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茭白

  • 更新日期:
  • 保护日期:
  • 保护范围:
    浙江省台州市
  • 特产分类:
  • 颁发机构:
  •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

黄岩双季茭白,夏茭个体大,肉质茎长而饱满,秋茭肉质茎略细长;皮色乳白光亮,肉质脆嫩致密,口感鲜甜清香。

(一)地形地貌 黄岩区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东临椒江、路桥区,南连温岭市和乐清市,西邻仙居县和永嘉县,北连临海市,地域总面积988平方公里,划分为6乡5镇8个街道。 区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括苍、雁荡两山脉所绵亘,前者居区之西北,后者居区之西南,均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米左右,成中—低山地。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倾低,大致有1000米、500米、200米三个显著高程的山地面。区境东南部为海积平原,海拔2-4米。平原之内,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系“温黄平原”的一部分。 (二)气候特征 黄岩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10℃的活动积温在5336℃~5393℃之间;年平均无霜期为260多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67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左右。温暖湿润、日照适宜、雨水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条件,为茭白生长提供了独特的气候环境。尤其是充足的雨水、湿润的气候更有利于茭白肉质松软细腻及肉质茎的膨大,提高茭白的内在品质和商品性。 (三)土壤情况 黄岩茭白主产区在黄岩区长潭水库下游的平原地带和部分山地水田。平原地带土壤主要有潮土和水稻土二类,耕作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在3%以上,为黄岩茭白的生长提供天然适宜土壤。山地水田土壤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普遍在3%左右,同样适宜茭白生长。富含有机质的深厚土壤为茭白肉质茎的伸长及饱满提供了生长基础。 (四)水文情况 黄岩区境内主要有永宁江水系和金清河水系。河道主要由1条省级河道(永宁江),8条市级河道,18条区级河道和1300多条区级以下河段组成,平原地区河网交错,水资源非常丰富。已建成水库26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长潭水库),中型水库2座(秀岭水库和佛岭水库),小(1)型水库9座,小(2)型水库14座,总有效库容77376万立方米,其中可供农业灌溉库容为24624万立方米,水库灌溉水质均为Ⅰ~Ⅱ类。其中茭白主产区主要集中在Ⅰ类水库(长潭水库)的下游平原地带,在优质水源的滋润下,茭白的皮色更加洁白柔嫩,品质优良独特。

