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特产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嘉祥白菊花,在当地农民长期栽培选育下,形成了花大、色白、香味浓、药效佳等特征。旧时中药用菊花,往往冠以“嘉”字,“嘉菊花”与“汶香附”齐名,堪称上品。它性凉、味甘苦,能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是中医眼科和治疗风头痛的要药,曾是朝廷贡品。因此,嘉祥白菊花作为药菊畅销全国。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烟台茶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具有“墨玉绿、小米汤、豆子香”的独特品质。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涛沟桥大米外观椭圆、颗粒饱满、晶莹透明,富有光泽。米饭油亮,粘软适中,入口爽滑,香气浓郁,冷后不硬。粥粘稠,米粒有嚼劲。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临朐花椒单果直径4~5毫米,千粒重87克。果球形,颜色鲜红、粒大饱满、果皮细腻,香味浓郁,麻味醇正。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店子长红枣果形饱满,果实呈椭圆形,顶部凹陷,底部呈椭圆形,果皮较薄,赭红色。果肉厚,黄白色,肉质致密,皱纹粗浅,富有弹性,肉质肥厚,味甘甜。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山亭火樱桃果实近球形,呈鲜红色,晶莹艳丽,个头均匀,手感紧实。柔软多汁,酸甜可口,风味极佳。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灵山韭菜”株高45cm~55cm,叶色翠绿,叶宽中等,叶长35cm左右,叶鞘圆柱形、浅紫色,长20cm左右,直径0.5cm左右,韭味浓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岳家蜜桃(双红蜜桃)果实外形近圆形,平均单果重257g,缝合线中等,果形端正,两半部对称;果皮底色黄绿,阳面着红色,果肉黄白色,近果核处红色,脆甜,风味香浓,硬肉耐贮;黏核,果皮不易剥离;品质佳。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蓼坞小米种植历史悠久,籽粒饱满,色泽金黄,手感滑实;粥色浓黄,悬浮均匀,粘稠度高;蒸饭散而不柴,香味浓郁,甜糯爽口。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麻店西瓜”果皮深绿,瓜形椭圆,个大皮薄,果皮厚度0.8cm~1.2cm,单果重5kg~8kg。果实成熟后,敲击果皮清脆,瓤色大红,无白筋,无僵块,汁多味甘,肉质细嫩,口感极佳。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沾化冬枣果实近圆形或扁圆形,果顶较平,果面平整,果粒均匀,平均单果重14.6g,最大单果重60.8g。果实阳面赭红色,富光泽,果肉乳白色,皮薄质脆,细嫩多汁,浓甜爽口、微酸,啖食无渣。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黛青山软籽石榴果实近圆球形,果皮薄、黄绿相同,果面光洁;平均单果重400g。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河湖韭菜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根白玉色,单株重5g~7g;韭香浓郁,纤维素含量少,鲜嫩可口。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半堤胡萝卜肉质根长20~25厘米,上部横径约4.5厘米,根形近似圆柱形,尾圆钝,表面光滑,皮、肉、蕊、色泽橙红艳丽。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崔家集西红柿分两个类型:樱桃型、中果型,其中,樱桃型外在感观:果实红色,卵圆形、色泽艳丽、果皮柔韧光亮、风味浓郁;中果型外在感官:果实红色,果皮亮泽,果型扁圆,味美多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其形成历史悠久,是嘉祥县古老的地方良种,在嘉祥出土的武氏祠汉画像石中,就记载有曾参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另据《嘉祥县志》,早在春秋时期嘉祥大地就有养殖大蒲莲猪的记载。嘉祥大蒲莲猪主要产区有嘉祥、汶上等地,巨野、郓城、梁山与嘉祥县接壤地区也有饲养,大多分布于南旺湖区周围,老运河以西,故当地群众称之为“河西秧子”。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莱芜黑猪饲养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5300-65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以猪骨为主,经专家鉴定,墓葬中的猪骨与现今的莱芜黑猪相比较,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且随葬猪骨骼的种类和数量之多,各墓中分布数量不均,证明莱芜黑猪已是当时人们主要的物质生活基础和财富的象征。莱芜黑猪主产地位于泰莱山区、嬴牟大地、大汶河源头。气候四季分明。境内山区、丘陵与平原相间。汶河两岸肥沃的土地上,盛产有多种精粮、粗粮和作物秸秆、牧草,为莱芜黑猪养殖提供了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莱芜人民自古以来有放牧养猪的习惯,春夏牧饲青草,秋冬放牧地瓜、花生茬地,育肥猪牧饲1-2年出栏。母猪配种后放赶到山坡上自行觅食生存,临产时赶回家短期补饲产仔。留种以耐粗抗病、产仔好养为目标。这样的人文习惯和自然条件,造就了莱芜黑猪耐粗饲、体格健壮、适应野外放牧的特性。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莱芜人民代代选育,形成了适应齐鲁气候、地形、植被等条件,又具有肉质好、繁殖力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地方猪种——莱芜黑猪。几千年来的世袭繁衍给人们生活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体现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流不尽的汶河水,赶不尽的莱芜猪”,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真正唱出了莱芜黑猪巨大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莱芜黑猪肉,醇香膏润、味美细腻。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红烧莱芜猪肉、烤莱芜猪乳猪的记载:“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形象的说明了莱芜黑猪的肉质特点。具有170年历史的山东名吃——莱芜顺香斋南肠,就是选用莱芜黑猪肉为原料制作而成,后落户莱芜成为地方名吃。莱芜黑猪1982年被收录《中国猪品种志》,2004年取得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200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重点保护畜禽种质资源;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8年,莱芜猪原种场被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2009年“莱芜黑猪”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证书;2012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5年,获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总部设在英国)颁发的福利养殖最高奖——五星级“金猪奖”。是我国地方猪种的宝贵基因库,被专家赞誉为 “华北第一猪”。九十年代,以莱芜黑猪遗传资源为育种素材,结合采用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充分利用莱芜猪优良种质特性,进行新种质的创制,成功培育出了多个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肉猪新品种和配套系。历经5年培育出莱芜猪合成系;历经10年培育出鲁莱黑猪新品种(2006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山东省主导推广品种);历经10年培育出欧得莱优质肉猪配套系(2005年通过省级鉴定);历经12年培育出鲁农I号优质肉猪配套系(2007年通过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在种质创新和育种研究的重大突破。目前,莱芜黑猪、鲁莱黑猪及配套系已推广到山东省内各地及河南、河北、福建、广东、北京、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累计5万头,成为这些地区、单位生产与育种的首选种质材料,并被众多养殖场(户)引入进行优质肉猪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引领并推动了我国特色优质肉猪产业的健康发展。莱芜黑猪已成为我国最优良的种猪资源,已成为我国猪育种和优质猪肉生产的首选种质材料,已成为我国地方猪种的知名品牌。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斗鸡是我国古老的鸡种,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珍贵的家禽品种资源。