干芡实的生长。

(1)产地要求: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pH值6-7,有机质含量高的池塘、水库、沟渠及湖泊,如果是可调节水量的水田则更佳。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水深50厘米-120厘米。 (2)品种选择:当地余干芡实品种,选取直径7mm-10mm的中等粒,且形状近圆形,无霉变、无虫口,无病菌危害,上一年留种的湿芡实作为种子。 (3)播种: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即可播种。 池塘湖泊种植模式的,每年4月上旬种子萌芽之前将芡种均匀的撒播在池塘湖泊内,每667㎡用种量为7.5kg-10kg;水田种植模式的,可随翻耕平整土地前撒播,随基肥一起翻耕进土壤,确保芡实种子均匀地撒施在种植田内,做到稀播匀播,每平方米2-3粒种子。 (4)种植管理:在调节水量和育苗上,需要掌握“春浅、夏深、秋放”的原则,即春季水浅,苗期(4-6月)保持水位在20cm-40cm,使芡实幼苗能充分受到阳光照射,可提高土温,加强光合作用,利于幼苗生长;夏季加深水位,生长结果期(6-10月)保持田间水位50cm-120cm,促进叶柄伸长,促进花果的发育;秋季适当放水,芡实成 熟落果期(10-11月)降低水位,维持水位在50cm左右,能促进果实成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配合使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 (5)采收与贮藏: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底,当芡实全部叶片凋萎,芡实苞开裂,芡实籽粒散落水底淤泥表面时即可打捞采收。 采收的湿芡实需要太阳光晾晒约7天,使芡实米仁的水分将至15%以下方可长期贮藏。储藏区域保持阴凉、干燥通风、防虫防蛀。 (6)生产记录:余干芡实生产全过程已建立档案,并妥善保存备查。

产品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余干芡实,花紫色,种苞状似鸡头,外部 带刺,直径8-13cm,内含种子80-150粒。成熟种子球状,灰黑色,直径7-13mm,种仁5-8mm,内种皮棕红色或暗红色,表面有网纹。近种脐端1/4-1/3为乳白色,两色交替处有一淡黄色晕圈;胚位于种脐处,种仁白色,质地坚硬,无明显味觉特征。 (2)内在品质指标:淀粉≧70%,蛋白质≧8%,水分≦13%,灰分≦1%,膳食纤维≧0.8%。 (3)质量安全要求:余干芡实符合NY/T 1405《绿色食品水生蔬菜》要求。

证书持有人:
余干县芡实产业协会

地域保护范围:
余干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下游,东与万年接壤,西连新建、南昌、进贤、南毗余江、东乡,北邻鄱阳、都昌。余干芡实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康山乡、康山垦殖场、瑞洪镇、大塘乡、三塘乡、江埠乡、枫港乡、九龙镇、洪家嘴乡、鹭鸶港乡、乌泥镇、东塘乡、石口镇、信丰垦殖场等14个乡(镇、场)。余干芡实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6°13′48″ - 116°45′06″,北纬28°28′30″ - 29°03′24″之间,保护规模为13334公顷,产量4.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