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

  • 项目编号:
    JS-01-IV-0003-02
  • 类别:
    传统戏剧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扩展项目。亦称“淮扬文戏”,主要流布于镇江、扬州、南京、上海、苏北及安徽部分地区。

20世纪30年代中期称“淮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现名。它以扬州和镇江地区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吸收了清曲、民歌小调等发展而成,并集广场艺术、庙台艺术、庭院艺术和剧场艺术于一体,经历了由坐唱、行唱到演唱的流变过程。
其音乐结构为曲牌体。至今仍在舞台上使用的有《梳妆台》《大陆板》《数板》《回龙》《摇板》等。其中以金派唱腔的《梳妆台》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常用的主要曲调。该艺术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公认的流派有金(运贵)派、高(秀兰)派和华(素琴)派等三大流派,而金派艺术是三个流派中唯一被文化部备案的,由生角女演员金运贵创立,于上世纪40年代前后形成并风靡整个剧坛。其特点是音域幅度小,字多腔短,似平非平,明快如诉,所唱《梳妆台》《补缸》《数板》《哭小郎》诸曲均贯穿同一风格,被称为“金调”或“自由调”。金派艺术在镇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传承,其传承方式为:学校教学传承和师徒传承相结合。新中国成立后,镇江金星扬剧团改名镇江市扬剧团,1996年镇江“四团一校”(含市扬剧团)合并成立了镇江市艺术剧院。代表性作品有:《二度梅》《珍珠塔》《济公传》《挑女婿》《看灯记》《铁面情》等。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

保护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