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琵琶歌

侗族琵琶歌是以侗语南部方言演唱,用琵琶伴奏的单旋律、单声

部,独唱或对唱的一种音乐形式。贵州省榕江县的侗族琵琶歌因其流布较广,演唱形式多样,成为了侗族琵琶歌的主要代表。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都柳江中上游,东靠黎平、从江,南连荔波,西与三都、雷山接壤,北与剑河县毗邻,总面积3315.8平方公里,总人口31.85万人,境内有侗、汉、苗、水、瑶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38%。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38.38%,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侗族先民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历史上侗族没有文字,却能以“歌以传志”的方式传承着侗族的历史和文化,如《找歌的传说》、《侗歌的来历》、《四也挑歌传侗乡》、《琵琶的传说》等,千百年来侗族人民把这些歌或传说当成祖先遗训,教育后代。在侗族琵琶歌的早期发展阶段,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黎平府·风俗》记载:“侗人暇则吹芦笙、木叶,弹琵琶、二弦琴……以为乐”。这一阶段侗族琵琶歌只有男女青年行歌坐夜唱的抒情琵琶歌,如三宝琵琶歌、六洞琵琶歌等,叙事琵琶歌还处于萌芽阶段。到了清代雍正年间,侗语南部方言地区改土归流已经基本完成,社会相对稳定,历史上有名的侗族歌师开始出现,少数接受了汉文化教育的歌师也开始借用汉字来创作和记录侗歌,民间“月也”(集体作客和集体迎客社交活动)频繁,民间的歌唱活动十分活跃。清李宗昉《黔记》记载:“车寨苗,在古州。男弦女歌最清美”。这里的“男弦女歌”就是指车寨侗家人演唱的三宝琵琶歌。这一阶段抒情琵琶歌走向了成熟,叙事琵琶歌开始兴盛,一些有经验的中老年歌手用琵琶、果吉(牛腿琴)来伴奏叙事歌,受到人们的欢迎,先后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民间艺人,据传光绪年间,四十八寨地区高孖寨有个名叫固岚(学名杨枝曜,生于咸丰十二年,殁于民国元年)的侗族文人歌师,首创了男女歌手进歌堂对歌的演唱形式,继承和发展了四十八寨琵琶歌,有力地推动了侗族琵琶歌的发展。

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曲调有百种以上,有大调与小调之分,除有传统的曲调外,多为歌唱爱情的抒情歌,歌词也多是根据曲调临时自编。由于各地使用琵琶的型号不同、定弦不同、方言差异、演唱场所不同和嗓音运用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地域性的琵琶歌。三宝琵琶歌(又称车江琵琶歌,主要流行在以三宝为中心的榕江地区)是抒情琵琶歌之一种,用中型四弦琵琶伴奏,外加果吉协奏,由男子操琴,男奏男唱,或男奏女唱,男声用本嗓,女声用小嗓,在行歌坐夜的场合演唱。晚寨琵琶歌(又名四十八寨琵琶歌,流行于榕江县晚寨一带)既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种,也是琵琶弹唱的一个类型,男声用三弦或五弦大型或中型琵琶伴奏,女声用三弦或五弦中型或小型琵琶伴奏,均为自弹自唱,在整个侗族地区只有四十八寨地区才有女声弹琵琶唱歌。七十二寨琵琶弹唱是一种叙事琵琶歌,流唱于榕江县城西北70公里处以乐里镇为中心的侗乡,多由中老年男性艺人自弹三弦或五弦大型琵琶伴奏,应听众之邀在民居堂屋或长廊演唱,以唱叙事歌或说理歌为主。

演奏侗族琵琶时,多采用坐姿,将琴箱置于右腿上,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竹或牛角制拨片弹奏。侗族中琵琶的定弦比大琵琶高八度,发音明亮而圆润,音色柔和而甜美,既可伴奏琵琶歌中优美抒情的情歌小调,又可为侗族叙事琵琶歌伴奏,有的地区在琵琶伴奏中还加用牛腿琴,以增强伴奏的和声效果。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侗族琵琶的形制也不统一,主要分为大、中、小三种。大琵琶,共鸣箱呈倒桃形,琴头上部较大,张四弦,中间两弦同度,音色柔和低沉。中琵琶,琴箱呈长方形、倒梯形或倒桃形,张四弦或五弦,音色明亮、甜美。小琵琶,琴长60厘米左右,主要用于小歌(侗语称“嘎腊”,是南部侗歌中单声部民歌的统称)伴奏,张三弦或四弦,音色清脆悦耳。

侗族琵琶歌的种类很多,演奏形式和内容各地均有差异。唱法有真嗓唱和假嗓唱两种。大部分地区为男子自弹自唱,或男弹女唱。有的地方却男女都可以自弹自唱。弹唱琵琶歌有两种场合:一种是青年们在谈情说爱时弹唱,内容都是比较短小的抒情歌,往往是即兴创作,一般用小琵琶伴唱,歌声、琴声亲切委婉,铿锵悦耳。一种是歌师们当众弹唱,内容主要为叙事歌,也有喻世歌。苦情歌等其他长歌,一般用大、中型琵琶伴唱,歌声、琴声低沉柔和,浑厚感人。

侗族琵琶歌在侗族民间歌曲中,有相对规范的结构,唱腔由“歌头”、“歌身”、“歌尾”组成,其调式、旋律、节奏、速度都有其鲜明的个性。传承方式大多在民间口传心授,没有固定的唱本,演唱时表演者可以自由取舍,唱腔比较固定,说白则可以即兴发挥。

侗族琵琶歌是侗族音乐中的一项艺术精品,它把声乐与器乐密切地结合起来,弹唱自如,自由潇洒,生活气息浓烈。其歌唱内容几乎涵盖了侗族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古规古理、生产经验、婚恋情爱、风尚习俗、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世代传承,歌脉悠远。侗族琵琶歌不仅仅是侗族音乐文化的瑰宝,也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瑰宝。琵琶歌唱词体现了侗族诗歌的最高水平,对研究侗族社会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具有重要价值。

洪州琵琶歌流传于民间,大多数侗人都会演唱,传承方式主要是在民间自发组织的兴趣爱好组合中互相教授,父子或亲属中并不直接传授。老人教歌,青年唱歌,儿童学歌,这是侗乡人的传统美德和风尚习俗。在榕江地区,有准确名字记载的琵琶歌谱系传承人有:高孖: 第一代固岚 — 第二代固闷、杨胡林 — 第三代杨秀椿、杨秀实(固岚曾孙)— 第四代杨胜美、杨再芬(杨秀椿之子)— 第五代王仲举、杨礼彬(杨再芬之子)。晚寨:第一代固岚 — 第二代艳化、白化(传说固岚的第一批女徒弟)— 第三代蓓金(乃兰之母)— 第四代冬莲(乃兰)— 第五代长姣 — 第六代杏兰、五兰(乃兰之女)。盖宝:第一代固岚 — 第二代固斌、固想(传说固岚的第一批男徒弟)— 第三代吴世恒、萨赛进(女)— 第四代吴明清— 第五代赵学开、杨锦康—第六代杨永清、吴佳明、杨月艳。七十二寨:第一代固岚 — 第二代固和(传说固岚的第一批男徒弟)— 第三代固利、吴顺才(固和之子)— 第四代吴兴武(固和之孙)、固社 — 第五代引娣(固社之女)。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侗族琵琶歌正面临着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侗歌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正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许多著名的侗歌歌手、歌师均已年过古稀,大多数侗族青年外出打工或在校读书,参加侗歌演唱活动的青年人已越来越少,侗歌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危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