鲁西斗鸡,是我国四大斗鸡品种之一,总量占我国斗鸡的80%以上,鄄城县鲁西斗鸡保护工作起于60年代初,历经鄄城县高级畜牧师陆建达等几代畜牧工作者和斗鸡爱好者的艰辛与努力,几经提纯复壮、繁衍、培育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鲁西斗鸡新品系。目前,鄄城鸿翔牧业有限公司鲁西斗鸡核心群达到20000羽,年可向社会提供斗鸡种苗50万羽,商品斗鸡30万只,娱乐观赏斗鸡1万只。鲁西斗鸡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肉质细腻,脂肪含量少,瘦肉率高。据测定,肉质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斗鸡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是普通鸡的20倍,是一种高档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用新品种,深受消费者青睐。鲁西斗鸡2013年7月获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13年10月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5年1月13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231号获悉,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济南市天桥区鹊山龙湖生态农业科技种植协会申请的北园“大卧龙”莲藕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条件,准予登记,登记证号为AGI2015-01-1616。北园“大卧龙”莲藕,种植历史悠久,至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曾有诗为证:“绣江之水清如许,荷花香接稻花香”。它起源于济南市老北园镇,后又扩大到泺口黄河岸周边一带,据史料记载:三国时,今大明湖北,藕稻蒲依地相间,直达鹊山,有莲子湖之称,它又名大疙瘩、大红刺,宜深水栽培,花白色,叶高大,藕在土内深约30—40厘米,藕身除后把外,各节均长为长圆筒形,每藕重约1.5公斤左右,一般有3—5节,多者可达6节。表皮白色或淡黄色, 肉质脆嫩而味甘,品质好,水分含量高、纤维少,生食脆嫩香甜,嚼后无渣。北园“大卧龙”莲藕是天桥区第一个获得认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这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不但对保护北园“大卧龙”莲藕现有种植面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以后北园“大卧龙”莲藕的发展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产品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更加重要意义,也使北园“大卧龙”莲藕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不仅受法律保护,更将为原产地赢得知名度。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缢蛏作为一种海洋生物产品,在清朝时代的地方志当中,可找到记载。清朝康熙《莱阳县志》中介属篇对缢蛏有明确记载;民国《莱阳县志》实业篇介属中对缢蛏记载为“蛏壳作长圆形产海泥中俗称笔管蛏简称蛏子”;2007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的《安雅堂全集》记载了清代诗人宋琬(1614~1674)对家乡莱阳螠蛏的生活食性、形状、吃法、名称的详尽描述,并赋诗一首;1995年11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的《莱阳市志》一书,第二章水产第二节海水养殖记载“莱阳缢蛏在我市滩涂分布很广,1986年5月进行了人工养殖”。2014年1月14日在莱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莱阳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做好莱阳缢蛏品牌建设工作。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莲县栽培国光苹果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全国栽植苹果最早的地区之一。据《五莲县志》记载,五莲县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引入西洋苹果。五莲县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五莲国光苹果”果实果个小、肉质细腻、酸甜适口,有香味,脆爽多汁、营养丰富等优良食用品质,被誉为“果中珍品”而驰名全国。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板栗原产我国,我国栽培板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五莲县是全国栽植板栗较早的地区之一,相传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即有了板栗栽培。据《五莲县志》记载,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县板栗即有大面积栽培。据统计资料,1936年全县年产板栗26万公斤,占果品总产量的22.1%。大多集中在街头、王世疃、松柏、户部和魏家等乡镇,仅松柏镇的王家口子至街头镇于家丰台一条沟中即有板栗10万株。品种有明栗、瓜子栗、包袱栗、乌栗、秋栗、两季栗、槎子栗、山栗、毛栗等50个品种。1963年全县大规模发展木本粮食,栽植板栗十几万株,品种以五莲明栗为主。主要分布在街头、松柏、户部、潮河、叩官、石场等乡镇。80年代以后,在推广乡土树种为主的同时,陆续引进了国内外数十个优良品种,改善了品种结构,扩大了良种面积。在品种结构上,以具有明显市场竞争力的“五莲明栗”为首选主栽品种,每乡镇建立1—2处“五莲明栗”基地,新发展板栗园“五莲明栗”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对原有的板栗品种进行劣改优,同时,对现有的烟青、烟泉、金丰、石丰、海丰、红光等板栗品种,采取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办法,选择出个头适中、色泽鲜艳、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的良种板栗进行推广,形成了以“五莲明栗”为主体,其它良种为补充,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合理的板栗生产基地。同时,对现有品种劣、产量低、效益差的板栗树,按树龄大小、树势强弱进行分类,本着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近后远的原则,采取高接换头、一树多接的办法,分期分批进行了改良,改换的品种主要有金丰、石丰、新杭池、大红袍等,良种化程度达到了80%以上。到90年代后期,全县板栗面积发展到10万亩,产量达到了1200万公斤,在全省位居前列。据考证我县现存有100年生以上的结果栗子树有20多株。其中,300年生以上的有2株。这些已被列为我县古树名木,挂牌保护起来。 我县是一个山区县,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6%,200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利用三年时间建设板栗大县的战略决策。全县板栗面积迅速增加。到2010年全县板栗栽培面积发展到了15万亩,产量达到1800万公斤。板栗经济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 板栗树属于木本植物,耐瘠薄性强,是优良的经济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据调查,每亩栽植板栗树33棵的栗园,盛果期平均亩产量为200公斤,产值1200元;平均每株产量为6公斤,产值36元。而板栗生长周期较长,结果期可延续到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我县至今仍可见到百年以上的结果大树。因此,板栗树是永久性资产,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摇钱树。栽植板栗树不仅开发利用了荒山资源,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还起到了绿化荒山、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优化自然环境的作用。为了提高板栗质量,我县扎实有效地走科技兴果之路,提高林果生产的科技含量。在1990-2010年间,先后开展了“板栗疏雄技术”、“五莲明栗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多项研究课题。同时,县政府与当地大中专院校挂靠联,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等方式,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多项,多次获省、市科技奖。其中2002年,“密植板栗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山区板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五莲明栗产业化开发”获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8年“无公害板栗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等。