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水晶雕刻技艺

  • 项目编号:
    LYG-03-Ⅷ-0012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东海水晶雕刻技艺,连云港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水晶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水晶雕刻。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水晶原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将水晶制成精美的工艺品的过程就是雕刻。水晶雕刻技艺是玉石雕刻的一类,由于,东海是中国的水晶之都,同时也是蕴藏水晶最丰富的区域,因此,水晶雕刻被定名为东海水晶雕刻技艺,主要流布于江苏东海县,以及周边区域。 东海县历史悠久,交通便捷,矿产资源丰富,迄今已发现和查明的矿种37种,其中非金属矿29种。水晶、石英、蛇纹石、金红石等储量较大,居全省或全国前列。东海县东濒黄海,南接宿迁,西连徐州,北邻山东,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县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西行第一县。东海县内水晶总储量达30万吨,石英储量3亿吨,储量、质量均居全国之首,是闻名中外的“水晶之都”。东海的水晶种类非常多,有白水晶、黄水晶、红水晶、紫水晶、茶水晶、发晶、钛晶、粉晶、绿幽灵等。  连云港东海县是我国水晶开采和水晶工艺品的主要产区之一,其水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据《江南通志》记载:“牛山(今东海县城所在地),在海州(今连云港市)西南七十里,产水晶石”。20世纪70年代,东海县山左口旧石器时代的大贤庄遗址出土的“水晶砾石刮石器”,距今约一万年以上。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中云办事处西渚村南部的龙山文化藤花落古城遗址出土的“六棱形水晶柱状体”距今约在五千年以上,为新石器时代作品。汉代,东海境内的曲阳古城和近邻的新沂县的花厅浪渚遗址出土了18棵“鼓形水晶珠”,造型雅典人,别具一格,反映了2000我年前东海境内水晶雕刻制作的样式水准。在对花果山大村水库旁海清寺阿育王塔大修时,发现建于北宋天圣元年的塔柱砖室、石函浅漕内放置“水晶”,说明当时人们把它视为“观赏石”加以收藏,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清光绪、宣统(公元1875-1908年)年间,东海县房山因挖水晶,先后两次发生大规模械斗事件,打死打伤多人。此外,海州出土的清代水晶饰品——“水晶顶冠”,“水晶花翎插管”等,说明清朝政府已经将东海水晶制成工艺品,作为官员顶戴上的修饰,用于官阶标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然水晶视为稀为特种非金属矿产品,作为国防战备物资,并起了个保密代号“105”,负责对水晶的管理、开采、收购,水晶雕刻基本停滞。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东海水晶工艺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1年,以雕塑工艺厂厂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沈明川为代表研发的“毫毛发晶鼻烟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三等奖”,后又被选送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亚太地区”博览会上展出,受到专家的好评。特别是1987年他发明的“局部喷砂”新工艺,移植用于水晶雕刻,已被全国所采用,属国内首创。后来,一批东海人致力于水晶的雕刻技艺的传承保护,使得东海水晶雕刻技艺日趋成熟。目前东海县已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5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4人、连云港市工艺美术大师5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人、高级工艺美术师4人等一大批水晶雕刻技术骨干,已形成人才梯队,为东海水晶雕刻工艺品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

保护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