(一)产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路渠通畅、水源丰富、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种植。 (二)品种选择 黄岩茭白以设施栽培为主,宜选择夏茭早熟的优质双季茭白品种,如黄岩双季茭白、浙茭3号、浙茭8号等。 (三)“带茭”两段留种育苗 夏茭采收中期选留已孕茭并可见茭荚特征的植株(孕茭)作种株,当种株基部新抽分蘖植株高度达到35 厘米就可定植。7月上中旬定植种苗进行秋季栽培。秋茭采收期间再次进行种苗选留,选择孕茭时间集中、孕茭节位低、孕茭比例高的茭墩作种墩,在翌年1月~2月上旬秧苗未抽发前将种墩移植到露地寄秧田里。春季种墩抽发后再进行二次分墩,繁殖用于种植的种苗。“带茭”两段留种育苗既保证了品种的纯度,明显降低了雄茭、灰茭比例,又达到了品种复壮效果,茭荚、肉质茎更加粗壮,商品性好。 (四)定植 7月上中旬定植,行距100厘米~110厘米,株距35厘米~40厘米,每亩种植1500穴~1900穴。 (五) 秋茭田间管理 1、肥料管理 在定植成活后施提苗肥,亩施低磷配方肥20公斤~25公斤;隔15天左右施分蘖肥,亩施高氮中磷钾配方肥25公斤~30公斤;隔15天左右再亩施高氮中磷钾配方肥30公斤~35公斤,孕茭前一星期左右停施;待50%左右植株开始孕茭后视植株长势,如出现肥力不足现象再亩施低磷配方肥15公斤~20公斤。 2、田水管理 分蘖前期保持3厘米~5厘米 浅水位,随着植株生长逐步加深水位,孕茭期保持15厘米~20厘米深水位。孕茭期深水管理,可以提高茭白肉质茎的长度与白嫩度。采收盛期保持3厘米~5厘米浅水位。采收结束后,放干田水。休眠期保持田间土壤湿润。 3、去草去杂 在植株封行前耘田1次~2次,达到田无杂草。结合耘田,及时剥除黄叶、老叶、病叶,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茭白质量安全。采收期间及时拨除灰茭植株。 (六) 夏茭田间管理 秋茭采收后,植株逐渐进入休眠期。12月中下旬,设施栽培的茭白田,齐泥割除地上部枯黄的植株,清洁田园。然后盖棚膜,施基肥、灌水,进行夏茭的田间管理。 1、温度调控 天气温和时棚架两头通风;晴好天气棚内温度超过 30℃时及时揭边膜及两头进行通风;遇连续阴雨天气时加强通风。小棚一般在3月下旬揭膜,大棚待清明以后全部揭膜。茭白大棚科学的通风管理,培养粗壮植株,可以增加茭白单荚大小,提高商品性和产量。 2、肥料管理 基肥亩施三元复合肥15公斤~20公斤作底肥。追肥掌握“促—控—促”施肥原则,第一次在苗高10厘米~20厘米时,亩施中氮低磷高钾配方肥15公斤;隔15天左右进行第二次追肥,亩施中氮低磷高钾配方肥15公斤~20公斤;再隔15天左右进行第三次追肥,亩施高氮中磷钾配方肥25公斤~30公斤。孕茭前一星期左右停施,即大棚一般在3月下旬,小棚在清明前一星期停施。待50%左右植株开始孕茭后,如出现肥力不足时亩施低磷配方肥20公斤~25公斤。科学的施肥不仅提高茭白的产量,还可防止面源污染,提高茭白质量安全。 3、田水管理 茭田施基肥后即可灌水,培土护茭期间水位保持在培泥高度的60%~70%,其它时期保持3厘米~5厘米浅水位。 4、疏苗定株 苗高20厘米~30厘米时开始疏苗定株,分次疏去弱苗、病苗及过密苗,最后每墩留粗壮苗13根~17根。通过疏苗确保植株一定的田间生长密度,保证每荚茭白都能正常孕茭膨大并形成优质的商品茭白。 5、培土护茭 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培士在茭白第三次追肥后3天~4天开始,将行间泥土培到茭墩基部,把株间空隙填实,培土高度5厘米左右;隔10天左右第二次培土,在原来基础上再培高5厘米~7厘米;再隔7天左右第三次培土,再培高5厘米~7厘米。培土护茭比传统深水护茭起到更好的阻当阳光对肉质茎的直射效果,茭白肉质茎更加洁白有光泽。而且培土后茭白肉质茎更长,产量高、商品性好。 (七)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锈病、胡麻叶斑病,主要虫害有二化螟、长绿飞虱。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应用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减少化学防治次数,确保茭白质量安全。 1、农业防治:选用无病虫种苗;生长期间及时清除枯叶、病叶和老叶;科学施肥,合理灌溉。 2、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味性诱杀害虫,每25亩~30 亩设置1盏杀虫灯,开灯时间19:00~24:00。每亩设置1 个~2 个二化螟性诱剂,放置高度距茭白植株上方10 公分~20 公分,诱芯按使用有效期及时更换。 3、生物防治:在路边、沟渠边或田埂上种植香根草,诱杀二化螟。种植硫华菊、波斯菊、向日葵等显花蜜源植物,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 4、化学防治:选用茭白上登记的农药品种,掌握防治适期施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八)适时采收:当植株心叶收缩、叶色变淡,左右两片外叶的叶枕明显收缩靠近,基部孕茭部位显著膨大、叶鞘刚开裂“露白”时采收。采收过早影响产量,采收过迟又影响茭白商品品质。 (九)采后处理:茭白采收后先及时分级包装,再放进冷库进行预冷或贮藏。包装采用茭白专用保鲜袋,以0.03mm的聚乙烯包装袋为宜,应符合GB4806.7的要求。预冷温度为0℃±1℃,预冷时间24小时~36小时。贮藏温度宜为0℃~2℃,空气相对湿度宜为85%~95%。货垛之间留3 厘米~5 厘米间隙,货垛与库壁间隙为5 厘米~10 厘米。

产品特征:
(1)感官品质特征:黄岩双季茭白,夏茭个体大,肉质茎长而饱满,秋茭肉质茎略细长;皮色乳白光亮,肉质脆嫩致密,口感鲜甜清香。 (2)理化品质特征:蛋白质≥1.2%,粗纤维≤1%,总糖≥2%。 (3)质量安全规定: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包装规定:
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的有关规定,对黄岩茭白地理标志的使用做如下规定,凡在标志地域范围内生产经营的茭白,并按照黄岩茭白生产控制技术规范种植的基地(户),在产品和包装上使用黄岩茭白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签订相关合同,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标志使用,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证书持有人:
台州市黄岩区蔬菜办公室

地域保护范围:
黄岩茭白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所辖头陀、新前、澄江、北洋、高桥、院桥、江口、宁溪、富山等9个乡镇、街道,13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0′52″~121°21′25″,北纬28°29′50″~28°42′08″之间。现有种植面积1467公顷,年产量77000吨。保护区域面积335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