这些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使五莲县的栗园管理水平踏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阶段,正是五莲县果园规范化管理的阶段,是五莲山区经济“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县外抓流通,县内搞市场”的林业产业化大发展的阶段。全县建成6大果品生产基地,6大果品批发市场、20多座果品贮藏冷风库,年贮果品1.6万吨,多个果品加工企业,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1990年被山东省林业厅授予“全省果园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1994、1999、2001年先后三次被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199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果品产加销基地示范县”。 1992年,国家林业部在五莲召开“全国林科教结合现场经验交流会”;1994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在五莲县召开“全省林业经济工作会议”。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沂水生姜”是由沂水永强蔬菜专业合作社登记申请的地理标志产品,是沂水县传统栽培蔬菜品种之一,主要品种有小姜、大江、缅姜等。生产基地主要在沂水县院东头镇、许家湖镇、龙家圈镇、黄山铺镇、富官庄镇、杨庄镇等十八个乡镇,核心基地位于沂蒙风情小镇----沂水县院东头镇。全县生姜种植面积6万亩,总产量30万吨。沂水生姜按用途和收获季节不同有嫩姜和老姜之分,嫩姜多在九月底十月初挖掘,含水多,纤维少,辛辣味薄,除做调味品外,也可做姜糖片等。老姜是储存半年至一年以上的生姜,辛辣味浓,主要做调味品。沂水县地处沂蒙山腹地,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积温足,紫外光线强,独特的气候、水源、土质适宜生姜生长,生产的生姜品质优良,色鲜黄润,姜体平整规则,姜丝细腻,口味纯正,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所产生姜多次在省、市优质蔬菜评比中获奖。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沂水县大樱桃种植历史悠久,1893年,德籍恩神父自德国引种大樱桃百余株植于王庄圣母山山顶,岁月沧桑,已历百年,至今仅存二十余棵,依然枝叶繁茂、硕果累累,已被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认定为省内大樱桃树的祖先,被沂水县政府列入重点古树保护名录。沂水县气候夏秋昼夜温差大,积温足,紫外光线强,大樱桃表现丰产稳产,果色鲜艳,果形高装,五棱分明,糖和维生素C含量高,含酸量低,果胶粘性大,风味好,耐贮性和耐寒性强。冬季低温足,果树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花芽质量好,次春按时萌动,发芽、开花整齐,坐果率高,病虫害少而轻,所以是大樱桃的最适宜地区。此外,由于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高,地下溶洞丰富,形成独特的小气候,春季回温明显早于周边地区,因而生产的“沂水大樱桃”具有“果个大,果实均匀,色泽鲜艳,果肉致密,含糖量高,汁多味好,耐贮运”。1、外在感官特征:产品具有各类无公害大樱桃的自然特征,品质正常、无劣变,产品果个均匀,色泽鲜艳,果肉致密,含糖量高,汁多味好,香味浓郁,耐贮运;感官品质符合本类本级实物标准样品质特征的要求。沂水大樱桃:主要特性是树势强健,萌芽率高,成枝力强,幼树期树姿直立,当年生叶丛枝不易形成花芽。初果期中长果枝较多,盛果期树冠半开张,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幼树开始结果偏晚,在良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一般4年生开始结果。叶片特大,宽椭圆形,长17㎝,宽9㎝。叶片厚,深绿色,具光泽,叶缘复锯齿,大而钝。叶柄基部有2-3个紫红色长肾形大蜜腺,叶片在新梢上下垂生长,为本品种的主要特性。本地区始花期为4月6号左右,花期8-10天,每花序6-12朵单花,花药中多,在大棚中栽培湿度大时花粉不易开裂,自花结实率低,需配置授粉树,适宜的授粉品种有拉宾斯、先锋、滨库、红艳、雷尼等品种。果实大,肾脏形,红色,具光泽,艳丽美观,平均单果重9.2g,最大单果重12g,果肉可食部分占92.9%,肉质较硬,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7%,本地区5月18号左右开始成熟,果实生育期40天,丰产、质优,宜鲜食,耐贮运。由于我县独特的地理环境,生产出的大樱桃供不应求,销售价格平均12元/公斤,年销售额3亿元,产品销往上海、北京、天津、大连等几十个大中城市。 2、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立足调优增效,积极推进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发挥山区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了大樱桃产业化进程。截至2009年底,全县大樱桃总面积达到1000公顷,总产量3000万公斤,产值3亿元,面积、产量、质量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大樱桃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综上所述,沂水大樱桃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县经济增长的又一产业支柱和亮点,为保护该产业的均衡发展,特申报“沂水大樱桃”地理标志予以保护,通过对沂水大樱桃申请地理标志保护,这将对我县大樱桃产业发展和质量提高以及提升在全国的知名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沂水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无客水流入,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积温足,光线强,累年平均气温12.3℃,平均无霜期191.7天,年日照时数2414.7小时,年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土壤多为壤土、砂壤土,富含钾、钙等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全国苹果生产优势产业带。沂水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清康熙十一年(1672)《沂水县志》中对苹果栽培就有记载。2005年《临沂果茶志》称“18世纪前后,沂水一带出产的秋风蜜(属沙果)被誉为‘沂水山果’”,可见沂水苹果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当时的代表树种。在我县崔家峪镇五口村至今仍保留着林檎、秋风蜜、花红等小苹果种质资源9个。同时沂水县还是引进西洋苹果最早的地区之一,《山东果树志》称“据谷川利善在1915年对烟台的调查,倪氏最初引进的西洋苹果品种为13个,除在烟台栽植外,还在‘新亭山东沂水县栽植’”。建国以来,沂水人民艰苦创业,发挥山区优势,在苹果的引种、栽培到贮藏加工等一系列生产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引进了金冠、元帅系的新红星及红富士、粉红佳人、嘎啦、美国8号等20余个品种,自选自育了“沂水仲秋富士”。进入90年代,加快改接换优、品种优化步伐,逐渐形成了现在以红富士、红将军、嘎拉为主导,小国光、金帅苹果为补充的种植结构,生产面积稳定在20万亩,年产量28万吨,产值4.2亿元。沂水县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普及果实套袋、壁蜂授粉、果园生草、配方施肥、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物理和生物措施防治病虫技术,生产过程做到有规程、有记录、有检测、可追溯。皮薄色艳、质脆多汁、风味醇厚、糖度高、硬度大、酸甜适口是“沂水苹果”独特品质。“沂水苹果”成了沂水特色产品中最靓丽的名片。沂水县深入实施果品品牌战略,把打造品牌作为提高果品竞争力和附加值的首要选择,积极开展果品品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1995年,我县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2009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果品基地县”、 “唐王山苹果”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全县各级立足调优增效,积极推进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发挥山区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了苹果产业化进程。全县果品种植面积已达到50万亩,年产果品76万吨。其中苹果种植在沂水果品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占全县水果面积的40.6%,主要分布在诸葛镇、泉庄乡、四十里堡镇、圈里乡、高桥镇、院东头镇、沂水镇等乡镇。苹果产业已成为沂水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灵岩御菊又称菊芽、山菊芽,系多年生长草本植物的可食用叶片及幼芽,因产自长清区万德镇灵岩山下而得名,是当地独有特产和时令菜蔬,具有500多年的食用历史。据史书记载,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八次来到灵岩,亲自品尝了用灵岩御菊做的佳肴,赞不绝口,后每次到灵岩,便钦点御用,被誉为“御菊”,也是灵岩寺独有的特产,位列灵岩名吃,“灵岩四芽”之首。