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黄连

竹溪黄连种植湖北竹溪县。该县黄连因其根状茎形如鸡爪,且表面呈灰黄或黄褐色,被称为“鸡爪连”、佛手黄连,富含多种生物碱、黄柏酮和黄柏内脂,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誉为“救生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称之为“药中圣母”。该县黄连作为中药材珍品和著名出口药材产量高、质量好,畅销国内外市场。

  湖北省竹溪县是最早受到国家表彰的“黄连之乡”。风雨五十年,弹指一挥间,黄连之乡的基地已由建国初期的不足1000亩发展到7000多亩,以黄连为主的小药材己达7万多亩,药农建设药花飘香的生态文明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正在书写连乡新的辉煌。
  竹溪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腹地,与陕西、重庆毗邻,是著名的“秦归川连”主要产地之一。早在1956年,竹溪县委县政府选派黄连种植能手——桃源乡柳树坪村一位四川籍农民当代表,出席全国群英会,周恩来总理亲手将书写有“黄连之乡”4个金光闪闪大字的锦旗授给竹溪代表,半个世纪以来激励连乡人民建设生态家园黄连之乡,积极提供生物制药原料商品,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秦巴山区竹溪县, 经植物普查, 境内植物多达2200余种, 其中药用植物1200多种, 故有“竹溪草木半是药”之说。竹溪南部大山区5个乡镇,平均海拔千米以上,不仅盛产上千种药材,草木药材地道,药性也特别好。这里所产的味连、川连、佛手连等黄连,医药界俗称北岸连,外观金黄色,截面菊花形,小檗碱含量高,经药检机构认定,质量居国内8种黄连之首,被医药专家列为正品。早在明清年间,竹溪黄连就出口东南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竹溪黄连作为外贸出口的重要有机农产品,出口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改革开放的1978年, 竹溪收购黄连34300公斤,出口3万公斤,为历史最高纪录。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中医应用
  黄连-药用部分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竹溪黄连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200m至1800m,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5%,土壤pH5.5至6.5。

三、栽培管理

1.播种:10月至11月播种。选用3年至4年生成熟种子。

2.移植:4月上中旬选实生2年、株高6cm以上、具有4片至6片真叶的种苗移栽每667㎡(亩)栽种6万株至7万株。

3. 除草追肥:每年除草3次至4次。每年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至4000千克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移栽后第5年采收。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

2.加工方法:

去须根、叶、杂质→分级整理干燥→还软→干燥→槽笼撞击簇面须、根、叶柄、沙、杂物→分级。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断面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极

2.理化指标: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5.7%,枝连小檗碱≥7.0%;灰分(按干燥品计)≤5.0%水分≤12.0%;杂质≤1.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申请:
竹溪黄连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竹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竹溪黄连的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