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记黄焖鱼

  • 更新时间:
  • 地址:
  • 荣获:
  • 颁发机构:

店铺坐落于热闹的鼓楼街区,话说还是祖传秘方,一大锅的鱼不停的翻腾炖煮着,这高汤熬制的怎么可能不鲜美呢。这些鱼都是先炸后焖,连骨头都不用吐,酥烂极了,要一小份,尝尝味道,可不温暖又逍遥了。


咚、咚、咚……晚上18时整,一阵铿锵的鼓声从高耸雄伟的鼓楼里传出,早已等候多时的夜市摊贩们推着统一的仿古餐车争先恐后的从周边街巷中鱼贯而入。


一时间,穿过鼓楼的车辆、进入广场的餐车,拥挤的食客们挤在了鼓楼这近7000平米的广场上,人员车辆挤得水泄不通。


车辆喇叭声,餐车碰撞声,人群喧闹声汇集,绚丽多彩的鼓楼外景灯光也在此时霎时间亮了起来,一些老字号的门头瞬间排起了长队,偌大的广场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图片

陈建国每日骑着电动三轮,后面带着老伴,拉着自家古香古色的黄焖鱼车摊从自家巷子里出来,赶在17:30之前来到鼓楼夜市排队等待进场。


在一阵混乱但还算有序的进场仪式后,在自家固定的位置摆好摊位,拿碗、掀开锅盖,翻滚的汤锅鱼香扑鼻。


陈建国熟练地拿着大勺向碗里盛着黄焖鱼,一勺满满的小鱼,加上一条大鱼,再浇上一勺浓浓的汤汁,口中还不忘大声吆喝着:“谁要黄焖鱼,黄焖鱼咧……”


粗犷绵长的吆喝声传过拥挤的人群,与鼓楼夜市中其他叫卖声此起彼伏响着。


妻子招呼着客人来到自家的桌椅前坐下,端上一碗汁香四溢、热腾腾的黄焖鱼。


站在热气腾腾、汤汁翻滚的鱼锅前,头戴一顶白色小圆帽,罩着一身白色的厨师装,留着一大把花白山羊胡子的陈建国,就是这个黄焖鱼摊最好的招牌。


图片


在没有客人的时候,年过花甲的陈建国总是拿个椅子静静地坐在黄焖鱼摊前,用略带鱼香儿味的手轻轻抚摸着花白的大胡子,这是在他接手黄焖鱼摊后学父亲蓄起的山羊胡,“这是我们黄焖鱼的标志咧!”。


而妻子却不这样看,打趣说,“留着胡子太显老气,不知道的人都喊我‘阿姨’,叫他‘爷爷’”。


图片


黄焖鱼的手艺到陈建国这一辈已经传了四代了,2005年,陈建国从父亲陈子祥那里接下了这口祖传的黄焖鱼锅。


“俺父亲13岁就开始卖黄焖鱼,卖了半个多世纪。”而六七岁的陈建国就跟着父亲在相国寺市场摆摊卖黄焖鱼,杂耍、评书、各样玩意儿小吃,热闹的相国寺市场给童年的陈建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挑着担子,一头热锅,一头碗架,几声吆喝,人来人往,担子里的鱼啥时候见底儿了,这一天也就算过去了。


陈师傅就这么跟在父亲“晃悠”的汤锅担子旁长大,而自家的黄焖鱼摊也从相国寺市场挪到了鼓楼墙角下。


三十多年前,陈建国家的汤锅担子也换成自家焊接的铁架子车,用人力三轮车拉着来到黄土飞扬的鼓楼。没安灯的铁架子车摊,一毛钱一碗的黄焖鱼刚刚够糊口。


图片

改造前的鼓楼夜市

二十多年前,一直处于“野生”状态的鼓楼夜市,沿着街边摆摊的摊贩们也需要去工商局办理许可证、税务证,随意摆放的摊位也得固定摊位。


但脏乱的卫生、混乱的管理、层出不穷的宰客欺客现象也让鼓楼夜市一直饱受诟病。


2012年,开封市决定重修鼓楼。2013年12月27日,焕然一新,经过精心打造、规范化的鼓楼夜市正式开业,并且成立了鼓楼特色商业区管理委员会对鼓楼夜市进行专门的监督管理。


在鼓楼夜市整改后,陈建国家也花费了4000元换购了一辆鼓楼夜市统一的仿古餐车,与重修的鼓楼和周围古色古香的街区风格相统一的餐车上,还挂着两盏明亮的红纱灯笼。


缴纳了每月210元的摊位租金后,陈建国家的黄焖鱼摊依旧在靠近鼓楼墙角的位置。区政府斥资30余万元统一定做、免费供237户商户使用的340套实木桌凳,陈建国家也分到了两套。


“整改后统一供水、供电,水电终于不用我们操心了,租金里包含有保洁费用,有专门的家政保洁公司负责夜市的卫生,随时在夜市中进行打扫。”


而陈师傅一家的黄焖鱼一碗也从多年前一元、两元、五元变成了如今夜市统一定价二十元。

陈建国鱼摊斜对面有一大块LED显示屏,夜市开始后便循环播放着鼓楼夜市各类小吃的统一定价,管理规定投诉电话等。


而在在鱼摊不远的前方,鼓楼区特色街区管委会在路中央设立的投诉监督台也一直值守,直至夜市凌晨12点准时散场。


图片


现在干出名的陈记黄焖鱼一年在鼓楼夜市出摊的收入近一百万,车子,电灯,啥都有了,而陈建国的胡子也长了,花白了。


煮鱼的汤锅前,还是那样的人来人往,吆喝几声,却少了些以前走街串巷的味道。汤沸着,陈师傅也沉默了,眼前那随着热气飘散的,是他大半辈子的时光。


图片


常常一个人坐在灯火阑珊的鼓楼闹市的黄焖鱼摊前,陈建国身上散发的,除了幸福生活的喜悦外,还有一种传承与坚守者的孤独,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里,有太多的东西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