灵岩御菊鲜嫩翠绿,清香怡人,灵岩御菊含有丰富的菊醇、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可用于制作各式精美菜品,清炒、凉拌、粉蒸、蘸酱、煎炸、制馅、煲汤、熬粥,不一而足,“久服以利血气 轻身耐老延年”,是现代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绿色保健食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长清茶”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长清灵岩寺内有碑刻:“…身在净土上方界,闲观野鸟鸣幽谷,顿觉超俗话新茶,再整衣冠拜佛牙…”中的“新茶”即为“长清茶”。长清种茶、饮茶由长清灵岩寺开始,“茶以禅兴”,与长清灵岩佛教文化一样厚重享久,绵延千年。 “长清茶”经过不断的生产技术改进和品种改良,形成了外形条索卷曲紧结,色泽绿润,内质香高味醇,具有小米汤色、板栗香、叶肉厚、耐冲泡的品质特征,被誉为“江北第一茶”, 形成了南有“虎跑泉、西湖龙井”,北有“趵突泉、长清名茶”的格局,成为当代茶中双绝。长清茶于2009年被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指定绿茶,并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日照陈疃镇-“中国蓝莓之乡”,蓝莓素有“水果皇后”和“浆果之王”之称,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较高的花青素等,药用经济价值明显,对于抗眼睛失明、抗衰老、抗癌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国际上也是一种主推的功能性水果。蓝莓树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条件,经纬度、气候、温度等都有及其严格的标准,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高,但是日照的各种条件都完全符合蓝莓的生长需要,再加之最初种植,申请成为“中国蓝莓之乡”。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香菜,又名胡荽,原产地中海沿岸,古代由西域传入我国,明朝前境内已有种植。明隆庆年间,本县程太监村程朝显之三子在皇宫做在监,常往宫中捎些芫菜。传说,菜肴配以芫荽芳香四溢,皇上连声赞称“香菜”,从此,芫荽又叫香菜。中医学上以全草入药,性温,味辛,功能解表,透发麻疹。我国地均有载培,形成现今的大叶香菜,具有茎长(60多厘米),叶大,产量高(亩产5000-6000斤),味香浓郁,县抗寒性强,耐贮存等特点,成为全县蔬菜之乡,销全国各地。1996年,庆云县被山东省科委指定为大叶香菜良种繁育基地。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临朐丹参外观鲜红,根粗长,须根少,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2009年11月,经山东省潍坊市药品检验所检验,丹参酮ⅡA含量0.49%,是国家标准0.2%的2.5倍,丹酚酸B含量10.9%,是国家标准3%的3.6倍,两项主要药用指标均高于国内其他产区。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泰山红茶是产自中国最北的茶区泰山脚下,由于茶生长在泰山周围,水质优美、产茶区纬度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茶树休眠期长,采摘期短,所产茶叶自然形成品质好。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泰山种植板栗的历史很久远,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周、秦即有记述,是山东板栗中的优良品种。被皇家定为贡品、医家视为珍品,食家称为佳品,堪称是“三品”佳果,有“泰山甘栗”之称,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国外被誉为“人参果”。清乾隆47年(1782)《泰安县志》载:泰安“果擅楂,栗之利”。就是说泰安所生产的果品中以山楂、板栗最为知名。《泰山道里记》中也说泰山东麓有地名栗子峪,“南里许有杏园、栗、椒、杏各以树之多者得名”。元成宗元贞元年王祯编写的《王祯农书》里的《百谷谱》11集,就详细记载了有关泰山板栗的栽种、采收、储存以及来源和文献记载,并摘录古代农书中有关的栽植方法,同时也介绍作者对各地作物栽培的观察心得,撰述简明,体例清楚。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许营乡有6个管区,44个行政村,3.6万人,5.6万亩耕地。许营镇种植西瓜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西瓜。经过30余年的发展,从起初的2000亩,今年发展到3万亩。年产西瓜15万吨,收入2.4亿元,占农业收入的60%以上。今年人均1亩大棚瓜的村全镇有19个,人均收入超万元的村有6个。比较典型的村有宋郎村、东衣村、周刘村等。宋郎村219户,863人,1621亩耕地,种植大棚西瓜 1500亩,占耕地面积的92%,人均达到1.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0500元。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琅琊玉筋鱼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胶南市所辖琅琊镇。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玉筋鱼科,玉筋鱼属,因形体酷似山东农家的面条,在本地俗称“面条鱼”,又名沙里钻,近海沙泥附近小型鱼类,体长柱状,稍侧扁,成鱼长约10-13厘米。保护区海域物产丰富,水域广阔,无径流注入,几乎不受大陆影响,水质无污染,水文条件相对稳定。据历年玉筋鱼的捕捞资料表明.由于超规模、超强度、超时间的捕捞,已经造成玉筋鱼资源发生明显变化。琅琊玉筋鱼味道鲜美,营养十分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11.64%)、蛋白质(≥15.8%)、脂肪(<5.4%)、钙(≥362mg/100g)及铁(≥1.49mg/100g)等,为鱼类上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村镇位于山东省胶南市西部,白马河纵贯全境,东依藏马山,南接胶南市的亿吨港口——董家口港,西接诸城市,北通胶州市;大村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辖红草岭村、河北村、小庄等82个行政村。黑木耳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量500吨(干品)。大村黑木耳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东经119°30′~120°11′,北纬35°35′~36°08′,海拔5m~174m。大村镇的黑木耳以自然条件独特,所产黑木耳质量上乘,栽培历史悠久而闻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供不应求,卖价不菲。2000年以来,大村镇开始从北方引进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新乡村民徐立国在本村组织5个农户以合作社参股方式投资黑木耳规模化生产,拉开了大村镇黑木耳发展高潮的序幕,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大村黑木耳经历了从5亩到1500亩的跨越式发展。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大村镇位于山东省胶南市西部,白马河纵贯全境,东依藏马山,南接胶南市亿吨港口——董家口港,西接诸城市,北通胶州市。“大村香菇”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辖大村中村、前村、大石岭等82个行政村。香菇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鲜香菇15000吨。大村香菇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东经119°30′~120°11′,北纬35°35′~36°08′,海拔5m~174m。自1983年开始引进食用菌,上世纪九十年代,香菇袋料栽培技术逐渐从南方引进,大村村民薛绍忠在自家进行种植,后因受规模限制,到邻镇发展,经验和技术基本成熟后,2006年在大村前村租地200亩,开始发展规模化种植食用菌到现在,从此拉开了大村香菇生产大发展的序幕。2009年、2012年大村镇被评为“山东省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乡(镇)”,青岛汉森菌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食用菌行业十大龙头企业”。2015年青岛汉森菌业有限公司参加第十六届绿色食品博览会获得“绿博会金奖”, 参加名特优农产品评选被评为“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日照金乌贼,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特产。是日照四大地方特产之一,栖息地集中在日照市近海水域,以胴体肥厚,肉味鲜美而闻名,更因为以其缠卵腺而加工的“乌鱼蛋”为传统贡品并享誉国宴而成为日照水产品的一张名片。2011年列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清朝古文学家、经学家郝懿行《海错》一书中记载,“海中有虾,长尺许,大如小儿臂,渔者网得之,两两而合,日干或腌渍,货之谓对虾”。