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红木雕刻技艺

  苏州红木雕刻技艺,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苏作红木小件雕刻历史悠久,古吴胜地怀有绝技名师巧匠代有其人,雕刻技艺以疏朗润厚清逸,运刀含蓄面闻名于世。明 张翰《松窗梦语・百工纪》讲到“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吴制器而美以为非美弗珍也。……四方贵吴而吴益工于器。《苏州府志》、《吴县志》等方志记载:“板方则是袁友竹,回旋(园件)则是邬四,皆一时之良工”,为“明朝一代的妙技”。  明万历年间苏州建有许多木作专业作坊,能工巧匠更是人才济济,出现了不少木雕名家。如明代艺人鲍天成,长于雕刻各种器物,其造型别具匠心,与众不同。清代“苏作”红木雕刻更加精益求精。现在苏州园林内的陈设,有不少是清代的遗物,诸如地罩、挂落、几、座、案、灯、屏、架雕刻艺术水平极高,神韵天成、精妙无比。清代艺人杜士元雕刻技术超群.曾为宫中制一罘(宫殿入门处所设屏风),上雕五百罗汉,人称“精细绝伦”。
  红木雕刻工艺作为木器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繁多,造型各异,它集工艺和美术于一体,在祖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群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令世界各国的能工巧匠们难望其项背。《考工记》中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可知工艺之事,确非常人之事。在漫长的岁月里,在红木雕刻工艺的发展史上,产生过无数能工巧匠,制作了无数精美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不权为历代帝王、权贵及文人雅士们收藏和赏玩,有些还被诠释美化,成为具备宗教、道德、文化和财富等内涵的器物。
  红木雕刻工艺技艺深奥无比,制作出形、神、韵完备的器物需有广博的知识和坚实的手工技艺。雕刻器物方非一式,圆各有异,线面曲折,凿枘无悔,它的制作毕意是一门难以掌据的特殊手工艺。由于地区工艺传统的局限,又由于家族或师徒传承方式,学艺者非十年八年难成气候。众多艺人,耋耋这年亦不敢说技艺精绝。那些传世雕刻作品,鬼斧神工,精美无比,实是艺人们多年精神所致。所以青石供养、果蔬花木、一虫一鸟,有比真山真水、真果真花、真虫真鸟,更为可爱,更为动人。实在说,只有成熟的文化、美术才能超越自然形象。只有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的高超技艺,才能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从明到清始终是江南经济重镇,人杰地灵,文人墨客汇聚,当地红木雕刻制作工艺达到其黄金时代。很多文人不但参与设计,亦亲自动手制作红木雕刻品。这使红木雕刻工艺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艺术表现力亦得到很大提高,清代红木雕刻工艺在苏州地区已达精妙之境。
  光福是素有“香山匠人”之称的雕刻之乡。是红木雕刻制作的主要集中地。80-90年代,光福红木雕刻厂及光福周边各村红木雕刻作坊遍地开花,从事红木雕刻艺术品创作、工艺品制作、红木家具雕刻的红木雕刻艺人很多。
“苏作”红木雕刻技艺在2009年被确定为苏州市吴中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光福镇人民政府:钟锦德红木雕刻工作室,陈忠林雕刻工作室被列为保护、传承“苏作”红木雕刻技艺主要单位。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