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鼓藏节

鼓藏节,俗称“吃牯脏”,是苗族祭祀本宗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它是以血缘宗族为单位进行的祭鼓活动,是苗族最为隆重而神圣的节日。主要流布于雷山县全县的9个乡镇的苗族村寨和榕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雷山县位于黔东南州西南部,是苗族几次大迁徙后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全县总面积1218.5平方公里,辖4镇5乡,总人口15.19万人,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6%。雷山县主峰雷公山自西南向东北横跨全境,是长江水系清水江和珠江水系都柳江的分水岭,县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据《苗族古歌》载,鼓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己经有了。三苗国在与夏王朝的战争中解体,苗族在迁徙西南到达雷公山地区定居后,鼓藏节仍然传承。在汉文典籍中对苗族“吃牯脏”的文字记录,始见于清代。《黔南识略》载:“黑苗蓄发者居多,衣尚黑,短不及膝,十年蓄牯牛祭天地祖先,名曰吃牯脏。因其以肉分赠亲友,而以为肠脏饷客,故名。”清乾隆《贵州通志》:“黑苗在都匀、丹江,镇远之清江,黎平之古州……每十三年宰轱牛祭天地祖先,名曰吃轱脏。”鼓藏节的来历在《苗族古歌》里说的是人类祖先姜央过鼓藏节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妈妈。据说:“有一年,地方忽然发生瘟疫,人死得很多。又一年,天下大旱,颗粒无收,姜央认为这是因为没有祭祖,祖宗生气降的灾害,于是他决定祭祖,祈祷降福子孙。祭祖之后,蝴蝶妈妈高兴,收起瘟疫,普降甘露,年年丰收。从今以后,每12年祭一次祖,姜央祖宗订下的古规,后代子孙照办,代代相传,便成了风俗。”

雷山苗族鼓藏节是苗族最为盛大的宗教祭典活动,由鼓社组织的领导“鼓藏头”操办。鼓藏节的第一年二月申日,全社男女老幼集中到迎龙场的枫香神树脚,由“鼓藏头”在五彩宝辇下主持“招龙”仪式。神树上贴满了剪纸太阳图案和小纸人(地神)。摆放的祭品有一头肥猪,12碗酒,12碗鸡、鸭、鱼。身着祭服的祭师首先念“招龙”词,朗声背诵家族史。背完家族史,祭师用麻线穿住一只绿头公鸭的鼻子,沿着山上的“龙脉”下到山寨。挑选出的一伙精壮汉子紧随祭师身后,拿上五彩三角小旗和小纸人(地神),沿途插放,一边吹奏“招龙”芦笙曲,一边呼唤:“快醒快醒地龙神,鼓藏节已来临,起来与祖神共欢庆。”全体族人则在山上植树造林,而后在迎龙场集体踩鼓跳笙。

第一年的七月寅日举办“醒鼓”仪式。地点是鼓山上的鼓庙里。仪式由身着牯藏服的“鼓藏头”主持,参加人员有祭师、各寨寨老、各家族代表。祭品为酒、鸡、鸭、鱼和糯米饭,每样祭品均分成12份摆放。祭师首先念诵《牯词》,念毕,宰绿头公鸭一只,将鸭血淋洒在圣鼓周围。寨老们吹响芦笙,“鼓藏头”用缒击鼓三下,然后祭师念《醒鼓词》“醒鼓”队伍回到寨上的“鼓堂”。

第二年十月卯日举办“迎鼓”仪式。仪式地点、参加人员和祭品皆与“醒鼓”相同。祭品摆放后,祭师念诵《迎鼓词》,念毕,“鼓藏头”举砍刀在前开路,象征性地将祖灵圣鼓迎回山寨,迎鼓队伍吹奏芦笙跟随,回到山寨鼓堂,全体村民跳“踩鼓舞”恭迎。

第三年的四月吉日,举办“审牛”时唱《赞牛歌》,并用芭茅草扫遍牛的全身,表示已将附在牛身上的邪气驱除。同年九月丑日,举行献牲、祭鼓仪式,将每头已按习俗打扮过的祭祖牯牛宰杀用于祭祖。节日共计14天,最后一天全体寨民集中到鼓庙举行祭鼓仪式。

第四年十月丑日,举行杀猪祭鼓仪式,称为“白鼓节”。是日天亮前,“鼓藏头”家率先杀猪,然后各户相继进行,中午各户举行家祭。寅日,全体寨民在牯庙举行公祭。第14后天将祖灵圣鼓送回牯山,持续4年的“鼓藏节”到此结束。

鼓藏节每隔12年举办一次,苗族习惯首尾两头数,也有称13年过一次鼓藏节的说法。每届持续4年,现在改为3年,习惯称第三年为鼓藏节。

鼓藏节是苗族隆重而独特的节日,是苗族属一牯(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每隔12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达4年之久。鼓藏节中的“牯”是祖先神灵的象征,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进行。苗族鼓藏节具有特定的过节程序、仪式和专门的“鼓藏语言”。同时,“鼓藏头”,一经产生,这一时期的“鼓藏头”便是全牯社的权威,被视为祖神的代言人。

由于鼓藏节是苗族传统的祭祀大典其规模宏大,节日仪式复杂、独特,持续时间长,节日的宗教神圣功能突出,具有宗教学的研究价值。鼓藏节在数年的节日过程中,不断对“牯社”全体成员进行苗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再教育,对全体成员进行苗族文化身份的强化教育,使全体成员凝聚苗族的族群之中。鼓藏节中诵读的口传历史迁徙歌,是苗族的一部口传史,是研究苗族历史的重要依据。在鼓藏节中展示的苗族服饰和歌舞艺术,极具民族学、艺术学和美学价值,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依据。

苗族鼓藏节的传承人主要是指‘鼓藏头’,即组织鼓藏节活动的族老。按照苗族的子父连名推,迁徙至雷山的苗族先祖是:嘎待—有嘎—昂有—久昂—罗久—故罗—香故—榜香—妹榜—央妹—灵央—没灵—罗没-希罗—扭希—罗扭—亮罗—香亮—灵香—尼灵—柳尼—福柳—欧福—九欧—纳久—扭纳—寨扭—金寨—栋金—李栋—雄李—你雄—欧你—客欧,共34代。

雷山县各地苗族过鼓藏节时间不同,乌流和也改是逢丑年过鼓藏节;西江千户苗寨的平寨、东引、白岩、也薅、羊排、南贵、干荣、长乌及控拜、麻料、乌高等村寨是逢寅年过鼓藏节;陶尧、乌尧、黄里、中寨、羊吾、大龙、小龙、鸡勇等寨是逢卯年过鼓藏节;羊排、大小郎当、大小固鲁、猫猫河、脚猛、南猛、排卡、水寨、中寨等村是逢辰年过鼓藏节;郎德上寨等则是逢申年过鼓藏节。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因历史的原因,曾一度中断。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鼓藏节予以尊重和保护,如今苗族人民可以自由地过自己的鼓藏节。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部分村民过鼓藏节只是流于形式,祭祀过程中的一些“鼓藏隐语”绝大部分村民已不会说,程序已简化。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部文化的不断进入,苗族鼓藏节的文化生态环境同样受到严重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