东方对虾是日照的特产之一,古书上描述的捕获方式是“渔者网得之”,在日照,坛子网是自古以来就用的专门捕虾工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日照市是坛网捕虾的发源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于作业范围扩大,传到了山东省的胶东、昌潍,江苏省的苏北等地,被当地渔民广泛使用。。日照东方虾每百克肉中含蛋白质18-21克,钙30-35毫克,总磷120-150毫克,铁2.9-3.5毫克。日照市本地常常鲜食烹调红焖大虾、煎明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加工干制成虾干、虾米等为上乘的海味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无棣驴又名“德州驴”,早在清乾隆年间,农民常用驴运盐去德州地区进行盐畜交易,德州就成为无棣驴的集散地,“德州驴”之名有此而来。无棣驴主产于滨州市和德州市,其中以无棣、阳信、庆云、沾化四县为中心产区,并分布于临近各县,而以无棣产的驴为最好。无棣驴体型高大,肌肉发达,体型均称而健壮,头颈高昂,面直口齐,眼大有神,背腰平直,肋骨拱圆,腹部充实,关节明显。按毛色分,德州驴有“三粉”和“乌头”两大类型。“三粉驴”鼻唇、眼圈和腹下被毛呈粉白色,其他部位均为黑色,动作灵敏,约占无棣驴存养量的75%左右。“乌头驴”全身被毛纯黑,体型粗壮,体大有力,动作略显迟钝。无棣驴生长发育快,驴驹一岁时,体高、体长即达到成驴的85%以上;三岁时,发育基本完成,一般体高140厘米,体长141厘米。无棣驴体重一般在311公斤左右。目前,全县无棣驴存养量达到8500头。国家级无棣驴保种场现存栏无棣驴350头,其中,基础母驴220头,种公驴18头。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陈集山药函括西施种子、鸡皮糙两个品种。体形修长,圆润、顺直;断面肉质细腻、洁白,富含营养的黏液汁、稠而黏,可扯出屡屡银丝;质地硬实如铁棍,久煮质不散,形不变;口感集“面、甜、香、绵、爽”于一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年西施随范蠡弃官经商,定居陶丘(今定陶)时,引种的山药,产品如人美,品质似人品。大概美丽的西子也不会想到:时空经历了2400多个轮回,当年为一己之好,引种的山药,如今仍在第二故乡传承种植,仍在涵养着一方百姓,调养着人们的智慧、魄体。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牡丹籽油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是所有食用油总营养价值最高,成份结构最合理的。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营养价值远远超过被称为“人类健康之油”橄榄油,亚麻酸含量是橄榄油的200多倍。多项指标也都高于其他油种。又不易氧化沉积在人体血管壁、心脏冠状动脉等部位。正是这些成分使其在医学和营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成为理想的食用油。不夸张地说?牡丹籽油的营养和保健作用是其它食用油无法比拟的。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乾隆36年历城县志记载:县内就广泛分布上百年的核桃树。目前在柳埠镇的亓城、李家,仲宫镇的刘家,西营镇的上降甘等村均保存有300-400年生的大树,百年生以上的大树到处可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享誉中外的“鸡爪绵核桃”,该品种以适应性强、个大(平均小单果重14.5g)、均匀、表面光滑、果壳薄、出仁率50%以上、出油率75—78%,蛋白质含量11—15%而著称,生食无涩味,质地脆香,适宜鲜食及加工,是一个优良的核桃品种,以个大、质优、味美而驰名省内外,被中国农大、河北农大、山东农大等农业大学的《果树栽培学》及诸多教科书广泛录入。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无棣贝瓷,以天然海洋贝壳砂为主要原料,含有丰富的钙质,且具有珍珠光泽,质地细腻、壁薄轻柔、釉面滋润、玲珑剔透,一个新的陶瓷家族新成员。器型千变万化,装饰分为贴花、绘瓷、雕刻等多种方式。产品不但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而且辅以强化、杀菌、易清洁的特性。其产品的特殊品质与特色完全取决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并于该地采用特定工艺生产。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金银花一开,清香满山崖。”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省平邑县的五月,是金银花漫山遍野开花的日子,那清香浓郁的花香像流水一样自然的流淌,“随风潜入夜,润我细无声。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泰山赤鳞鱼,又名螭霖鱼,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贵山区淡水鱼,199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重点保护的淡水鱼类。泰山赤鳞鱼生活在海拔270—800米的泰山山涧溪流中,与富春江的鲥鱼、青海湖的湟鱼、渤海的油鱼和弓鱼,并称为我国五大贡鱼,为中国鱼类珍品。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烟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39.7%,山沟和丘陵昼夜温差大,适宜大樱桃糖分积累和充分上色;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其生长周期极度吻合,且全国独一无二的北海气候,夏天干燥不湿,冬天湿润不燥,果树不宜生霉菌等病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保水较强的砂壤,最利于樱桃生长。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昌邑自古就有丝绸古镇之称,这里的丝绸有着“轻薄如纸,柔轻如绵,不褶不皱,活颤拂扬,离皮离汗,坚固耐穿”的美誉。从周朝时起“养蚕织帛,捻线就织”,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生产历史了。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冠县鸭梨历史悠久,面积广阔,有“鸭梨甲天下”之称。 冠县鸭梨为冠县的“县果”,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果柄处状如鸭头而得名。具有个大、皮薄、核小、肉嫩质细且脆、味甜汁多且浓、果面洁净光滑、果形端正、石细胞少、耐贮藏等特点。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茌平圆铃大枣在茌平县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曾被封建帝王列为贡品。圆铃大枣经加工、熏制而成的乌枣,宋代即销往东南亚等地。明、清时期,农田中枣树已成林成片,有“六月鲜花连水香,千家小枣射云红”的诗句。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1966年,东港区(原日照县)“南茶北引”获得成功,实现了我国种茶区域的重大突破。目前,东港区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效益突出、淮北规模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因地处高纬,茶树越冬期长,且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十分有利于茶叶内含物的积累。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优良的栽培加工技术,培育出日照绿茶“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特殊品质,被誉为“江北第一茶”。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山东的无棣.原本是有名的枣乡,金丝枣是这地区的特产。金丝枣得名是因为这种小枣用手一拼.能拉出寸把长的金色细丝。拉得长丝是由于它含蜜的成分高.特别香甜.不仅可口,成为人们喜爱的干果:而且营养成分高,含有多种有医疗作用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其有舒筋血,养胃健脾,降低胆固醉等效用,是民间常用的益智、健脑、安神的滋补佳品。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扳倒井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自酒祖仪狄正朔,品牌源自宋太祖赵匡胤册封。原产地山东高青酿造环境得天独厚,适宜珍稀酿酒微生物菌类的繁衍。扳倒井酒精选当地生产的高粱、大米、糯米、小米、小麦、玉米等六种粮食为原料,使用中国唯一井窖工艺,所酿之酒香味丰蕴、醇冽圆润、茵舌平喉、韵味怡畅,形成了个性明显的独特风格。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山东 烟台市 芝罘区 莱山区 牟平区 莱州市 龙口市 招远市 蓬莱区 海阳市 莱阳市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白石街道 东山街道 凤凰台街道 黄务街道 奇山街道 世回尧街道 通伸街道 向阳街道 幸福街道 毓璜顶街道 只楚街道 芝罘岛街道 滨海路街道 初家街道 黄海路街道 解甲庄街道 莱山街道 院格庄街道 大窑街道 高陵镇 观水镇 姜格庄街道 莒格庄镇 昆嵛镇 龙泉镇 宁海街道 水道镇 王格庄镇 文化街道 武宁街道 玉林店镇 八角街道 大季家街道 福莱山街道 古现街道 城港路街道 程郭镇 郭家店镇 虎头崖镇 金仓街道 金城镇 平里店镇 三山岛街道 沙河镇 土山镇 文峰路街道 夏邱镇 驿道镇 永安路街道 朱桥镇 柞村镇 文昌路街道 东江街道 北马镇 东莱街道 黄山馆镇 兰高镇 龙港街道 芦头镇 七甲镇 山东龙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石良镇 下丁家镇 新嘉街道 徐福街道 诸由观镇 毕郭镇 蚕庄镇 大秦家街道 阜山镇 金岭镇 玲珑镇 罗峰街道 梦芝街道 齐山镇 泉山街道 温泉街道 夏甸镇 辛庄镇 张星镇 碧城工业区 东村街道 二十里店镇 发城镇 方圆街道 凤城街道 郭城镇 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 留格庄镇 龙山街道 旅游度假区 盘石店镇 外向型工业加工区 小纪镇 辛安镇 行村镇 徐家店镇 朱吴镇 柏林庄街道 城厢街道 大夼镇 冯格庄街道 高格庄镇 古柳街道 河洛镇 姜疃镇 龙旺庄街道 吕格庄镇 沐浴店镇 山前店镇 谭格庄镇 团旺镇 万第镇 穴坊镇 羊郡镇 照旺庄镇
