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

  • 项目编号:
    SZ-01-Ⅱ-0009
  • 类别:
    传统音乐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江南丝竹,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 
  明代嘉隆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传承方式以“口授心传”为主,用工尺谱演奏,由昆剧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和江南丝竹专职班社进行传承。明万历末在吴中(苏州地区)形成了新的乐种叫弦索,这种弦索乐可称是江南丝竹在苏州发展的前身。它密切结合民俗活动,后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在太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传统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这种技法包涵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等深刻内涵,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它来自民间,植根民间,简便易行,容易推广,有重要的普及价值;江南丝竹乐曲丰富,聂耳把《倒八板》改编成《金蛇狂舞》风靡全国,刘天华改编创作的《变体新水令》也成了乐坛名曲,太仓吴利明、高雪峰根据《太子骑车》乐曲改编创作了《骑车去郊游》,荣获蒲公英奖银奖等等,说明它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江南丝竹的产生和延绵,对民族音乐史的研究,对戏曲、音乐、民俗、群众文化等各种学科的发展,都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小、细、轻、雅”的特征十分明显。
   至“文革”,班社均自行解散,至今, 70 岁以上的老艺人所剩无几,传统江南丝竹曲目传谱很少,日趋濒危。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

保护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