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头肉

  • 更新日期:
  • 获奖日期:
  • 相关地域:
  • 谁家最正宗:
    羊头马
  • 荣获:
    中国(北京)地域十大名小吃入围
  • 颁发机构:
官方店铺 立即购买 ¥38元

北京的羊头肉,为京市一绝。切得薄如纸,撒以椒盐屑面,用以咀嚼渗酒,为无上妙品。羊头肉包括"脸子"、"信子"(即舌头舌根)、"天花板"(羊上膛)、"通天梯"(羊巧舌,正名压舌)、羊眼睛、羊蹄、羊筋、蹄筋,以羊脸子味最深远。

马氏家族世代经营白水羊头肉,清道光年间的马纪元为家族经营的第一人。创始人马纪元最初只是挑筐沿街叫卖,后经马启承、马熙、马重义、马元凤、马玉昆,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六代人170余年的不断摸索,到了第六代马玉昆时,其制作工艺、作料配制上都有独特之处,更以其选料精、涮洗干净、刀工细腻、大刀薄片、味道醇厚、口感奇佳,而名满京华,口碑甚佳。经营方式也变挑筐沿街叫卖为推独轮车定点设摊,就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廊坊二条的裕兴酒楼门口。
    羊头马制作白水羊头肉,从选料到泡、洗、煮、晾、折、片都有自己的做法和绝招儿。马玉昆每天都亲自到“汤锅”(屠宰场)选白毛的羊头,年龄都得找不超过两岁的。羊头先要用开水泡再煺毛,用板刷反复洗涮头皮,刷得越白越好,但不能刷破头皮,煺不掉的就用叉子叉起来放在火上烤。再把羊嘴掰开用小毛刷探进嘴内刷洗口腔,并在水中来回荡动着刷洗,将口、鼻、耳内的脏物涮出,鼻子耳朵都得来回十几遍地刷,特别是“抹头”那块儿,因为宰的时候肯定会沾上土,这就是羊头马的泡洗法。
    羊头洗净后,用刀从头皮正中至鼻腔处划一长口后,按老嫩程度逐个放入锅中,一个一个对好,围着大锅一层一层的码,行话叫做“盘锅”,倒入凉水,漫过羊头10厘米,用旺火烧沸,煮一个多小时,到七成熟时取出,趁热从头皮正中划口处将头肉扒向两边,拆下颅骨,用手捅出羊眼,劈开颅骨取出羊脑,然后从头上切下双耳和天梯,并完整地拆下两块羊脸子和羊舌,再全部放入凉水中浸泡1小时,使肉质脆嫩,色白,好切。随后取大盐放入砂锅,靠在微火旁慢慢炕干。羊头肉有三种:一是白水羊头,加工时任何东西都不能加;二是白汤羊头,加工时有加盐的、有加料的;三是酱羊头,加工时既加盐又加重色。白水羊头只有羊肉的香气,其他一点儿杂味没有。
    羊头马的绝活儿是刀工,前几代人用的刀削比较短小,这样在片羊头肉时一刀走不到头,片也小。第六代传人马玉昆把片刀加宽加大,并且磨锋磨利使得片出的肉片又大又薄,从而练就了片羊头肉退皮的绝技,也就是一块羊脸子,皮朝下肉朝上放在墩子上,把羊头肉片下来,最后墩子上只剩下一张羊脸皮。别家儿都是切肉,羊头马是片肉,皮,肉,筋丝丝分明,分布均匀,清晰透亮且,片出的每一片都挂皮。顾客指哪儿片哪儿,片得飞快。当年马玉昆小车一到人即满,一是品尝风味独到的白水羊头,二是看他手握大片刀片肉的绝技。

羊头马的白水羊头

“羊头马”的椒盐做法极为讲究,把盐和丁香、花椒等作料炒黄后,碾得精细,一齐装入一个牛角里,牛角里放东西最不易受潮跑味。牛角尖有眼,用的时候牛角尖冲下微微抖动,椒盐就细细地落在肉上。马玉昆卖羊头肉如果说椒盐一用完,再有多少羊头肉也不卖了。所以后来留下了一个口头禅:“卖羊头肉的回家没有细盐(戏言)”。
    羊头马的白水羊头,清脆利口,讲究夏天用冰镇冬天带冰凌,越凉越好吃。羊头分为羊脸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脑、天梯(上颚软骨)等6个部位,任客选要。羊头肉出肉很低,3斤重的羊头,只出9两肉,卖的时候还得去掉耳髓、唇边、草芽儿(嘴的两侧)、眼睑、舌头皮等不干净的部位。
    据说以前的羊头只有秋末到初春之间有卖,原因有二:一是当时没有冰箱,羊头不易保存;最重要的一点是,北京的羊大多来自河北张家口外的大尾巴羊,经过一个夏天,羊都是吃的口外刺儿山上的丰茂水草,喝的是玉泉山的水,才能腥膻尽退,膘肥体壮。
    当年马玉昆做的羊头每天限卖20个,因为羊头在外面放的时间一长就风化味道就不正了。上午煮得了,下午推着一个轱辘的小车出门,腰间挎着一个牛角,白帽白褂一尘不染。甭吆喝,老主顾们一准踩着钟点在老地方等他。他家住南横街,从南横街推到廊房二条,4点来钟,20个羊头准能卖完。解放后公私合营,马玉昆被安排去做装卸工,后经市工商局进行组织协调,将马昆调到南来顺专门做“白水羊头”至退休。
    1999年,羊头马第七代传人马国义在宣武区牛街清真超市二层重开羊头马,秉承着 “恪守诚信、加工细致、讲究刀工、佐料香”享誉京城。2000年9月1日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羊头马白水羊头肉“中华名小吃”的称号。在“北京申奥运2000年清真烹饪技术大赛”中获特色食品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