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雯当姆”

布依族民间舞蹈“雯当姆”,流传于贵州省荔波县洞塘乡及翁昂乡布依族地区。荔波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布依族是当地世居民族之一,总人口约11万人,占荔波县总人口的61%。县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因喀斯特面积大、地貌多样,生物丰富,与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共同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6月27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雯当姆”源于布依族放牛娃放牛时,用撮箕戴于脑后,在肚皮上画脸谱进行嬉闹的游戏。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瘟疫流行于布依族地区,但该地的布依族寨子却因孩子们肚子上画着奇怪的脸谱,瘟疫自然消除,病人也全部痊愈,人们遂认为这种舞蹈具有驱鬼祛邪之功效,便得以传承下来。

“雯当姆”,汉语译意为“矮人舞”。舞蹈别出心裁地在肚皮上画上可爱的胖娃娃形象,并用大箩筐套盖住真人的脸和胸部,作为布依族帽子道具,然后利用腰肚肌肉收放的表现力,造成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全舞共分为三大舞段:(1)喜舞稻菽。由一群脑后带竹制撮箕面具的小姑娘,双手持稻菽挥舞,表现了布依山寨丰收之后的欢乐情景和儿童们的天真活泼,相互嬉戏的神情。(2)丰收赶场。一群头戴箩筐高帽的矮人,兴致匆匆走在山间小路上,与姑娘们会合了。在欢乐的气氛中他们相互逗乐嬉戏,追赶着赶场队伍来到场坝。(3)金风得意。矮人们来到场坝,看到了高人,一个个惊叹不已,他们试着和高人比高逗闹,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雯当姆”的舞蹈动作中,女孩有歪头、耸肩、挺腕、直肘、手成外弧形及下身的出胯、撅臀、勾足弯膝等。矮人有“腿贴上身”、“吸腿走步撅臀”、“蹲退步”、“盖撅步”、“蹲步”等。高人有“对脚步”、“短蹲步”、“踌转步”等,这些动作都有着“绵中藏针”的内在韧劲和“足登如踏簧”的弹性,因此该舞的动作特点明显表现在“动肩、扭跨、撅臀、足勾”四方面。

“雯当姆”以欢愉生动风趣的形象,真实地体现了布依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荔波布依族民间独有的艺术奇葩。

在民国时期,“雯当姆”有韦和道、覃荣周、韦学衍等民间艺人传承。解放后,历经土改、文革等时期的文化冲击,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六旬老人覃石寿重新向覃荣周学艺,才使该技艺传承至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的日趋变化,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各种外部文化势力的渗透,加之布依青年男女外出打工者较多,“雯当姆”民间传承人已所剩无几,且年事已高,“雯当姆”技艺传承人青黄不接,使得仅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布依族“雯当姆”面临同化、异化、失传、消亡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