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婚庆夜筵(岑巩县)

土家族婚庆夜筵是岑巩县境内居住的土家族人民婚嫁喜庆日中的一种文化习俗。岑巩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东北部,贵州高原东部。处黔东低山丘陵中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下黄土至小顶山一带地势较高。县境大部为低山丘陵,面积1486.5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129个村,约22万人。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的18%。岑巩县是华东、华南进入大西南的主要交通要道,湘黔铁路、320国道、正在建设的GZ65号高速公路、舞阳河沿县城穿过。岑巩县属低中的丘陵地貌、寒武溶岩地质,中亚热带到南亚热带气候型。全县有常年江河二条,是一个苗、侗、土家、仡佬等多民族杂居县。

岑巩历史悠久,是贵州最早的开发地之一。唐、宋至清末,均称为思州。曾经是思州安抚司、宣慰司和思州府治所。在古思州治地(今岑巩)境内的羊桥、客楼、注溪等乡镇的农村,在婚庆日大多流传有吃夜筵的习俗。尤其是羊桥土家族乡和注溪乡的土家人最为擅长对酒歌、行酒令欢度良宵,直至天明。当地八、九十岁的老人至今还依然记忆犹新,出口成词。据传,土家族人田氏先祖,素有勇略,受命收服南蛮边叛寇王贵谦、傅事鲁等,第二十一世祖田谨贤授思州安抚使(公元1278年),奉诏朝参赐荣禄大夫。时逢长子惟庸婚庆,于是大摆筵席载歌载舞以示庆贺,直至天明。此后居落龙江河两岸的田氏族人以及钟灵(今羊桥土家族乡)戴氏家族中的文人墨客,便利用婚嫁的喜庆日,展现其才华,透过唱(唱酒歌)、对(对对联)、令(行酒令)来增进亲友之间感情的交流和了解,并将其箸成文字脚本在家族内广为流传。每逢婚嫁日,日落过后,便燃起烛火,大摆筵席,邀约众亲吃夜筵欢庆婚礼。散落民间的夜筵唱词脚本内容不一,丰富多彩,有的脚本通过不断的传承和修改已成为土家族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茶余饭后、山上山下人们时不时地悠闲地对上几句酒歌。平庄乡的现年八十三岁的罗凤珍老人尚能记忆犹新,出口成词。土家婚庆夜筵通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民众长期以来喜庆交往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在结婚喜庆的当天,吃完晚饭,大约晚上八、九点钟,便开始摆上筵席吃“夜筵”。家族中的文人墨客,透过唱(唱酒歌)、对(对对联)、令(行酒令)来增进亲友之间感情的交流。陪嫁方的送亲客(又称喜尊或皇客)有几人便在堂房摆上几卓筵席。来的送亲客男女各半,每桌筵席上安置一名送亲客坐上席,旁边由红叶公(即媒人)相陪。一桌八人,都是挑选家亲内戚好友中懂礼节、有知识、能歌善酒的人相陪。请一名把壶先生坐于席上的右下角为总管,其余陪客坐位都有一定规矩,按礼节入座。筵席上的佳肴最为丰盛,桌上都离不开一个主菜“膀”,菜的数量为双数,16个至24 个菜不等。

举行“吃夜筵”的形式和内容,讲究礼仪周到,喜庆欢乐,又丰富多彩。客人上坐后,由红叶公(媒人)邀约恭贺新郎新娘三盅,喝第一盅言:堂前有对好鸳鸯,一个凤来一个凰,凤都好比周公姒,凰都好比周文王,贺喜你二人姊妹天长地久,地久天长。二盅言:一堂喜气闹沉沉,之子于妇宜家人,千载良缘由风缔,百年佳偶自天成,贺喜你二人姊妹鸳鸯并舞鸾凤齐鸣。三盅言:门前喜鹊叫喳喳,昨夜洞房烛生花,关睢且喜今朝咏,麟趾必然异日夸,贺喜你二人姊妹鼓琴鼓瑟宜室宜家(或龙凤花烛照堂前,枝二顶上报三元,文定厥祥从此咏熊熊叶吉七来年,贺喜你二人姊妹举案齐眉富贵双全)。新郎新娘谢礼毕,大家互相看(劝)菜饮酒,最先由主方陪客讲令,一盅令:八人排列坐四方,八个盘子摆中央,一席共酌八盅酒,八人共庆永无疆;二盅令:一张桌子四角轮,金杯玉盏摆几层,这桌筵席摆的好,摆的龙肝合凤心。又令:一张桌子四四方,四根板凳鸳鸯相,玉石盘子当中搁,二位喜尊酒斟上。三盅过后,宜菜宜酒,总官言:“后园喜雀叫喳喳,红鸾天喜到主家,众位六亲高台坐,象牙筷子‘膀’(菜名)开花”,主家陪客言:“膀上开花膀脚阴,花开园中自有因,厨官之人费了事,剪花之人费了心,象牙筷子挑开去,众位六亲一齐行”,又“青鱼背,鲤鱼鳞,鲤鱼鳞上花层层,象牙筷子挑开去,八硐神仙把菜行”。酒喝至二晕(即差不多)时,男桌讲令、女桌行酒歌、测字活动便开始了。