“烟台海参”如同“烟台苹果”一样,是闻名海内外的地方特色产品。海参是“海产八珍”之首全世界公认营养价值最高的海参还是鲁参、辽参,其中鲁参尤以烟台海参(刺参)为优。“烟台海参”的海参多肽、氨基酸含量高。我市某海参加工企业曾进口过外国参加工“海参肽”,但因提炼出的海参多肽量少而不得不放弃。作为“海产八珍”之首,“烟台海参”以其不含胆固醇,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而深受北方人喜爱。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所在区域:山东 烟台市 芝罘区 莱山区 牟平区 莱州市 龙口市 招远市 蓬莱区 海阳市 莱阳市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白石街道 东山街道 凤凰台街道 黄务街道 奇山街道 世回尧街道 通伸街道 向阳街道 幸福街道 毓璜顶街道 只楚街道 芝罘岛街道 滨海路街道 初家街道 黄海路街道 解甲庄街道 莱山街道 院格庄街道 大窑街道 高陵镇 观水镇 姜格庄街道 莒格庄镇 昆嵛镇 龙泉镇 宁海街道 水道镇 王格庄镇 文化街道 武宁街道 玉林店镇 八角街道 大季家街道 福莱山街道 古现街道 城港路街道 程郭镇 郭家店镇 虎头崖镇 金仓街道 金城镇 平里店镇 三山岛街道 沙河镇 土山镇 文峰路街道 夏邱镇 驿道镇 永安路街道 朱桥镇 柞村镇 文昌路街道 东江街道 北马镇 东莱街道 黄山馆镇 兰高镇 龙港街道 芦头镇 七甲镇 山东龙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石良镇 下丁家镇 新嘉街道 徐福街道 诸由观镇 毕郭镇 蚕庄镇 大秦家街道 阜山镇 金岭镇 玲珑镇 罗峰街道 梦芝街道 齐山镇 泉山街道 温泉街道 夏甸镇 辛庄镇 张星镇 碧城工业区 东村街道 二十里店镇 发城镇 方圆街道 凤城街道 郭城镇 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 留格庄镇 龙山街道 旅游度假区 盘石店镇 外向型工业加工区 小纪镇 辛安镇 行村镇 徐家店镇 朱吴镇 柏林庄街道 城厢街道 大夼镇 冯格庄街道 高格庄镇 古柳街道 河洛镇 姜疃镇 龙旺庄街道 吕格庄镇 沐浴店镇 山前店镇 谭格庄镇 团旺镇 万第镇 穴坊镇 羊郡镇 照旺庄镇
烟台海域海水清澈、水流湍急、海藻丛生、岩礁林立,为鲍鱼生存提供了丰富饵料和良好生长空间,因此,在此生产的鲍鱼具备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清而味浓特点,无论是烧菜还是调汤,都是上佳美味且妙味无穷。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文蛤蜊许多海域都产,据说唯有黄河口的文蛤蜊最鲜,出口量也是最大,这种比大拇指指甲盖大一倍的外壳有褐色斑纹的蛤蜊,黄河口本土人就叫它文蛤,没有斑纹的白蛤蜊就叫白蛤。黄河口文蛤是蛤中的上品。因其体肥质优,味道鲜美而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许多爱美食的人士经常慕名而来,一边欣赏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观,一边品尝“天下第一鲜”——文蛤的美味,真是悠哉美哉!“天下第一鲜”的文蛤,是东营市河口区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昌邑梭子蟹是昌邑的特有物种,也是昌邑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昌邑梭子蟹个体大,甲壳硬而坚实,色泽光滑呈青黄色。蟹肉肉质细腻、口感稚嫩紧实、纤维丰富有弹性,海鲜味浓郁。成熟的雌蟹蟹黄为石榴红色,雌蟹的卵块,雄蟹的脂膏,吃起来更是鲜美可口。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盟台宴酒在传承中华数千年优秀酿酒文化的基础上,采用富含多种有益矿物质的深层岩溶水,萃取五谷之精华,秘制春曲,独特有机窖泥,混蒸混烧,超长期发酵,酿出的白酒具有“无色清亮、窖香浓郁、醇厚自然、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正是这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美酒密码,加上苛刻要求的几十道工序,成就了绵雅天香的盟台宴酒。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山东枣庄因枣而得名,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是全国唯一相对集中、产量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长红枣生产基地,产量最大、生态环境最好的长红枣生产基地,是枣庄市长红枣基地第一镇,素有“中国长红枣之乡”的美誉。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莱阳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莱阳梨在莱阳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岸和蚬河东岸的河滨沙滩上,尤以红土崖下前后发坊、芦儿港、肖格庄、照旺庄、大小陶漳最为著名,其中在芦儿港还有一棵400多年树龄的老梨王每年依旧开花结果。这里就是“中国梨乡莱阳”。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昌邑市濒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53公里,潮间带滩涂64万亩,负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水面300万亩。昌邑大对虾个体大而侧扁,体表光滑透明、色泽鲜艳,甲壳薄而坚硬、肉质细嫩而味鲜美,雄性呈黄色,雌性呈青蓝色。烹饪后通体橙红、鲜味浓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冠县灵芝富含灵芝多糖、灵芝酸、有机锗、皂苷、腺苷、嘌呤、密啶、麦角甾醇、生物碱、内酯等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品质超群,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单县羊肉汤,属于鲁西南山东菏泽市汉族传统名吃,八十年代,即被收入中华名食谱。最早创于1807年,当时由徐、窦、周三家联手创建,故取名为"三义春"羊肉馆。其创立在那个时期的饮食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日后"单县羊肉汤"的扬名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近200年历史的单县羊肉汤,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香而不腻,烂而不黏"独特风格,载入中华名食谱,以汤入谱的只有单县羊肉汤,被国人称为中华第一汤。民间有云"来到菏泽牡丹城,不品单县羊肉汤,等于白来菏泽走一桩!单县羊肉汤,被誉为中华美食之名汤!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烟台是我国纬度最北的绿茶适栽区。受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影响,烟台茶树生长较慢,茶叶营养成分积累多,品质优良。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烟台生产的绿茶水浸出物为48.6%,比南方茶叶高出14%,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等体现绿茶品质的重要指标可与南方茶叶相媲美,具有“汤色碧绿明亮,叶片厚、香气浓、耐冲泡”等特点。

