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乐(腰鼓)(扩展)

  • 项目编号:
    LYG-05-III-0009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锣鼓乐(腰鼓)(扩展),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打腰鼓也是春节闹秧歌时表演的一个节目。据说,闻名全国的安塞腰鼓,最早还是佳县、横山等地的移民带到那里后流传开来的。打腰鼓一般是由多人组成的方队集体表演的。表演时,演员腰间斜挂小鼓,双手持鼓槌,随锣鼓、唢呐的伴奏声挥臂击鼓。其动作,时而腾挪跳跃,热烈奔放;时而轻敲慢打,柔和灵巧取豪夺。其队形,时为长龙,时为方阵,变幻有序,步伐齐整。腰鼓形制与花鼓相同而稍大,相传是由花鼓发展而来。腰鼓为木制鼓身,两端蒙牛皮或骡马皮。鼓身髹红漆或黑漆。有的描绘纹饰。鼓身一一侧装置两个鼓环,环上系带,将鼓斜挂于腰际,双手各执一棰敲击。大腰鼓长40厘米、鼓面直径20厘米:小腰鼓长34厘米、鼓面直径15厘米。主要流布于苏、鲁两省的东海县、郯城县。抗日战争时期,以江苏省东海县的南辰乡流传最为红火。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腰鼓舞加入了轻松了《喜洋洋》等曲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老队员的不断交替,在表演内容上,不断充实丰富,臻于完美,逐渐形成了鲜明浓郁的地方特色。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

保护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