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叶龙” 源自林城镇天平乡“荷花化龙”民间传说,由清代道光年间庙会中的“化龙灯”演变而来。百叶龙构思奇巧,扎制精湛。先以荷花朵朵,祥云片片,蝶戏莲间,妙舞柔姿。至“荷花变龙”,神龙突现,荷化龙身,蝶化龙尾,令人赏心悦目。1955年,“百叶...

狮舞在长兴县林城、吴山、虹星桥、泗安等十多个乡镇广泛流传。其中林城狮舞于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上,狮舞在正月间调弄,以挨家“拜门子”讨吉祥为主要形式。翻滚扑跃,动作繁多,其中“叠桌登高”为高难技巧。林城狮舞...

《上舍化龙灯》起源于民间闹春灯舞,亦称《花龙灯》,发源于安吉县梅溪镇上舍村,流传在安吉县、长兴县、湖州市、安徽广德县一带。清嘉庆年间上舍村杨氏祖先将庙会上演出的花灯串成龙形,扎龙头、龙尾,称花龙灯。传至道光年间,艺人杨九林使龙灯演变出“四变...

长兴县是浙江省出产紫砂陶器的产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紫砂陶土资源。长兴紫砂陶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紫砂壶与紫笋茶、金沙泉同为“品茗三绝”之一。紫砂壶的制作使用多种形状的椎、碓、镖、钗等十余种工具,用全手工拍打镶接技法,经打泥片、打泥条、拍身筒、搓...

紫笋茶,全名顾渚紫笋,是创制于唐代的名茶。自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至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常为贡品,被誉为“中国历史上跨贡最久的茶”。 紫笋茶制作工艺随历史发展不断演进的同时,“古代”制茶方法也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延传至今形成了茶叶...

长兴旱船,流行于本县的河南籍人口农村中,是一种以旱船为道具,集歌舞和手工扎制技艺于一身的岁时节令舞蹈。每年正月初二起,旱船队挨家挨户“拜门子”,有“打坐场”、“开四门”、“斗船”等套路。船郎边打莲响边唱旱船歌,内容有金龙宝殿、五子登科等。船...

陈霸先(503-559),史称陈武帝,南朝陈吴兴下若里(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公元557年,受禅为帝,国号陈,都建康(今南京)。长兴县作为陈霸先的出生地,境内保存有大量和陈霸先相关的文化遗产,如陈朝皇陵、圣井、陈高祖钓台、陈武帝故居遗址等。围...

熊明遇(1580-1650),明万历三十年长兴知县。23岁到任,兴修水利,奖励农商,订立漕规,革除旧弊,政绩突出。然而在长兴民间故事中,他却是一位反面人物,这种“正人反说” 怪异离奇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独特性。熊知县的故事在长兴流传甚广,以围绕...

“长兴龙船”又叫“太湖花龙船”。同治《长兴县志》:“谓之飞凫,又曰水车、水马,始于吴越时……”,为端午习俗,在洪桥等乡镇盛行。龙船用农家小舟扎成,船首龙头口含观音送子,两艄幡旗招展,划手隐于舱内。端午间,船中锣鼓喧闹,岸上鞭炮齐鸣,各村各家...

  紫笋茶又名“顾渚紫笋”,产于浙江省长兴县。其名由《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的论述得来,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乃“上品中的上品”,茶圣陆羽称为“芳香甘冽,冠于他境”。   紫笋茶的制作要求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经摊青、杀青、理条...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以数人集体祭龙求雨的文字;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记录中已有明确的各种舞龙求雨的记载;此后历朝历代的诗文中记录宫廷或民间舞龙的文字...