-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邹城柳下邑猪牙皂,产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看庄镇。柳下邑猪牙皂有600余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特有的树种。是全国四大产区之一。邹城市猪牙皂资源十分丰富,用途广泛,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湍湾紫蒜蒜瓣4瓣-6瓣,茎盘上围成一轮,蒜皮为紫红色,主要特点:蒜头个大,单头重40g-60g,蒜瓣洁白均匀,鲜嫩多汁,口感辛辣,脆香浓郁,风味独特,肉质肥厚,皮薄易剥。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金口芹菜是传统的区域性自选自留品种,由于光照充足,生长期长,芹菜叶柄深绿,株高50cm~80cm,株型紧凑,实心筋少,郁香清脆。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长虹岭花生荚果果腰深、网纹深,果皮洁白;花生仁色泽桃红色,内种皮金黄色,无裂纹。双仁果率大于80%,出仁率大于70%,果粒均匀。百果重240-250克,百仁重100-110克,生食清香甘甜。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枣树在商河县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李桂芬梨果皮黄绿色,呈倒卵形,皮薄核小,平均单果重350g; 果肉呈半透明状,细腻无渣,汁多脆甜,香味浓郁,后味绵长。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商河大蒜蒜皮白中透红,蒜头大,圆扁形,横径6~8厘米,单头约重80~90克左右,蒜瓣大而均匀,皮厚,蒜衣2~3层;鲜蒜肉质脆嫩,口感爽脆,辛辣而不刺舌,蒜瓣均匀;干蒜蒜瓣块大丝少,个头均匀,辛辣味浓,辣味纯正,包衣紧实、不散瓣。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半夏作为郓城传统道地药材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半夏是菏泽郓城传统地道药材之一。以资源丰富,色白、质实、个大而闻名,历史悠久。明朝弘治年间,户部尚书佀钟(郓城人),曾将郓城产半夏带进宫廷,受到赏识,自那时起,郓城产半夏名闻全国,号称“郓半夏”。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1950年以前,垛庄镇射垛、麦腰、官营一带诸村就有栗树栽培的习惯。据说这里的栗子还曾名震京畿,成为乾隆皇帝的贡品。位于七星台下的垛庄镇万亩板栗生产基地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春来栗树绽花,虽无姹紫嫣红的花朵,但那米黄色的穗序,似云如霞,像霜类雪。那浓浓的栗花香味,引来无数的蜜蜂和彩蝶,甘醇似酒,醉倒了前来观花赏景的无数游客,也醉倒了这里的青山绿水……。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高官寨街道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甜瓜种植历史悠久,这里的白沙土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自然条件优越,黄河、小清河、南水北调明渠、东湖水库江河汇聚。沙土地、黄河水加上勤劳质朴的高官寨人民,成就了高官甜瓜水蜜甜的特质,因其香味浓郁、甜脆爽口、细嫩多汁,赢得了市场,也让高官寨街道赢得了“山东甜瓜第一镇”的美誉。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洪门种葡萄有小百年的历史。80年代,全国庭院经济现场会曾经在洪门村召开。可见,洪门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经闻名遐迩。“洪门村家家户户种葡萄。洪门葡萄,家家户户都知道。”夏秋之交的洪门,紫玉叠翠,鲜果飘香。金手指、美人指、蓝宝石、甜峰、蜜光、夏黑……十几种口味的葡萄,在村里随便逛上几户,就能全部品尝到。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山东夏津县黄河故道栽培古桑树历史悠久,种植时期跨元明清三朝。在长久的种植过程中,智慧的夏津人种植桑树防风固沙,食用椹果充饥果腹,形成了以古树、沙丘、河流、村庄协调,农、林、牧一体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沙沟芋头孝河藕、塘崖大米香满口”,这是被人们誉为“沂蒙三宝”的临沂三大土特产。沂蒙三宝的第一宝沙沟芋头,已有300多年种植历史。沙沟芋头母大块多,短粗肥大,干面筋道,细润适口,向有“沙沟芋头好孩儿”的美称。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烟台苹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齐全、产量高、品质好而驰名中外。果实个大、果形正,色泽鲜艳红润,外表光滑细腻,口味酸甜适口,咬一口细脆津纯,清香蜜味,且果肉硬度大,纤维少,质地细,果汁含量在89%以上,糖份含量高,总糖量16.4%,含有铁、锌、锰、钙等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可起到帮助消化、养颜润肤的独特作用。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柘山发展板栗生产有着悠久历史,境内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降雨丰富,各种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板栗生长。板栗栗实、个大、饱满、油足,耐贮藏,果肉多为金黄色,富糯性,甘甜味浓,外皮易剥离。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惠民蜜桃,是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技术人员从当地实生品种中,经过多次嫁接繁育、筛选出的变异新品种,该桃个大,平均果重257克,最大750克,底色黄白,外为鲜艳红色,品质极佳,耐长途贮运,属南方品种群,硬溶质,可溶固形物达12-15%,在当地成熟期为8月上中旬,正值西瓜已完,而其它水果尚未成熟的水果淡季,具有广阔的前景市场。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中国的花生可分为小花生和大花生两大类,都来自国外。小花生原产于巴西、秘鲁,明末清初旅居东南亚的福建人带回中国并传播开来。小花生含油量高,但产量低,故一直不是经济作物,更与外贸出口不沾边。大花生含油量低于小花生,但其高产的特性弥补了含油量低的缺点。126年前,一位美国传教士从家乡带来几粒大花生种子,在登州也就是今天的蓬莱试种栽培并获得成功。从此,大花生在中国落地生根。蓬莱大花生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即墨区地瓜种植面积每年都稳定在近百万亩,曾是即墨人民的“救命粮”“饥荒粮”。特别是东部乡镇沿海多山、旱地面积大,适合抗干旱、耐贫瘠的地瓜生长。当地群众素有种植地瓜的传统,生产经验比较丰富。即墨地瓜以其香、软、粘、滑闻名胶东,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蓼兰小麦生长受干热风影响较小,灌浆期长,籽粒饱满,容重高。“蓼兰小麦”生产采取秸秆还田、宽幅精播、氮肥后移、绿色防控等技术,提升了小麦品质。其籽粒黄白色、饱满、透明、角质、色泽光亮,具有小麦正常的气味,味佳微甜,无异味。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湿面筋含量高,面团稳定时间长,容重高,出粉率高。用“蓼兰小麦”面粉加工出的青岛 “王哥庄大馒头”、“蓼兰大馒头”、面条、包子等食品色泽亮白、口感筋道、麦香浓郁、口味甘甜,是当地的美味食品。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济宁百日鸡原产于山东济宁市,属蛋用型品种。 济宁百日鸡体型小而紧凑。母鸡有麻、黄、花等羽色,以麻鸡为多。公鸡羽色较为单纯,红羽公鸡约占80%,次之为黄羽公鸡,杂色公鸡甚少。单冠,公鸡冠高直立,冠、脸、肉鲜红色。脚主要有铁青色和灰色两种,皮肤多为白色。成年公鸡平均体重为1320克,成年母鸡平均体重为1230克。开产日龄146天,少数个体100天就开产,称为“百天鸡”。年产蛋130~150枚,部分产蛋达200枚以上。平均蛋重为42克,蛋壳为粉红色。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五莲有近500年的樱桃种植历史,全县樱桃种植面积近4万余亩,五莲樱桃口感佳、水分多、甜味足,是美容养颜、C铁双补之佳品。五月到五莲摘樱桃去吧,休闲旅游、避暑、观光采摘的好选择。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茶坡芹菜具有160多年的种植历史,由于当地特有的土壤、水质和气候条件,产出的芹菜以叶绿茎黄、实心无筋、鲜嫩清脆、多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享誉国内外市场,可白口生食,在全国各大超市很受欢迎。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曹县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芦笋之乡”,生产的芦笋以个大均匀、色泽白嫩,营养丰富而享誉内外。曹县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四季分明,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最适宜芦笋的种植,芦笋的口感、品质也是最佳的。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枣庄独特的“水深土厚、风气高燥”的自然气候,以及“崇尚自然、大德侠义”的传统文化,为千古珍畜“黑荄猪(黑盖猪)”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枣庄黑盖猪是枣庄市独特的地方物种和文化遗传资源,是枣庄市畜牧业的“老字号”、是可品味的“原始风味”、是“华夏第一猪”,具有广阔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绿芦笋经过光合作用叶绿素丰富 ,维生素的含量也比较高,吃起来脆而可口,并且营养价值较高,特别是维生素、钙、铁的含量远高于白芦笋。绿芦笋有降血压、软化血管等功效,绿芦笋中含有可膳食纤维,其中的木质素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莒县绿芦笋占全国绿芦笋出口的70% ,而莒县又以小店镇为主要种植产区。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莱芜生姜在我国的栽培和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莱芜县志》记载,清光绪甲午年间,莱芜生姜已作为主要农作物征税。莱芜生姜 以块大皮薄、色泽鲜亮、丝少肉细、辣浓味美、营养丰富、耐贮藏等优良特性而驰名中外。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临沭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寒暑交换,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光照充足;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清爽,适宜种植地瓜。