遵照土家族婚礼的习俗,开令的第一个人是喜尊。按礼喜尊首先开腔讲了挠口令:江边一支柳,留来满桌走;留柳不吃酒,吃酒不留柳”这拣口令。随即由出令人到神龛上拿来一根竹香捧在手上,并解释说:这杯酒代替江,这根香棒代替一支柳,这支柳顺右手轮流传送。柳到谁的手上就念一遍口令,念完传给下一个人,全部传完就把柳放在桌上”。待这个拣口令全桌人念完后,开令者提请大家把手掌伸出敞开亮牌,谁手上有柳即不吃酒,没有者罚酒一杯。席上聪明的人,念口令时会悄悄地折断一小节在手心,香棒传给下一人;不懂者将柳全部传下后,手中无柳就被罚酒了。

跟着另一个人出挠口令道:塘边一对燕,塘干燕也飞,团转团团转,依旧回塘边,齐桌不吃酒,进退酒三杯”。出令者进一步解释说:这杯酒代替池塘,这双筷子代表一对燕,把酒吃完变成塘干,拿筷子去夹菜等于燕飞,大家吃了菜筷子放在桌上,好象燕回塘边了”。解释之后,于是从左到右,人人念一遍所开之挠口令。不能念错,错念了就罚酒一杯。最后念完口令,由出令人检查每个人放在桌上筷子头头是否与桌边同齐。齐桌者不吃酒,筷子放进桌内或超出桌外,即进退者罚吃酒三杯,出的这个令也同前一个挠口令一样,聪明者在念口令时,就悄悄把筷子拨弄与桌边排齐;不懂者当然就只有多喝几杯了。接着顺手再出口令,轮到红叶公出场。他说:我测一个字,这个字各讲各的,今年相公禄位高升,我没带财来,只用话语相贺。测一个“夫”字,讲四句话,这个字要有三个字同头,三字同旁,意思相联,不能断字源”。解释完毕,红叶公第一个讲起:“三字同头大丈夫,三字同旁姊妹姑,有了大丈夫,配得姊妹姑”。另一人接着讲:“三字同头天下丁,三字同旁淡酒清,有了淡酒清,待得天下丁”。再一个人又说:“三字同头雷雨雪,三字同旁秋稻秸,有了雷雨雪,丰收秋稻秸”。这种测字令,人人都设法对上。如果跟着讲上者不吃酒,否则喝酒一杯。

在女客桌上,同样热闹非常,既唱歌又出令。她们出的贺喜令云:“竹叶尖尖,竹子绵绵,笋子得吃,竹子值钱,贺喜二人姊妹,富贵双全”。接着又一人唱:“麦叶尖尖,麦根绵绵,麦子得吃,麦面值钱,恭喜二人姊妹,双美团圆”。随即一人歌道:“棉果尖尖,开花绵绵,棉花有用,织布值钱,喜庆二人姊妹,喜成良缘”。又道:“莲花尖尖,莲藕绵绵,莲花好看,莲藕值钱,贺喜二人姊妹,相爱无间”。能接声编唱者不吃酒,对唱不上者高兴举杯一饮而尽。还有测字令:“二人相见出兰天,一女耕种半边田,我王头上加两点,千里因缘一线牵。荣华富贵,双双团圆”。谜底为“夫、妻、义、重”。破谜后敬全桌人各饮一杯酒。再有“什么落地无声,与什么交情,做成什么爱人真爱人”是问答歌唱。唱道:“白纸落地无声,与笔交情,写出巧妙文章,爱人真爱人”。又一人接腔道:“头发落地无声,与梳篦交情,梳出盘龙计,爱人真爱人”。还有接唱:“灯草落地无声,与油交情,点灯照耀龙凤宝殿,爱人真爱人”。再有歌唱道:“针线落地无声,与布交情,绣成鸳鸯龙被,爱人真爱人”等等。

吃“夜筵”,世代相传于民间,源于生活,借鉴古人智慧,不断吸取精华并加以创新传承至今。传承无固定的形式,唱本以手抄本为主,多为口头传承,岑巩县境内土家婚庆夜筵传承较为规范的当数羊桥土家族乡的戴氏土家族人及注溪乡衙院村的土司后裔田氏家族。居落龙江河两岸的田氏族人以及钟灵(今羊桥土家族乡)戴氏家族中的文人墨客,便利用婚嫁的喜庆日,展现其才华,透过唱(唱酒歌)、对(对对联)、令(行酒令)来增进亲友之间感情的交流,并将其箸成文字脚本在家族内广为流传。已历时二十三世。

土家婚庆夜筵是古思州治地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娱乐表现形式,富有土家族人民间特定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是民间艺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生活气息浓郁,可操作性强。文本散落民间,具有个人传承性,易于流失。许多唱词仅为口头记忆传承,极具流失性,以完全处于濒危状态。加之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婚礼安排夜筵的已逐年减少,年迈的老年歌手因无传承人而处于极度濒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