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瓦窑四面花鼓

瓦窑苗族花鼓舞,是一种以牛皮大鼓为道具的苗族民间舞蹈,主要流布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及其周边地区。瓦窑位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角,距县城所在地67公里,现有6个行政村,24个自然寨,90%的村民为苗族。瓦窑海拔高度750米,处于腊尔山的褶皱里,是武陵山脉腹地,亦是云贵高原东部大斜坡与湘西丘陵的过渡带。地势北高南低,为典型山原丘陵地貌,山坡草场辽阔,气候温暖湿润,极利于林木和农作物生长,并以盛产油茶、茶叶和优质稻米享誉一方。

据苗族《迁徙歌》叙述:“沿着务撬稀务撬萨上来,一路人马男女相跟,老少相从,跋山涉水,克服重重障碍和困难,来到了占楚占菩地方(长江流域,战国时期楚国某地)……选定好日子、择定好时辰,制鼓集会、削筈祭祖,人山人海,歌笙悠悠”。反映瓦窑苗族花鼓舞很早之前已于苗族民间祭祀活动中出现,并与《松桃厅志》风俗卷记载:“苗家无祖龛,以碗柜为其上,祭之大者,拣旷坦地延苗巫鼓歌,集亲戚族姓于场,椎牛宴乐”的史实相互吻合。明万历年间,统治者为加强对苗族的控制,从松桃正大亭子关至湖南永顺,筑起一道300余里边墙,将瓦窑以西广大苗民封锁在边墙之外,瓦窑苗族花鼓舞由此一度趋于沉寂,直至解放后,瓦窑苗族花鼓舞才得以重放光彩。

瓦窑苗族花鼓舞有两面鼓舞和四面鼓舞之别。两面鼓舞为一人固定敲击鼓点,指挥舞蹈节奏的快慢缓急;男女舞者两人各站鼓面一端相对而舞,也可四人同舞。四面鼓舞又称八音协奏,是瓦窑苗族花鼓艺术的主要象征。可细分为四人舞和八人舞。四人舞以鼓为圆心舞蹈,时而腾挪闪跃,时而绕鼓换位,击鼓而舞,要求鼓音、鼓点、节奏、动作一致,快慢相协。八人舞则每方两人,时而交叉击鼓,时而并肩同舞,舞步对应、舞姿相协、场面恢宏而热烈,彩绸交织、五彩纷呈。

瓦窑苗族花鼓还可按功能划分为:拜神祭祖的神鼓,辞旧迎新的年鼓,催人奋进的战鼓,互诉衷肠的情鼓,以及迎宾鼓、喜庆鼓、拦路鼓、叙事鼓、生产鼓、生活鼓、茶鼓、木叶鼓、接龙鼓、迎亲鼓、送亲鼓、游方鼓、蛙鼓、蛇鼓、猴鼓等80余种类型。其中以神鼓、年鼓、喜庆鼓和拦路鼓最为热烈隆重。神鼓,苗语叫“农涅海诺”亦称为跳吃牛鼓舞。是在举行盛大祭祀活动“农涅”时表演,目的在于庆神,时间可长达几昼夜,肃穆隆重。跳吃牛鼓舞之先,是巫师率领抬腿亲陪神者绕场三周。接着主人领客人载歌三周。绕场时,长辈在前,年轻人尾随其后。绕毕,叩请舅辈先击,俗称开鼓。随之主人唱歌击鼓,而后邀请客人玩鼓。且被邀者多为表兄弟妹。玩鼓时,边打鼓边舞蹈边唱歌,场面热烈而隆重。年鼓,苗语叫“诺那阿”或“诺玩年”,均于农历春节举行,是苗族“正月玩年”的娱乐活动内容之一。喜庆鼓,多在“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赶秋节”等盛大节日集会上表演,其目的主要是祝贺佳节。拦路鼓在瓦窑鼓舞中别具一格,多在春节期间进行,青年男女于村头、路口设鼓拦客,切磋鼓技,交朋结友,闹春玩年,以图幸福吉祥。

瓦窑花鼓舞的动作套路取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既有表现男性阳刚之美,也表现女性细腻秀柔之美。据统计,现留存100余式。内容多表现祭祀、劳作、休闲等生产生活场景,以及摹仿动物形态。臂如:顺江放牛、舂碓推磨、割谷打稻、挑花绣朵、淑女梳妆、叙事摆古、神猴拜月、金蛙戏荷等等。瓦窑鼓舞套路较多,鼓点节奏的丰富多变,但规律性很强。常见的有2/4、3/4、4/4几种,几个动作为一组,几组为一盘,巧于变化组合。

瓦窑苗族花鼓舞蕴机巧于拙朴之中,藏灵秀于粗犷之内,是瓦窑人民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生命内涵符号,也是松桃苗族文化的根、源泉和力量所在,其基本特征如下:鼓舞起源于瓦窑苗族民间祭祀活动。其神鼓舞肃穆隆重,是在盛大祭祀活动农涅(椎牛)时进行,目的在于祀神,具有鲜明的祭祀性特征;花鼓舞作为瓦窑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于战鼓、叙事鼓中蕴藏了大量有关民族历史、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的人文信息,并以此形成独有的叙事性特征;蛙鼓、蛇鼓、猴鼓的基本动作,系摹拟于动物的形体动作,构成了瓦窑苗族花鼓舞的仿生性特征;除神鼓表演有牛角、长号渲染气氛外,多数花鼓舞仅用两面鼓击打鼓点,以指挥舞蹈节奏的快、慢、缓、急,形成了瓦窑苗族花鼓舞伴奏的单一性、简约性特征;瓦窑苗族鼓舞动作古朴大方,且表演风格真挚、自然、纯美而质朴,无矫揉造作之感,具有完整的原生态特征。

瓦窑花鼓舞是苗族的艺术瑰宝,也是民间舞蹈的奇葩,其祭祀性、叙事性、仿生性特征在国内民间舞蹈中罕见,极具研究价值。此外,花鼓舞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发掘、抢救和保护这个宝贵的民族文化信息库,对丰富和完善中华舞蹈艺术,保护和促进世界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瓦窑花鼓舞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方式为主,每个鼓班都有着严格的传承谱系,现以当地较为出名的龙世碧鼓班为例,主要传承人有:田岩二、龙长顺、唐大贵、龙秋堂、龙建高、龙建忠、龙金碧、龙世碧、龙再碧、龙凤碧、龙贵花、龙贵林、龙文昌、吴桃花、吴文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瓦窑苗族花鼓舞面临严峻的传承危机,据普查结果表明:目前仅有10个鼓班艰难生存下来,有鼓师40余名,鼓手800多个,花鼓舞的基本动作套路,也从鼎盛时期的120余式减至100余式,20多式优秀动作套路被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