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则徐羊羔肉垫卷子

永昌则徐羊羔肉垫卷子

  • 更新日期:
  • 获奖日期:
  • 谁家最正宗:
    永昌老馆子、永昌喜雨村毛卜拉羊肉山庄
  • 荣获:
    中国(甘肃)金牌旅游小吃
  • 颁发机构:

羊羔肉垫卷子是河西地区几百年来风行的一种风味名吃,永昌的风味则更纯正地道。甘肃河西走廊古代属游牧民族居住区域,由于地广人稀、林草茂盛,故盛产牛羊。永昌肉羊主食北山咸草,羊羔肉质地细嫩,瘦而不柴,营养丰富,且无一丝膳味,堪称塞上佳肴。永昌羊羔肉垫卷子讲究用料,配方严格,工艺精良。制作时选择 1-2年龄羔羊现宰杀,经过独特的烹饪,在其肉汤中加入面卷同时加工,色正,味纯,香气四溢,鲜嫩可口,令人食而不忘。

所谓卷子,就是用小麦面粉和成面饼擀成薄厚均匀的面皮,抹上清油,将葱花撒于面皮上,再撒上调料,卷成筒状,切成寸段,压成小卷,放在肉上。焖炖到面熟肉烂,即可上桌。

最后告诉大家制作方法:将羊羔肉剁成碎块,用清油爆炒,辅以葱段、蒜片、干椒,佐以姜粉、花椒粉、盐等调味品,加水焖至八成熟。将和好的面擀成薄饼抹上清油,卷成筒形,切成寸段,放在肉上。焖炖到面熟肉烂,即可上桌。


作为在河西走廊地区流传已久的一道传统美食,它将羊肉与面卷两种食材的风味与口感结合起来,香气扑鼻,鲜嫩可口,令人食而不忘。永昌则徐羊羔肉垫卷子独树一帜的秘诀就在于使用的是永昌本土羊肉和河西走廊的高筋面粉。地道的永昌肉羊吃的是沙生咸草,喝的是祁连山冰雪融水,肉质鲜美细嫩却无羊肉特有的膻味,由于营养丰富对人体具有多种益处。而河西走廊日照充足,产出的面粉精道且有嚼劲,这保证了此道小吃绝佳的口感与品质。

之所以要将这道小吃命名为永昌则徐羊羔肉垫卷子,是与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永昌所留下的一段佳话有关...

        19世纪中叶,英帝国主义依仗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大量鸦片倾销中国。著名爱国志士林则徐临危受命,前往广州禁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政府迫于英军的压力,将禁烟功臣林则徐革职查办,谪贬至新疆伊犁地区。

年过半百的林则徐沿丝绸古道一路西行,于1842年8月来到永昌。由于长途跋涉,已是精疲力竭,加之一路上北方饭菜不合林大人的口味,使之食量减少,体质极端虚弱。

林大人被贬新疆的不公正待遇引起了永昌人民的极大愤慨。时任永昌县令的涂文光与林大人属福建籍同乡,听到他途径永昌,非常高兴,随率地方官员和贤达前往八坝迎接,在八坝驿站设宴热情款待林大人,他们为林大人准备的第一道菜就是永昌地方名吃——大煮羊肉。

当做好的大煮羊肉上桌时,一股扑鼻的香味唤起了林大人沉闷已久的食欲,这位吃过满汉全席,吃过粤菜、川菜、湘菜等各色南北大菜的总督大人,对名不见经传的大煮羊肉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越吃越觉得味道独特、鲜美,不觉神清气爽,连连称赞道:永昌羊肉真乃西北之美食!

在永昌逗留期间,涂县令为林大人准备的一日三餐,多以羊羔肉为主,清汤羊肉、大煮羊肉、黄焖羊肉……永昌羊羔肉令林大人食欲大开,加之羊羔肉特有的营养滋补作用,在几天之内使林大人的身体就恢复如初,为西去新疆伊犁打下了基础。临行前,涂县令送于西门外,并特意制作了黄焖羊羔肉让林大人的随从带上,以备西行路上食用。林大人一路西行,当晚就宿于永昌辖区的水泉堡驿站内。敬忠好客的永昌人民,听说禁烟英雄林则徐要离开永昌的消息后,怀着敬仰之情,纷纷前来驿馆送行,并与林大人攀谈禁烟和一路劳苦之事,不觉已到晚饭时间,林大人热情地拿出了涂县令为其准备的黄焖羊羔肉,与各位贤老和送行群众同吃,行馆驿丁看到人多肉少,只好和面做成卷子放到肉上,加水与肉一块焖炖,待面熟上桌后,众人食后顿感肉嫩面香,食肉而不腻、吃面而喷香,竟比黄焖羊羔肉更加味美可口,林大人拍案叫绝,并为之取名曰“羊羔肉垫卷子”。

时过三年后的1845年,林则徐奉召回京候补,途中奉命出任陕甘总督,途径永昌时,念念不忘永昌的羊羔肉垫卷子,就餐时特点此佳肴,并对涂县令说:来去新疆一路起居饮食,还数永昌的羊羔肉垫卷子好,就地取材,做者方便,吃者味美,正可谓上等极品。期间他又在永昌逗留数日,一则品尝永昌羊羔肉,二则游览永昌名胜,并赋诗一首:“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羊肉香”。

从此,羊羔肉垫卷子成为永昌人民纪念禁烟英雄林则徐的地方特色名菜在全县风行起来,也成为永昌人民招待贵客的首选上等佳肴。永昌羊羔肉垫卷子因此名扬四方,流传至今。




永昌则徐羊羔肉垫卷子最正宗代表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