临沭地瓜薯块大小适中、薯皮光滑、肉质细腻、味甜”的优良品质。所生产的地瓜烤熟加工后具有香、甜、软、糯等口感。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南王店镇西瓜种植历史,要追溯到500年前,据《定陶县志》记载,早在明朝中期,定陶 “城南十五里,户多种瓜,沙而味甘,消暑甚宜”。南王店镇有着种植西瓜的先天优势,其自然风貌、原始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有机含量较高,土质以沙土为主,质地疏松,排水性能良好,有共同开展集中种植西瓜大棚产业的内在需求和合作优势。加之拥有成功种植西瓜大棚的经验,拥有强大的专家技术支持优势,故培育出的早春西瓜皮薄、肉质脆且沙,纤维少,中心含糖量达13%以上,吃起来甘甜爽口。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张高水杏,又名邹平水杏,产于素有“杏园”之称的邹平县南部长白山区。张高水杏是生长在特异自然环境下的地方特产,具有个大早熟、味甜香浓的特点,素有“小满三日杏发黄”之说。水杏皮色鲜艳,脆而酸甜,香味浓郁,清爽可口,营养丰富。邹平县张高水杏栽植历史可上溯到隋唐,明清时曾为贡品而久负盛名。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胶州大白菜,俗称“胶白”,因产于山东省胶州市而得名,是山东省的著名特产之一。胶州大白菜以汁白、味鲜甜、纤维少、营养丰富、产量高等特点而驰名中外,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丰富,并有耐储存等特点。胶州大白菜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且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东平湖鲤鱼俗称红鱼,是山东名特水产品之一,以产于东平湖而得名。此鱼原产于黄河,东平湖与黄河相连,水讯时黄河鲤鱼随水进入湖内,湖内水质肥沃,适宜鱼类繁育生长,故黄河鲤鱼在湖内定居。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博兴对虾就是南美白对虾,只不过由于南美白虾非常适合在山东省博兴县养殖,而且博兴县养殖出来的南美白对虾和别的地方养殖出来的南美白对虾不一样,博兴养殖出来的南美白对虾每100克含蛋白质16.8毫克,脂肪1.1毫克,锌8.2毫克,磷40.8毫克,碳水化合物7%,维生素A高达5960个单位,热量达139千卡左右,远远高于其他地方的对虾。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1)独特的地貌地质特征 麻大湖系泰沂山前冲积平原,湖内土壤类型主要褐土,据史志载:“麻大湖古因地势低洼,由孝妇河、郑潢沟、潴龙河、涝淄河、乌河等汇此而成”。麻大湖是鲁北平原的第一大淡水湖泊,坐落在滨州市博兴县城以南,全湖东西最长处7公里,南北最宽处3.5公里,总面积20平方公里。境内可利用发展麻大湖毛蟹等水产品养殖的水域面积约2万亩, 湖泊呈东西方向,宛如长带,湖盆浅平,海拔5.8-6.2米,常年平均水深1.2米。湖区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5度。年大于10℃积温为4321℃;年日照时数为2692小时,无霜期207天,气候条件适宜麻大湖毛蟹生长。麻大湖鱼类资源丰富,水生植物繁多,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之美称,泰沂山前水系交汇而成的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麻大湖地下水与地上如母亲乳汁般的黄河水,融合成麻大湖绝佳的水质特点,加之博兴麻大湖适宜的地质土壤特征、气候特征形成了麻大湖毛蟹独有的生长环境。 (2)独特良好的生态环境 麻大湖内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有优良的渔业资源,广阔的水域滩涂,数量繁多的生物资源。麻大湖水生植物有藕、苇、蒲、稻、菱芡等多种,湖边还有益母草、薄荷、枸杞等药材。九孔白莲藕,为麻大湖所独有,白嫩多汁,甜脆无渣;麻大湖浮游生物资源丰富,初步调查浮游植物有80多种,浮游动物有60多种,底栖生物10余种,渔业资源亦非常丰富,盛产40多种鱼类,另有多种虾、蟹、贝类,金丝鸭蛋、毛蟹、鳝鱼、四鼻鲤鱼风味独特,久享盛名,是历代宫廷的贡品。还有野鸭、大雁、天鹅等8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麻大湖80%水面被芦苇等水生植物覆盖,生态环境良好。湖内有浮游植物83种,隶属于5门17科83属,其中绿藻34种,占浮游植物总数的41.0%;蓝藻29种,占浮游植物总数的35.0%;硅藻16种,占浮游植物总数的19.3%。有浮游动物62种,隶属于3门14目24科32属56种,其中原生动物19种,隶属9目11科11属;轮虫17种,隶属2目5科8属;枝角类17种,5科8属;桡足类9种,3目3科6属。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为麻大湖毛蟹成长提供了全面而营养丰富的饵料。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鱼台县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和光热资源充沛,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野生菌类有近50种,其中有羊肚菌、毛木耳、黑木耳、榆耳、鸡枞菌等食用菌资源,同时独特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非常适宜于食用菌产业发展。2004年,被省农业厅授予食用菌生产先进县;2015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食用菌“全国优秀主产基地县”;2016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017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毛木耳之乡”的荣誉称号。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金乡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金乡大蒜种植面积最大; 金乡大蒜单产、总产全国最高; 金乡大蒜单个蒜头全国最大; 金乡大蒜出口合格率全国最高; 金乡大蒜出口量全国最高 金乡大蒜药用价值全国最高; 金乡大蒜营养价值全国最高; 金乡有全国最专业的大蒜批发市场。

-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临淄历史悠久,是齐文化发祥地,齐国古都、春秋五霸之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孙武、孙膑、田单等一大批明君、贤相在这里施展过雄才大略,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齐文化灿烂辉煌,稷下学宫留下了《管子》、《晏子春秋》、《六韬》、《孙子兵法》等一大批人类优秀成果,是中国古代思想摇篮。百家争鸣之地、战国文化中心,创造了以“变革、开方、务实、包容、智慧”为特色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地域文化—齐文化。金山镇属临淄南部山区乡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河,东邻青州,南邻淄川,西邻张店,属四县交界处,区域内有金山、天堂寨二大自然风景区,相传天堂寨是明代初期女英雄唐赛儿的营寨驻军之地,现遗址尚存,金茶壶、明代摩崖石刻分布山中,具有久远的古代山区文化。边河小米种植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期,谷子就是当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到了春秋战国初期(公元770年—公元前221年)当时齐国的农业主要以谷物为主,对谷子品种已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北魏后期曾任北魏高阳郡太守的贾思勰在临淄任职期间编写的我国第一部农科全书《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平原及山区谷子品种的种植及管理等作了详尽的描述。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谷子产业与产业技术体系》一书中临淄区是山东谷子四大主产区之一,临淄区谷子面积80%在边河山区。近年来边河山区已成为淄博谷子面积最大种植区,边河小米的发展得到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临淄区政府和乡镇政府,对边河小米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每年都进行政策扶持。谷子即粟,脱皮后成小米,小米养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靠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反动派,建立了人民政府。边河小米生产历史久远,见证了齐国农业的辉煌,载有浓厚的齐文化气息,是历史和现代农业造就了边河小米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现已成为人们增进健康的保健食品,最具地方特色,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良好口碑,产品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辐射全国部分大中城市,市场潜力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