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会船

  • 项目编号:
    JS-01-Ⅹ-0006
  • 类别:
    民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清明节(溱潼会船)是有着800多年历史的特大型水上民俗活动。系“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之民俗类项目。
溱潼会船之起源有:祭祀真武大帝说;明初朱元璋寻祖说;明侯必大抗倭说等。但多以南宋名将岳飞及义民张荣、贾虎在溱湖与金兵作战,而形成清明第二天溱潼地区百姓撑船祭祀阵亡将士,逐渐演变成撑会船习俗的传说为主。众传说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祭祀忠魂英烈,二是撑会船比赛兼民间文艺表演。
溱潼镇位于姜堰北郊,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典型的苏北里下河水乡环境。水乡人生产、生活离不开船,风里浪里练就水性和船技,因而有了每年的撑会船竞技活动。
每年清明节前后,姜堰区溱潼镇及周边二百多座村庄千余供船、龙船、篙船、划船、拐妇船参加表演与竞技。活动程序为:选船,试水,铺船,祭祀,赴会竞赛及水上文艺表演,送头篙,酒会,唱夜戏。参与者及观众十多万人。
祭祀是会船活动中的核心。当地有“早烧清明晚烧冬”之说。清明当天或提前一天各户人家均祭祀自己的祖宗,清明第二天则祭祀无名坟墓,祭奠阵亡将士。
溱潼会船形成于宋朝,发展于明清,兴盛于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文革”一度湮没,改革开放后恢复,1990年以来得以弘扬。
溱潼会船集中反映了里下河地区稻作文化区域的典型民俗风情,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人类学、民俗学价值,是一部活的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