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红芯红薯

紫云红芯红薯呈长纺锤形,单个重50~200g,表皮光滑、呈淡黄色,肉质淡粉色,色泽鲜亮;鲜食质脆味甜,蒸熟后通体晶莹,薯肉淡黄色,细腻绵软,甘甜具板栗香味。

2.1紫云县境内有优质红薯生长的自然环境。县内河流密布,土层深厚,土壤类型多砂质型的红壤土与黄壤土,富含磷、钾、硅、铁等微量元素。土壤PH值多在5.0-7.0之间,这正是优质红芯薯生长需要的土壤环境。 全境广泛分布页岩,这种页岩易于风化,尤其是泥质页岩,群众称为“风化岩”,物理分化迅速,风化物富含磷、钾、硅、铁。特别是钾,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也高,因而矿物质养分较为齐全。自然肥力较高,土层中多含半风化母岩碎屑,土质泡松,通气透水,供肥性能良好,微酸至酸性反应。这种土壤适宜红薯的生长,故历来有 “红薯半年粮"的俗称。砂岩及母质风化物中质地较细,养分含量较高的颗粒多被搬运堆积在坡台地,形成的耕地土壤以黄壤黄棕壤为主。这类土壤质地适中,疏松通气。水、肥、气、热协调。有机质及磷、钾含量丰富。养分转化迅速,土壤供肥性好。 2.2紫云县境内境内著名的“北盘江低热河谷气候”提供红薯生长和红薯粉丝加工的气候环境,降水充沛,有利于红薯快速生长,植物生长积温高,方便于优质红芯薯生长。 紫云县地处黔中腹地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县境内多河谷平坝和山问谷地,常成为冷暖气团回旋储积之地,故形成特有的贵州高原“坝子气候”,该气候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冬夏季节长,温差大,冬季温凉,夏季炎热。冬季从小雪至惊蛰,约l00天,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5℃。夏季从立夏至秋分,约145天,是四季中最长的一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8℃。其次是云雾多,日照少,日照率低,但较集中。最后是雨日多,雨量大,降水集中,湿热同季。连续降雨日数一般3—5天。春夏之交可达26天之久,年均降水量一般1300毫米左右。结合红薯生长的温度条件分析:块根萌芽与温度的关系,萌芽最低温度16~18℃,适宜温度28~32℃,超过35℃萌芽受抑制。蔓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最适温度21~26℃,低于15℃生长停止,高于38℃生长受抑制。根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不定根的发生要求地温15℃以上,在15~3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越快。块根形成的适宜地温21~29℃,低于20℃或高于32℃均不利块根形成;块根膨大的适宜温度为22~23℃,膨大的最低温度为16~18℃。良好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红芯红薯的优良品质。

3.1 培育壮苗 3.1.1 苗床准备 选择向阳、背风、土层深厚的地块作苗床,在土壤含水量适中、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苗床制作,苗床宽120 cm,深20~30 cm,犁地时施入腐熟农家肥1000kg/亩与土混匀作底肥,盖细土待用。 3.1.2 播种 3月中旬播种育苗,按行株距60cm×20cm平放在苗床上,盖2~3cm厚细土,喷水浇透苗床,然后覆盖地膜,四周用细土压实。 3.1.3 苗床管理 播种后苗床管理主要抓好保温、通风、保湿等措施。出苗后要防止高温灼伤幼苗,如膜内温度超过30℃,要及时通风散热,防止烧苗。种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出苗和防病。如苗床过干,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清水。当苗高10~15cm时,可进行第1次追肥,用稀释的人粪尿追施,结合追肥进行第1次中耕培土。待苗长到8~10个节段时,就可以进行移栽扦插。 3.2 移栽 3.2.1 整地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砂质土壤,翻犁。 3.2.2 施肥 紫云红芯薯生长期长、需肥量大。按照“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用量800~1000kg/亩,整地时一并施入。忌施尿素,避免薯块旺长、畸形,提高商品性。 3.2.3 起垄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薯藤,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垄宽60cm,垄高30cm。 3.2.4 栽插 采用水平栽插法,每垄栽插2行,株距10~15cm,扦插密度6000株/亩。扦插方法以平插为宜,即起垄后在垄上平开5cm的浅沟,将长30cm左右的薯藤沿沟摆放,压实第1节,用松土覆盖2~4节,留第5节及叶片在外不盖土。栽插入土各节分布在土面下5cm左右深的浅土层。 3.3 田间管理 3.3.1 前期管理 发现缺株断行现象及时用大苗补栽,保证密度。扦插后30~40d进行1次中耕。在肥水条件较好、长势旺的地块将薯苗摘顶,促进茎基部分枝,有利于多结薯。 3.3.2 除草 在中后期一般小草生长受到抑制,主要危害是高杆杂草,要及时拔除。杂草太多不但争夺养分,还遮挡阳光影响光合作用,造成藤蔓间通风透气差,养分积累少,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3.3.3 适当控制生长 中后期藤蔓生长已经成形,如果太旺盛将会影响养分向地下部转移,进而影响薯块产量,可适当喷施缩节胺等调节剂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块根物质积累,提高产量。 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防治。 3.4.1 防治对象 红薯黑斑病、枯萎病、根腐病、红薯线虫病、红薯天蛾、卷叶蛾、地下害虫、蚜虫等。 3.4.2 物理防治 宜利用灯光、色彩、糖醋液诱杀害虫,利用昆虫性激素检测、迷向或诱捕防治害虫。 3.4.3 生物防治 天敌:保护或释放天敌昆虫。 性激素:对部分害虫可使用规模化生产的害虫性信息素。 3.4.3 化学防治 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3.5 采收贮藏 紫云红芯薯适宜收获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应选择在霜降前晴朗天气收获。收获时要轻刨、轻拿、轻装、轻运,尽量避免和减少机械损伤。剔除烂薯,晾几天后再入窖。入窖初期要通风散热、散湿,避免“发汗”,入冬后用稻草盖好,密封保温,窖内温度保持在 11~14℃。 3.6 生产记录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专人做好以下记录:生产地点、农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防治对象、方式、时间、施用药量、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名称、方式、数量等。

产品特征:
4.1外在感官特征:呈长纺锤形,单个重50~200g,表皮光滑、呈淡黄色,肉质淡粉色,色泽鲜亮;鲜食质脆味甜,蒸熟后通体晶莹,薯肉淡黄色,细腻绵软,甘甜具板栗香味。 4.2内在品质:淀粉≥19.0%、粗纤维≤1.5%、还原糖(以葡萄糖计)≥1.0%。 4.3安全要求:紫云红芯红薯质量安全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包装规定:
紫云红芯红薯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后,其保护地域范围内的紫云红芯红薯生产经营者,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签订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后,方可在产品或包装上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要保证经农业部批准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和市场声誉。要支持质量检测监督人员的工作。确保农产品地理标志不失控,不挪用,不向非农产品标志人转让、出售、馈赠和使用本标志。

证书持有人: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地域保护范围:
紫云县所辖五峰街道、松山街道、猫营镇、板当镇、坝羊镇、格凸河镇、四大寨乡、宗地镇、猴场镇、大营镇、白石岩乡共2个街道、7个镇、2个乡、147个行政村。保护范围东至板当镇尅混村,南至大营镇打哇坪村,西至白石岩乡新驰村,北至猫营镇黄土村。地理坐标:东经105°55′~106°29′,北纬25°21′~26°03′。保护规模:面积2000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14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